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君,陳海婷,文若蘭
1.廣東醫(yī)學院,廣東湛江 524023;2.廣東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廣東湛江 524001
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是意外傷害的高發(fā)年齡段。目前世界兒童死因中意外傷害占40%[1-2],在遭遇危險時不懂自救,常易致其殘疾或死亡[3-4]。學校是人口最密集的場所之一,也是學生意外事故發(fā)生頻率最高的地方。學校現(xiàn)場急救培訓工作的開展對降低意外傷害事故時的傷殘率,提高生存質量起到重要作用[5]。2012年,美國急救培訓師Campbells[6]提出,學校是培訓急救知識最理想的場所,政府、社會及家庭都應利用學校的優(yōu)勢,選擇固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培訓,保障孩子安全、健康成長。
表1湛江市中小學生經歷意外傷害及參加急救培訓情況(n=2367)
為了解湛江市中小學生的急救知識掌握現(xiàn)狀,找出現(xiàn)場救護培訓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對策,為湛江市建立完整的中小學生現(xiàn)場救護知識教育體系提供依據(jù),該研究對湛江市第二中學及第十八小學的初中生和小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2014年12月,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湛江市中小學各1所進行調查。選取對象為自愿參與且無精神方面疾病,與人溝通無障礙的學生共2498名。被調查的中小學生中,男生 1319人(55.72%),女生 1048人(44.28%);小學生 1481名(62.56%),中學生 886名(37.43%);平均年齡(11.06±2.402)歲。共發(fā)放問卷2498份,回收有效問卷2367份,回收率為94.75%。
采用問卷調查法。通過參考有關文獻,咨詢相關專家,自行設計問卷進行現(xiàn)場調查。調查內容包括:①一般資料,調查對象性別、年齡、父母親職業(yè)、是否獨生子女、有無遭受過意外傷害等;②基礎急救知識,包括遇急癥時能否正確撥打120急救電話、是否知曉基礎急救知識、是否了解心肺復蘇、是否需求急救知識與技能、是否愿意接受急救技能專業(yè)培訓5個方面?;A急救知識部分有10道題,每題10分,獲得≥60分者為合格。知曉率(%)=(答對人數(shù)/總調查人數(shù))×100%。
資料收集方法:由廣東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課題組的老師及研究生向湛江市第二中學和湛江市第十八小學的班主任進行問卷調查方法的培訓。經過培訓的班主任向學生說明目的,取得被調查者同意后,進行匿名調查,答完問卷后當場收回,放入信封內密封。再對問卷進行核查、編碼。
采用Epidata錄入數(shù)據(jù),采用雙人錄入法進行質量控制。應用SPSS 19.0軟件對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描述,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行t檢驗。
32.0 %的中小學生近五年都經歷過意外傷害,且初中生經歷過意外傷害的比例較小學生大,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只有26.6%的學生曾經參加過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初中生與小學生接受過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的比例無差異,見表1。在調查對象中,既往有培訓經歷的調查對象在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得分上較無培訓經歷者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 2。
表2 湛江市中小學生現(xiàn)場急救知識、技能得分情況(n=2367)
中小學生急救知識掌握情況較低,調查對象的急救知識得分最低 10分,最高 100分,平均(47.97±14.11)分,未達到及格標準。中小學生急救技能掌握情況不理想,急救技能最高36分,最低9分,平均得分(17.63±5.89)分。
87.9 %的學生認為應對中小學生加強創(chuàng)傷急救相關的培訓,81.7%的學生對學習急救知識表現(xiàn)出比較感興趣或非常感興趣。中小學生認為如果在學校開展急救知識與技能的培訓,71.1%的學生更愿意選擇醫(yī)院醫(yī)生護士和醫(yī)學院校從事急救教學老師,75.9%的學生希望教授者可以用多媒體講解、教育游戲和技能模擬操作進行教學。
該次調查中,初中生經受過意外傷害的比例大于小學生,而調查中發(fā)現(xiàn),曾經參加過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的學生只占26.6%,實際培訓率可能更低。原因可能是因為湛江地處粵西地區(qū),經濟和教育程度較珠三角地區(qū)低。參與過現(xiàn)場救護相關知識培訓的學生在急救知識和技能方面得分均比未參加培訓的學生高,說明中小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通過培訓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急救意識,增強其社會安全責任感,豐富他們的現(xiàn)場救護知識,增強其救護能力,從而使其面對災害和意外時能有效救護,在最大限度地減少傷亡和損失,保障其健康成長[7-8]。
該調查結果顯示,湛江市中小學生對急救號碼的知曉率達94.68%,這一結果明顯高于2009年湖南省城鎮(zhèn)初中生急救號碼的調查結果(66.0%)[9]。但急救知識的平均知曉率低于50%,說明湛江市中小學生雖然對院前急救電話相關知識掌握較好,但具體現(xiàn)場救護及處理常識欠缺,這可能與政府和家長非常重視急救電話知識的傳達,但缺少教授常見意外事故的防范有關。在正確心肺復蘇的按壓頻率及按壓和呼吸的配合比率方面,湛江市中小學生的正確率僅為9.08%和10.06%。這與費素定等[10]、鐘克丹等[11]、陳榮健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反映出我國中小學生缺乏心肺復蘇相關方面的普及教育[13]。心肺復蘇作為一項專業(yè)的急救技術操作,正確而規(guī)范地掌握心肺復蘇才可以有效地把握住“黃金4分鐘”。作為祖國未來的中小學生們,其急救知識與技能水平關乎我國全民素質的發(fā)展水平,必須加以足夠關注和全面提升。
87.9 %的學生認為應對中小學生加強創(chuàng)傷急救相關的培訓,81.7%的學生對學習急救知識表現(xiàn)出比較感興趣或非常感興趣。學校作為培養(yǎng)人的公共場所,有責任有義務加大力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急救意識,增強其社會安全責任感,豐富他們的急救救護知識,增強其救護能力。因此,學校需要聯(lián)系社會資源,聘請專業(yè)性強的教師對學校的老師及學生開展相關的現(xiàn)場救護知識,從而使其面對災害和意外時能有效救護。使中小學生不但成為急救現(xiàn)場的施救者,也是急救知識的傳播者,通過他們產生“磁化”作用,帶動和吸引社會上更多的公眾學習急救知識和技能,推動我國公眾急救事業(yè)的發(fā)展。
[1]羅銀秋,潘杰,梁美英,等.佛山市公眾基礎急救知識技能掌握情況及需求調查[J].護理學報,2010(17):5-7.
[2]Roach JON.Injuries kill over 20000 children a year in developed countries[J].BMJ,2001,322(7282):317.
[3]王夢荷,文若蘭,胡利人.湛江某中學高中生自然災害教育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3,34(4):394-396.
[4]張瑾,朱士新,謝云龍,等.昆山市中小學生安全知識現(xiàn)況調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6(11):949-950.
[5]王曉娟,付沫,趙世莉,等.我國公眾急救知識普及培訓現(xiàn)狀[J].護理學雜志:綜合版,2007,22(17):78-80.
[6]Campbell S.Supporting mandatory first aid training in primary schools[J].Nursing Standard,2012,27(6):35-39.
[7]劉保池.創(chuàng)傷急救的實踐與探討[C]//中華醫(yī)學會(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第十三次全國急診醫(yī)學學術年會大會論文集.中華醫(yī)學會(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華醫(yī)學會急診醫(yī)學分會,2010:1.
[8]賈勝欣,吳景梅,張會然,等.體驗式培訓在急救技能培訓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23):22-23.
[9]易尚輝,于風江,呂媛,等.某城鎮(zhèn)初中學生急救知識現(xiàn)狀分析[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9(6):68-70.
[10]費素定,胡蘇珍,金曉霞,等.寧波市農村居民院前急救知識、態(tài)度與行為現(xiàn)狀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3):275-279.
[11]鐘克丹,李小云,王麗萍.南石頭街社區(qū)居民院前心肺復蘇知識調查[J].護理學報,2010,17(7):74-76.
[12]陳榮健,趙愛蘭,柯娜,等.公民心肺復蘇知識掌握現(xiàn)狀與技能培訓的方法及意義[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7(15):75-76.
[13]白時雨,石瀟洋,楊麗麗,等.溫州醫(yī)學院大學新生急救知識認知現(xiàn)狀調查分析[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1,6(12):1033-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