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均南,莫陵江,梁麗寧 (.廣東藥學院附屬門診部放射科,廣東 廣州 504;.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院放射科,廣東廣州 50080)
肺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近年來其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迅速增長,高居惡性腫瘤的首位[1-2]。周圍型肺癌由于病情發(fā)展較迅速,且易發(fā)生轉移,多數患者診斷時已是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機會。故早期發(fā)現是提高診斷及治療效果的關鍵[3]。本文收集45 例確診為周圍型肺癌患者的X 線、CT 影像學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其影像學特征,評價兩者對周圍型肺癌應用價值,以提高該病的早期診斷水平?,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文收集2010 年1 月~2014 年6 月經病理證實為周圍型肺癌患者45 例,男35 例,女10 例,年齡40 ~78 歲,平均(58±6.3)歲。包括鱗癌22 例,腺癌16 例,小細胞癌5 例,細支氣管肺泡癌2 例。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咯痰30 例,痰中帶血15 例,胸痛和胸悶11 例,無癥狀經健康體檢發(fā)現者7 例。
1.2 檢查方法:本組45 例患者均分別攝取胸部正側位片,胸部CT 檢查采用GE Optima CT 掃描機,患者取仰臥位,掃描范圍從肺尖向下達肺底,進行平掃及增強掃描,層厚10 mm,層距為10 mm,病灶層面加高分辨掃描。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5.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45 例患者X 線平片及CT 檢查結果:見表1。CT 在顯示周圍型肺癌分葉征,細短毛刺征,空泡征,空氣支氣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特征方面明顯優(yōu)于X 線平片,兩種檢查方法的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2.2 診斷準確率:45 例周圍型肺癌患者中,X 線平片的診斷準確率為(35/45)78%,CT 的診斷準確率為(42/45)93%,CT 的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X 線平片,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表1 45 例患者X 線及CT 檢查結果[例(%)]
周圍型肺癌X 線平片與CT 檢查的基本特征[4-5]:①分葉征:由于腫瘤組織向四周生長時速度不均勻或受支氣管、血管阻擋所致,使肺癌邊緣形成分葉狀。腫瘤分葉程度越大,診斷意義越大。②細短毛刺征:是肺癌有價值的影像學征象,表現為從結節(jié)邊緣向周圍伸展的放射狀細短毛刺影,主要原因是腫瘤浸潤導致周圍肺小葉條索狀肺不張,結締組織增生,及癌性淋巴管炎等。③細支氣管充氣征:對于早期周圍型肺癌的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是由于癌組織在細支氣管和肺泡表面生長但不充填管腔所致,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病灶內管狀氣體影,長短不一,有的可見分支。④胸膜凹陷征:主要見于肺腺癌和細支氣管肺泡癌,對于臨床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該征的形成主要由于腫 瘤內纖維瘢痕組織收縮,牽拉胸膜。影像學上表現為腫塊與胸膜間有一寬約1 mm 的線影相連,相應部位胸膜呈“V”型凹陷。⑤血管集束征:腫瘤在生長的過程中鄰近的血管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病灶周圍的血管向結節(jié)聚集,在結節(jié)處中斷或貫穿結節(jié),系由于反應性纖維結締組織增生牽拉所致。其病理為以擴張、增粗的血管為主并伴有增粗的淋巴管。⑥空泡征:系瘤體內未受腫瘤累及的肺支架結構如肺泡、擴張扭曲的細支氣管,少數為含液的腺泡結構。在影像學上表現為結節(jié)內的點狀氣泡影,直徑多為1 ~3 mm,多見于細支氣管肺泡癌和腺癌。
早期周圍型肺癌主要與如下病變鑒別[6-7]:①結核球:病灶好發(fā)于兩肺上葉及下葉背段,密度往往偏高,邊緣光滑,無細短毛刺,病灶內多有鈣化或出現空洞,周圍常有衛(wèi)星病灶等。②球形肺炎:病灶多表現為密度均勻,邊緣模糊,有粗長毛刺,無空泡征及空氣支氣管征,常有較廣泛的胸膜反應而無局限性胸膜皺縮。③良性結節(jié)性病變如錯構瘤、纖維瘤、腺瘤等:病灶密度較高而均勻,界限清楚,無空洞及毛刺征,無或少分葉征等。錯構瘤邊緣清楚,其內有脂肪密度或鈣化灶,爆米花樣鈣化是錯構瘤的特征性表現。④轉移瘤:有原發(fā)腫瘤病史,病灶密度較均勻,邊緣光滑,一旦出現肺內結節(jié)病灶,隨訪中往往顯示病灶逐步增多。⑤肺平滑肌肉瘤:病灶密度均勻,邊緣光滑,本病罕見,本人曾遇到一例。
周圍型肺癌的主要檢查方法有胸部X 線平片和CT 等影像學檢查,而早期肺癌診斷的重要意義,在于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胸部X 線平片具有良好的自然對比,對早期周圍型肺癌病灶的發(fā)現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在被心臟、縱隔、橫隔及肋骨遮擋的早期病灶難以顯示[8],而且密度分辨率較低,對病灶的細微結構顯示欠佳。CT 檢查提高了隱蔽部位的小病灶的檢出率和正確率,通過薄層增強掃描,不但能發(fā)現早期病變,對于腫瘤內部結構及鄰近結構的顯示也優(yōu)于X 線平片[9-11]。本組研究結果顯示,45 例周圍型肺癌患者中,X 線平片的診斷準確率為(35/45)78%,CT 的診斷準確率為(42/45)93%,CT 的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X 線平片,兩者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CT 在顯示周圍型肺癌分葉征,細短毛刺征,空泡征,空氣支氣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特征方面明顯優(yōu)于X 線平片,兩種檢查方法的檢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綜上所述,X 線平片與CT 掃描是臨床診斷周圍型肺癌的兩種重要手段,CT 掃描能更清晰地顯示周圍型肺癌的基本征象,能夠有效提高周圍型肺癌的早期診斷率。
[1] 張欽昌.周圍型肺癌X 線與CT 診斷的對比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7):1338.
[2] 溫書泉,盧洪波,夏治民.X 線平片與CT 掃描在周圍型肺癌中應用比較[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3,34(1):46.
[3] 黃 勇,丁仁福,楊文海.周圍型肺癌的X 線與CT 檢查征象的對比研究[J].中國現代醫(yī)生,2012,50(3):107.
[4] 李興榮,李豪剛.周圍型小肺癌X 線與CT 診斷方法臨床分析[J].海南醫(yī)學,2011,22(19):75.
[5] 郭 華,張志虎.周圍性小肺癌40 例影像診斷分析[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11,27(2):78.
[6] 楊建波,劉玉波,高 峰,等.X 線平片與CT 掃描在周圍型肺癌中的應用價值比較[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3(12):1345.
[7] 張計旺,侯朝華.周圍型肺癌的影像學檢查與診斷[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18):2224.
[8] 鮑敏紅.X 線片與CT 診斷周圍型肺癌的價值比較[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22(36):4074.
[9] 鄭耀麒.周圍型小肺癌的CT 診斷價值[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15):89.
[10] 陳 慧.周圍型肺癌X 線片與CT 檢查結果對比[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35):68.
[11] 孫波文,劉永玲,袁 華.早期周圍型肺癌的X 線胸片與CT 診斷分析[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2,20(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