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文洋
新華社消息:記者從河南省公安部門了解到,12月25日6時40分,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主任桑金科被發(fā)現(xiàn)身亡。公安部門透露,已排除他殺,初步判斷其從十六樓的家中跳下身亡。大河網消息,據走訪了解,當事人患糖尿病、高血壓、長期抑郁癥。
此人簡歷表明,今年六十二歲,曾任河南省委組織部副秘書長,河南省石油化學廳副廳長、開封市委副書記、河南省總工會常務副主席等職,2013年3月任現(xiàn)職。
消息發(fā)布后,瞬間跟帖三萬八千四百二十八條。按點評數(shù)量統(tǒng)計,主要跟帖內容順序為:
1、散了,散了,是抑郁癥,長期壓力太大,沒什么好看的。
2、死就能一了百了了?
3、那是不是就不查了?
4、不讓評論的新聞不是好新聞。
5、看來是為了保住上級!
6、估計是抑郁癥。
7、痛快!
8、自殺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殺背后的真相永遠被隱瞞了。
9、為了把貪污的財產留給后代。
這些跟帖,顯然反映了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心中的疑慮。
自殺年年有,今年似乎格外多。尤其是官員自殺超過了改革開放以來以往的任何一年。
官員自殺的當?shù)毓俜綐藴式忉屢话愣际枪ぷ鲏毫Υ?,長期抑郁。這種解釋開始或許還有人相信,現(xiàn)在幾乎無人相信。因為相比工作壓力,老百姓更加相信是反腐敗給官員的壓力更大一些。就中國官員數(shù)量和擔負工作以及任職途徑而言,工作壓力造成抑郁癥導致自殺,似乎實在缺少說服力和可信度。
微信朋友圈有人建議為官員做一次精神病專項體檢并在組織部門備案,免得跳樓上吊后原因說不清。我回復說,突發(fā)性抑郁癥咋辦?我近日見到兩位北京安定醫(yī)院的醫(yī)生,說近年北京某個地區(qū)來辦精神病證的人較多,但沒有一例是官員,而是一些準備將來行兇后不負刑事責任的社會人員。抑郁癥屬于精神疾病的一種,檢查出來肯定不適合繼續(xù)當官,不檢查又不斷有官員患有抑郁癥自殺。這是一個悖論,好比《第二十二條軍規(guī)》,估計組織部門也苦無良策。
經歷過“文革”的人都知道,那時給自殺者扣一頂“自絕于黨和人民”的帽子?,F(xiàn)在,如果給所有自殺官員都戴上“精神病人”的帽子,一是妖魔化干部隊伍,二是敷衍塞責,有掩蓋事實真相之嫌。
古人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yī)?!蔽覜]有跟著家父學醫(yī),時常以“不為良醫(yī),便為良記”自勉。做一個有良知的記者,這是基本的職業(yè)操守,雖然不是醫(yī)生,卻始終對“治病救人”情有獨鐘。減少官員抑郁自殺的“良方”只有一個:對所有自殺官員進行離任審查,并將結果公之于眾。若有貪腐行為,追繳全部贓款贓物,不給那些以為可以“一死了之”、“一死百了”的官員留有幻覺,這或許能夠讓某些官員放棄自殺的念頭。心病還得心藥治。說到底,在處理自殺官員和預防官員自殺的問題上,法律沒有到位,亟須補上法治的漏洞。
【原載2014年12月26日《北京晚報·北京論語》】
插圖 ? “三高”官員 ? 焦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