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南安,青年作家,作品見于《讀者》《意林》《愛人》《哲思》《課堂內外》《瘋狂閱讀》等雜志,已出版長篇小說《青春若有張不老的面孔》。
我至今記得,那天,阿童在前面飛快地騎著車,丟下我好遠,我貓著單薄的身子用力踏腳蹬,也沒能追上他。穿過樹梢的陽光特別明亮,落在他剛洗過的頭發(fā)上,微微折射出光芒,掠過臉頰的風里飄來他發(fā)絲上洗發(fā)香波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
當我們抵達位于鄰鎮(zhèn)的二中,才發(fā)現(xiàn)學校比我們想象的要漂亮許多。只是環(huán)境陌生,我和阿童不得不拿著報名材料四處奔走。阿童不時地在我前面輕快蹦跶,一副青春無敵的痞樣。我在后面緊緊追隨,心想:他怎么可以那么有活力?
阿童一直都讓我羨慕,因為他的特別——性子急,做事麻利,還有超越了年齡界限看待事物發(fā)展的獨特眼光。新學期開始后,我和一眾同學在苦啃難度明顯增加的數(shù)學、英語等科目時,阿童卻時常背著老師,捧著不知從何處搜羅來的雜志翻閱??吹帽M興了,還不忘捅捅作為同桌的我:“這人也太牛了吧?!”
那語氣里,是贊嘆,是羨慕,當然,也帶著追問。
我偶爾也翻看那些文章,不外是商人白手起家,通過艱辛打拼最終成功的故事。我對此不感興趣,只好勉強笑笑,繼續(xù)埋頭看課本??窗⑼詻]多少學習的積極性,我又不忘鼓勵他:“只要你敢做,你也能成功?!北砬橐延行┠救坏陌⑼K于又笑了起來,說:“多謝,多謝!”眼神中閃耀著希冀的光芒。
高二時,體育1000米跑步達標測試,限時4分5秒跑完。第一次,阿童和我都未能通過,被通知下次補考。原本體育就差的我抱著“不達標又奈我何”的態(tài)度,并不在意,阿童卻專門跑去商店,花“巨款”買了一只跑表,說下次一定要過關。
每天放學,阿童都會拉我去操場。在起跑線前,他左手持表,右手施令,一副很專業(yè)的模樣??吹剿氖直墼诳罩幸粍澫?,我和他就開始飛跑。風迎面吹來,又從耳邊“呼呼”吹過,像我們無處不在的青春。只是揮舞在身側的雙手怎么也握不住它。
雙腿漸漸變得沉重,心跳也越來越劇烈,似乎一個不小心,心臟就會從喉嚨里蹦出來。阿童總會在這時拉住準備放棄的我的胳膊,奮力向前。我掙扎過,可他的手就像一只鐵箍,我越是掙扎手臂就越疼痛,最終只得悻悻作罷,繼續(xù)踉蹌著尾隨著他。
那時,阿童在我眼中會漸漸變成堅毅、不輕易放棄的形象。我也終于有些明白,自己為何愿意和他那么要好了——大抵是因為,他總有自己的方向。
完成時間一點點地在縮短,甚至在后來,我們的補考成績趕超了當時的全班第一名。阿童對此很有成就感,逢人便說。我卻沒太多感觸——那時,我唯一的目標就是考上一所好大學,將來有一份好工作。所謂“好”,用丁老師的話說,就是:“夠穩(wěn)定,風吹雨打都不怕?!?/p>
丁老師是二中的一名老師,我和阿童一起跑步時與之相識。起初,他見我跑步時不得要領,就上前熱心地給我講解步伐與呼吸的關系,還親自示范。后來接觸多了,才知道他是個才子,學識淵博,精通音律、書法和寫作。
我曾特意去他家看過他的作品,書法剛勁有力,又不失灑脫飄逸,頗有柳公權之風。而他寫的散文,柔和、清淡,讀后猶如品明前新茶,唇齒留香,回味悠遠。某個時刻,真心覺得文雅、恬淡如丁老師,也是一種境界。
欽佩之際,我也曾試圖拿起筆桿,寫幾篇行云流水般的文章,卻每每在落筆時,深感力不從心,縱使勉強開了頭,后續(xù)也無以為繼。于是,我又找來一些文學名著在課余飯后苦讀,企圖汲取一些養(yǎng)分,讓筆頭不再那么干澀,但進步極緩。
大概就是在那時,阿童鄭重其事地跟我說,他準備輟學。
我在愣怔了好幾秒鐘后才反應過來。阿童接著對我說:“學校里教的內容,并沒有太多我想掌握的,所以還是有必要去闖一闖。你看,外面的世界多精彩?。 ?/p>
那天過后,阿童就再也沒來學校。班主任讓我去他家找他回學校讀書,前幾次他還在家,只是怎么都勸說不動,后來再去時,他已跟著親戚去了廣州。
我懷念和阿童在一起的日子,也不時會想起他。或許對于他來說,外面的世界才會讓他煥發(fā)活力吧。只是令人遺憾的是,阿童臨走時,連個聯(lián)系方式都沒留下,我之后的大多數(shù)時光,都是一個人學習,學習,再學習。
后來卻發(fā)生了一件讓我暗自欣喜的事兒——原來的語文老師調動到其他學校,接替他的是丁老師??粗髦叨冉曆坨R的丁老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我對他愈加崇拜。
更令我驚訝的是,丁老師對英語、數(shù)學等課程的題目也毫不畏懼,每每有同學向他請教,他總是不會被難住。特別是在我們上晨讀課的時候,他會從任何課桌上拿起一本書,大聲朗誦,雖然他的聲音和同學們的聲音混雜在一起,但極具辨識度。
因為丁老師,我的語文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寫作也長進了不少。有幾次,他還把我的作文朗誦給全班同學聽。我多少有些窘迫,覺得不好意思,他卻對著全班同學聲情并茂地分析哪些句子寫得好,哪些句子不夠完美、亟待改進。
我受益匪淺,也對他愈加感恩。臨畢業(yè)時,我買了一套精裝的《川端康成文集》送給他,他并不拒絕,又和我深深淺淺地聊了一下午。我臨走時,他像記起什么似的沖回屋里,拿出一幅自己作的畫給我,我欣然接受,心里卻又涌起淡淡的惆悵——如果上了大學,或許以后就很難再見到他了。
他送我的畫,被我用一個相框裝裱了起來。畫中,一個高瘦的人正用力邁動雙腿向前奔跑,影子被他甩出好遠。他看起來那么孤獨,卻又一臉的堅毅和不服輸。畫的名字很特別,叫《和自己賽跑的人》。
在無數(shù)個對大學生活滿懷期待又難免焦灼的夜晚,我面對著桌上的畫,久久不能入睡。丁老師、阿童和我,都算是和自己賽跑的人吧。雖然我們有這點類似,但我們在人生的岔路口還是選擇了不同的方向。
后來,阿童主動打電話給我,恭喜我考取了教育部直屬的師范院校。我責怪他不夠兄弟,這么長時間音訊全無。他嬉笑道:“在外打拼,很辛苦,只顧著自己向前沖了?!焙髞恚至牧烁髯缘纳?,直到手機發(fā)燙,仍覺得意猶未盡。
大學的課程并不多。閑暇時,我總會泡在圖書館,以神農氏嘗百草的心態(tài)翻閱一本本書,為日后的工作和寫作打基礎。雖然那時我已在報紙上發(fā)表了一些文章,但仍覺得不夠,還有更寬廣的天空等我翱翔。
在大三時遇見丁老師,是讓人極覺意外的喜事。我愣怔地盯著他從我眼前走過,不敢相信他會真的出現(xiàn)在我所就讀的大學校園里,及至他走出好遠,我才想起手機上一直存著他的電話號碼,急匆匆撥過去詢問,才確定是他。
他說,從我讀高中時,他就開始為讀研究生做準備了。我驀地想起在無數(shù)次的晨讀課上,他抓起一本書,就開始大聲朗誦,專注到忘我,厚厚的眼鏡片遮擋不住他眼中所閃爍的睿智。原來,他是厚積薄發(fā)。
時光倥傯流逝。大學畢業(yè)后,我回到家鄉(xiāng)當了一名老師,卻在街上巧遇了阿童。我們在他開的家紡店里暢聊了一下午,我腦海里浮現(xiàn)最多的兩個字,是“敬佩”。
當年,阿童去廣州后,日子并不好過,好在他一點也不怕吃苦。他從擺地攤賣手機套做起,一點點積累創(chuàng)業(yè)資金。其間,他住過地下室,也睡過馬路,辛苦打拼了六七年,終于完成了資本積累,回到家鄉(xiāng),在縣城最繁華的路段開了這家家紡店。
望著眼前商品琳瑯滿目、顧客如織的場景,我忍不住贊嘆阿童真有商業(yè)頭腦,他“嘿嘿”一笑,說:“那些年拼死拼活,不就為了讓今天好過一些嗎?”
我笑笑,表示贊同。后來得空,也就常去他的店里轉悠。直到有一天,我遠遠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是丁老師。我和阿童爭搶著向他走了過去。
親切地聊了許久,關于我們的中學時代。只覺那些時光悠遠又迫近,仿佛還在昨天。當我們將手中的酒杯碰響,祝賀丁老師到一所職校當老師,又出了幾本書,還舉辦了個人書法展。丁老師又帶著些許自豪,祝福我和阿童事業(yè)有成,明朝更輝煌。
那一刻,望著彼此眼中閃爍的亮光,我忽然想起了丁老師送我的那幅《和自己賽跑的人》,也想起那些年,我和阿童在操場上的一次次奔跑,只為超越當時不夠優(yōu)秀的自己。
或許,人這一生就是一場賽跑,陪跑的總是別人,對手卻永遠是自己。當我們奮發(fā)圖強,超越了原來的自己,也就距離自己想要的生活愈近,而這也正是我們時刻不忘努力所追尋的生活的意義吧。至少對于丁老師、阿童和我來說,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