周發(fā)為 (湖北民族學院附屬民大醫(yī)院檢驗科,湖北 武漢 445000)
隨著科學技術與社會經(jīng)濟的日趨發(fā)展與進步,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也被廣泛地應用在臨床中,也不斷出現(xiàn)了具備較強耐藥性的腸桿菌科細菌。現(xiàn)階段,國內使用的相關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為帕尼培南(克倍寧)、亞胺培南(泰能)以及美羅培南(美平)等[1]。而腸桿菌科細菌對于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具有的耐藥機制一般為碳青霉烯酶的出現(xiàn)。本研究主要討論分析了腸桿菌科細菌對于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具有的耐藥機制以及同源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 菌株來源:選取我院臨床分離的40 株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腸桿菌科細菌,其中有5 株產(chǎn)氣腸桿菌,有4 株臭鼻克雷伯菌,有3 株黏質沙雷菌,有6 株奇異變形桿菌,有8 株肺炎克雷伯菌,有2 例陰溝腸桿菌,有12 株大腸埃希菌。
1.2 方法
1.2.1 鑒定與藥敏:通過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對臨床分離的菌株實施藥敏試驗與鑒定。
1.2.2 細菌DNA 的提取:沸水浴法,將細菌接種到營養(yǎng)瓊脂平板,把培養(yǎng)基放置到溫度大概為36 攝氏度的孵箱中進行培養(yǎng),其培養(yǎng)時間大概為18 ~24 h。選擇容量為1.5 ml 的EP 空心管,把200 微升的三蒸水加入到空心管中,經(jīng)過旋轉使細菌可以轉落到管中,完成后蓋好EP 管的管蓋,并把其放置在沸水中進行孵育,其孵育時間為10 min 左右。完成孵育后,把其放置在溫度為4℃的冰箱內,其放置時間維持在10 min,經(jīng)高速離心機進行離心處理,其離心時間為10 min,而轉速為每分鐘一萬三千轉[2]。吸取上清液當作DNA 模板,把上清液放置到EP管中,確保其處在零下20 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中保存?zhèn)溆谩?/p>
表1 腸桿菌科細菌對抗生素具有的耐藥率[例(%)]
1.3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組實驗所得數(shù)據(jù)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包(注:SPSS17.0)進行研究,其中計數(shù)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應用χ2與t 進行檢驗。如果P <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40 株腸桿菌科細菌對于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具有的耐藥性進行分析研究,其中美平與阿米卡星的耐藥率低于50%,其余抗生素的耐藥率都達到了50%,而氨芐西林、頭孢唑啉與呋辛酯的耐藥率已經(jīng)達到了100%。見表1。
現(xiàn)階段,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被廣泛地應用在臨床中,隨之則不斷出現(xiàn)了具備較強耐藥性的腸桿菌科細菌。同時,國內使用的相關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為帕尼培南(克倍寧)、亞胺培南(泰能)以及美羅培南(美平)等。一般來說,腸桿菌科細菌對于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耐藥機制主要為碳青霉烯酶的出現(xiàn)、Amp C 酶的超負荷表達結合OMP 丟失以及PBP 對于碳青霉烯類具有的親和力產(chǎn)生的影響,其中最為突出的耐藥機制則為碳青霉烯酶出現(xiàn)[3]。
本研究主要討論分析了腸桿菌外科細菌對于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具有的耐藥機制以及同源性,其研究結果顯示:對40 株腸桿菌外科細菌對于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具有的耐藥性進行分析研究,其中美平與阿米卡星的耐藥率低于50%,其余抗生素的耐藥率都達到了50%,而氨芐西林、頭孢唑啉與呋辛酯的耐藥率已經(jīng)達到了100%。
綜上所述,腸桿菌科細菌內存在的基因可以有效地對碳青霉烯酶進行翻譯,并有效的使其耐藥性以及同源性得到提升。
[1] 劉文靜,王 瑤,劉 勇,等.比阿培南等3 種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體外抗菌活性[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0,24(6):103.
[2] 張 麗,張小兵,張麗華,等.我院外科腸桿菌科細菌感染分布及耐藥性變遷[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2,10(25):44.
[3] 杜 艷,陳瑞春,穆玉姣,等.耐亞胺培南銅綠假單胞菌及其產(chǎn)金屬酶的相關基因bl a VIM-2 研究[J].中國抗生素雜志,2012,20(1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