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福來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種由自身免疫反應導致的肝膽系統(tǒng)損傷的慢性進展性疾病??梢苑譃橐愿窝诪橹鞯淖陨砻庖咝愿窝住⒁阅懝軗p害和膽汁淤積為主型的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和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以及兼具上述兩組特征的重疊綜合征[1-2]。研究自身抗體譜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應用,對于疾病的診斷、分型是十分有利的。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12月確診的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為試驗組,其中男7例,女25例;年齡19~67歲,平均(45.6±18.3)歲;自身免疫性肝炎有17例(53.1%),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有10例(31.3%),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有5(15.6%)。另外,再隨機選取同時段本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患者32例為對照組,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齡25~77歲,平均(52.1±22.7)歲。自身免疫性肝炎診斷符合國際自身免疫性肝炎小組的診斷標準及積分系統(tǒng),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和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診斷符合2003年美國肝病學會指導建議,重疊綜合征的診斷參考文獻標準[3-6]。
1.2 方法 在治療上,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長期應用潑尼松或潑尼松聯(lián)合硫唑嘌呤,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和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患者使用熊去氧膽酸以及免疫抑制類藥物環(huán)孢素A、氨甲蝶呤或硫唑嘌呤等,對兩組的自身抗體均進行檢測。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的抗體有抗核抗體(ANA)、抗平滑肌抗體(SMA)、抗線粒體抗體(AMA-M2);采用免疫印跡檢測的抗體有: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體、抗肝腎微粒體抗體I型(LKM-1)、抗核膜糖蛋白抗體(gp210)、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抗體(Sp100)、抗肝細胞漿I型抗原抗體(LC-1)。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兩組檢測結果采用Excel進行數(shù)據整理,使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 試驗組中男7例(21.9%),女25例(78.1%);對照組中男15例(46.9%),女17例(53.1%)。試驗組中女性比例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自身免疫性肝病好發(fā)于女性。試驗組平均年齡(45.6±18.3)歲,對照組平均年齡(52.1±22.7)歲,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的抗體檢出率比較 試驗組ANA抗體陽性率17例(53.1%)顯著高于對照組4例(12.5%),試 驗 組 SMA、AMA-M2、SLA/LP、LKM-1、gp210、Sp100和LC-1抗體陽性率分別為40.6%、25.0%、15.6%、6.3%、9.4%、6.3%和9.4%, 而 對 照 組 均沒有檢出這些抗體,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2.3 不同類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抗體檢出率比較 在檢測的幾種抗體中,試驗組均檢測到了,但是試驗組有不同的分型,分析不同類型的抗體陽性率的差異將有助于疾病類型的確定。試驗組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有17例,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有10例,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有5例。經自身抗體檢測,自身免疫性肝炎組ANA抗體陽性率為76.5%,顯著高于另外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自身免疫性肝病中檢出SLA/LP抗體陽性率為29.4%,LKM-1抗體陽性率為11.8%,LC-1抗體陽性率為17.6%,這3種抗體為自身免疫性肝病特有。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組ANA抗體陽性率為40.0%,顯著低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組,但高于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MA-M2抗體陽性率為80.0%,gp210抗體陽性率為30.0%,Sp100抗體陽性率為20.0%,這3種抗體為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所特有。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組沒有檢出任何一種抗體,見表2。
表1 兩組的抗體檢出率比較 例(%)
表2 不同類型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抗體檢出率比較 例(%)
我國慢性肝炎患者以病毒性肝炎為多,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發(fā)病率可能呈上升趨勢[7]。因此,自身免疫性肝病發(fā)病機制、診斷以及治療的研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近年來,人們對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認識水平和檢查手段不斷提高,但由于該病起病隱匿,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早期診斷和鑒別診斷有一定的困難,時常會將自身免疫性肝病誤診為其他類肝炎或肝硬化等病癥,尤其是誤診為病毒性肝炎。一部分患者起病初期有乏力、皮膚瘙癢、納差、黃疸、肝脾腫大等癥狀及體征,但一部分患者無任何自覺不適,僅因常規(guī)體檢發(fā)現(xiàn)肝功能異常而就診,極個別患者初次起病來院時已進展至肝硬化。因此,對于不明原因的肝功能異?;颊撸绕涫侵欣夏昱?,應高度警惕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加強隨訪,直至確定或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8]。
目前關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這就給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其發(fā)病機制常見的主要有感染與分子模擬學說、自身免疫紊亂、遺傳易感性等幾種學說[9]。由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發(fā)病機制與免疫功能異常密切相關,自身抗體在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每種自身免疫性肝病都具有特征性自身抗體,因此自身抗體檢測對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分型及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肝病相關自身抗體譜檢測也已逐步成為自身免疫性肝病實驗室診斷的常用指標[10-11]。
在此次研究中,筆者選取了本院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與3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別作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檢測兩組的自身抗體譜,比較分析陽性率的差別,將對疾病的診斷以及分型有一定幫助。筆者檢測的自身抗體有以下幾種:抗核抗體(ANA)、抗平滑肌抗體(SMA)、抗線粒體抗體(AMA-M2)、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體、抗肝腎微粒體抗體I型(LKM-1)、抗核膜糖蛋白抗體(gp210)、抗可溶性酸性核蛋白抗體(Sp100)、抗肝細胞漿I型抗原抗體(LC-1)。這些抗體的選取是通過基礎理論知識與查閱相關文獻而選取的疾病相關自身抗體譜,首先,筆者對兩組的一般資料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試驗組中女患者較多(78.1%),男患者較少(21.9%),而對照組基本上是男女平均,可以看出此病好發(fā)于女性,兩組平均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據文獻[12]報道,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以中老年為好發(fā)年齡,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多見于40歲以上的女性,而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主要影響男性,這與筆者有一致的地方,就是好發(fā)于女性;但是此次在好發(fā)年齡方面并沒有發(fā)現(xiàn)特點,這可能是由于樣本地區(qū)分布不同造成的,因為關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流行病學研究較少,可能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樣本會造成結果的不一致。雖然如此,但是筆者試驗組平均年齡為(45.6±18.3)歲,可以看出也是偏向于中老年的。
筆者對兩組的自身抗體陽性率進行了統(tǒng)計學分析,對照組只檢出了ANA抗體,陽性率12.5%,其余均未檢出。試驗組每種抗體均檢出陽性,并且每種抗體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此,對于自身抗體陽性對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以及肝功能異常患者排除病毒性肝炎是非常有意義的。
筆者對試驗組內3種不同類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自身抗體陽性率進行了統(tǒng)計分析,以期能找出特異性的抗體,為臨床上疾病的分型提供一定參考意義。試驗組中,自身免疫性肝炎有17例(53.1%),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有10例(31.3%),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有5例(15.6%)。經自身抗體檢測,ANA抗體陽性存在于自身免疫性肝炎與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且自身免疫性肝炎較高。SLA/LP抗體、LKM-1抗體、LC-1抗體陽性只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檢出,是其較為特異的抗體;AMA-M2抗體、gp210抗體、Sp100抗體只在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中檢出,是這種類型較為特異的抗體;而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組沒有檢出任何一種抗體,表明這種類型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缺乏抗體特異性,在臨床上是比較難診斷的一種疾病。
關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自身抗體譜的檢測,已經有許多學者做了相關研究。李曄等[13]對北京石景山醫(yī)院的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自身抗體譜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相關自身抗體AMA、Sp100抗體、抗gp210抗體分別對其確診和預后有重要意義,而SLA/LP是自身免疫性肝炎最特異的指標,這與筆者所得結果大致一致,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作者在自身免疫性肝炎中未檢出LKM-1抗體,而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檢出陽性,筆者卻認為LKM-1抗體是自身免疫性肝炎較為特異的一個抗體。黃加權等[14]在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中LC-1與LKM-1抗體檢出率普遍較低,與筆者的結果又有出入,而AMA-M2抗體對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診斷最具特異性這點筆者也有驗證。還有的學者除了應用自身抗體檢測,還加用了生化檢測,對疾病的診斷與鑒別的分析將更加全面[15]。
綜上所述,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種發(fā)病機制尚不清楚、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變、診斷治療比較困難的一種疾病。有些患者救治時已發(fā)展為肝硬化,因此,對其早期診斷與鑒別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有很大幫助。每種類型疾病的自身抗體譜不一樣,找出其特征對于疾病的鑒別與診斷十分有意義。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自身免疫性肝炎較為特異的抗體是SLA/LP抗體、LKM-1抗體、LC-1抗體,而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較為特異的抗體是AMA-M2抗體、gp210抗體、Sp100抗體,而對于原發(fā)性硬化性膽管炎沒有檢測到其抗體譜,這方面還有待遇進一步研究。
[1]蔣翔,王綺夏,馬雄.2014年自身免疫性肝病診療進展[J].實用肝臟病雜志,2015,18(1):15-19.
[2] Sulz M C,Gerlach T J.Autoimmune hepatitis[J].Ther Umsch,2011,68(4):189-194.
[3] Manns M P,Czaja A J,Gorham J D,et al.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utoimmune hepatitis[J].Hepatology,2010,51(6):2193-2213.
[4] Bogerg K M,Chapman R W,Hirschfield G M,et al.Overlap syndromes:The 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IAIHG)position statement on a controversial issue[J].J Hepatol,2011,54(2):374-385.
[5] Alvarez F,Berg P A,Bianchi F B,et al.International Autoimmune Hepatitis Group Report:review of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autoimmune hepatitis[J].J Hepatol,1999,31(5):929-938.
[6] Leuschne U.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resentation and diagnosis[J].Clin Liver Dis,2003,7(4):741-758.
[7]楊玉芹,張迎梅,王兵.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中自身抗體檢測的臨床意義[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4,43(11):1545-1546.
[8]張思敏,周海東,袁小凌,等.23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臨床及病理分析[J].肝臟,2014,23(12):937-939.
[9]李英仆.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發(fā)病機制與研究進展[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5(3):190-191.
[10]李繁,廖存章,李遠.抗肝抗原自身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12(6):33.
[11]唐劼,盧潔,閆惠平.自身免疫性肝病相關自身抗體譜的檢測和臨床意義[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3,21(25):2544-2550.
[12]何瑋,何穎,羅雙慶,等.自身免疫性肝病及其自身抗體譜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23):2602-2604.
[13]李曄,劉兵兵,劉旭,等.ANA和自身免疫性肝病相關抗體檢測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診斷中的價值[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34):64-65.
[14]黃加權,鄭志想,黃鐵軍,等.慢性肝病自身抗體的檢測及其與自身免疫性肝病的相關性[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35(2):195-198.
[15]朱娟娟,潘愷,劉娜,等.6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抗體譜檢測陽性患者實驗室指標及其臨床診斷分析[J].安徽醫(yī)藥,2015,19(1):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