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雪
(鄭州大學 教育系,河南 鄭州 450001)
?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現狀及相關干預構想
——基于漯河市南街村的調查
薛 雪
(鄭州大學 教育系,河南 鄭州 450001)
目的:研究漯河市南街村空巢老人(≥60歲)心理健康狀況,提出有效的干預策略,切實解決空巢老人的照料問題,促進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SCL-90心理衛(wèi)生癥狀自評量表對隨機抽取的60歲以上的空巢老人30人與非空巢老人31人進行調查比較。結果:南街村空巢老人在SCL-90總分上顯著高于南街村非空巢老人及全國成人常模,軀體化、強迫癥狀2個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人際關系、敵對、偏執(zhí)3個因子分低于常模。結論:南街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其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干預措施
在人口學的概念中,把老年人定義為年齡在60或65歲以上的人。在社會人口學的范疇里[1],子女不在身邊的家庭中的老人稱為“空巢老人”。隨著經濟的極大發(fā)展,養(yǎng)老保障體制逐步完善,提高了老年人的經濟實力,減弱了依賴性,增強了獨立性。截止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國老年人口占統(tǒng)計人口的13.26%,比2000年增長2.93個百分點。
空巢研究起源于家庭生命周期理論,處于空巢和解體階段的家庭一般為空巢家庭。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西方國家老人較獨立,空巢現象比我國嚴重,美國、法國、英國這3個國家分別有90.8%、89.8%、87.2%的老人不想和孩子一同居住[2]。國外有關空巢的研究成果豐富,針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研究也較多。例如在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研究上古德曾提出,社會現代化導致核心家庭增加,老年人可用的社會資源減少(Goode,1970)[3]。Yuan認為“現代化進程使農村勞動力外流,弱化了家庭的養(yǎng)老功能,即使經濟支持充足,日常生活照料和情感慰藉則大大減少,導致農村老年人的養(yǎng)老及生活質量下降”[4]。
有研究表明:“若老人與親友缺乏交流,會失去感情和心理支柱,空巢老人尤為突出。他們會孤獨,自我懷疑,興趣缺乏,欲望減退。如果空巢老人強烈或持久地體驗這些負性情緒就易引發(fā)空巢綜合征?!盵5]空巢綜合征可導致內分泌、中樞神經和免疫系統(tǒng)功能的紊亂、失調和減退,出現抵抗力下降、睡眠障礙等癥狀,誘發(fā)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6]。
基于以上社會現實和國家政策,在國內外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通過心理衛(wèi)生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漯河市南街村空巢老人的健康現狀進行調查,以探討該地區(qū)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情況及對社會服務的需求情況,旨在為空巢老人提供多樣化的社會服務及更為有效的干預措施最大程度地促進該地區(qū)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促進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
1.1對象
在河南省漯河市南街村按照隨機取樣的方法隨機走訪空巢老人(≥60歲)和非空巢老人(≥60歲)進行調查,共抽取樣本62人,有效樣本61人。其中非空巢老人31人,空巢老人30人。
1.2工具
癥狀自評量表 (SCL-90)。此量表使用廣泛,信效度高。用于測查南街村地區(qū)60歲及以上的空巢老人和普通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共90個條目,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9個分量表。讓老年人進行自評,采用5級評分,分數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本研究采用入戶調查的形式,對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老年人,由調查員讀題,并將書面語言按統(tǒng)一標準翻譯成口頭語言,讓被調查對象作出自評;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老年人則按照指導語的要求獨立填寫問卷。調查員為南街村派出所部分社區(qū)民警,調查前根據心理學實驗的準則進行統(tǒng)一培訓。
2.1數據處理過程
2.2南街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總體狀況
30名空巢老人的SCL-90總分為142.67±34.40(中國成人常模129.96±38.76),總均分1.59±0.38(中國成人常模1.44±0.43)。通過SPSS的獨立樣本T檢驗統(tǒng)計分析結果發(fā)現二者差異顯著。
2.3南街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各因子與常模的比較
經單樣本T檢驗,30名空巢老人在SCL-90中軀體化、精神病性、抑郁、焦慮、恐怖、強迫癥狀6個因子分高于全國常模,并在軀體化、強迫癥狀2個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而人際關系、敵對、偏執(zhí)3個因子分低于常模。
2.4南街村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之間SCL-90得分差異比較
對該地區(qū)空巢老人與非空巢老人的SCL-90各因子分進行T檢驗,結果表明:抑郁、敵對、軀體化、總分、總均分上空巢老人得分高于非空巢老人,并且在軀體化、總分2個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而在強迫癥狀、人際關系、焦慮、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上空巢老人得分低于非空巢老人,并且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恐怖3個因子存在顯著性差異。
3.1本研究的利與弊
本研究局限于漯河市南街村地區(qū),研究范圍較窄,不能代表全國空巢老人的身體及心理狀況并予以啟示,但更具針對性。隨機取樣調查的結果能夠很好地代表該地區(qū)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情況,從而能夠更加具體且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效的干預措施,對于該地區(qū)空巢老人的養(yǎng)老照料問題及身心健康的促進等問題的解決具有現實意義。
3.2本研究結果與以往研究結果存在的差異及原因分析
本次調查發(fā)現,南街村空巢老人的總體心理健康狀況顯著低于全國常模水平,但是其各因子得分卻并不完全高于全國常模水平。同樣,南街村空巢老人的總體心理健康狀況也低于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而其各因子得分狀況卻并不完全高于非空巢老人的得分水平。
本研究的調查結果與以往研究存在出入,原因如下:首先,南街村的基礎設施相對完備,有多處健身、娛樂設施;其次,南街村社區(qū)環(huán)境優(yōu)異,綠化面積大;再次,南街村生活節(jié)奏緩慢,享有集體主義福利;最后,南街村的老人們日?;顒迂S富,平日有社區(qū)民警的日常走訪慰問以及夕陽紅組織的老年人外出旅游,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空巢老人們的精神需求和物質需要,減輕生活壓力。
本次調查發(fā)現,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在9個因子上都存在稍有不適表現,以強迫和抑郁癥狀最為突出。對老年心理的大量研究結果也發(fā)現,強迫與抑郁癥是老年人的常見心理危機,空巢老人尤其如此。在本調查中,之所以老年人強迫、抑郁因子得分較高,一則可能與老年人的性格有關,二則也與退休、子女不在身邊、健康狀況惡化等原因有關。
關愛空巢老人心理健康作為一種社會發(fā)展趨勢,不僅是家庭的責任,更是全社會的責任?;趯δ辖执蹇粘怖先诵睦斫】禒顩r的調查,借鑒其得益方面并究其不良心理健康狀況原因,提出以下幾點干預構想:
5.1子女應多關心老人
由于空巢綜合征就是因為老人長期缺乏精神支柱與心理慰藉引發(fā)的,所以要滿足老人的情感需求尤為重要。子女要在精神上贍養(yǎng)空巢老人,平時多打電話,多回家陪老人,多與老人聊天。
5.2完善社會養(yǎng)老機制
政府應建立同時更要鼓勵社會力量建立養(yǎng)老院、老年公寓等機構,并提高環(huán)境設備和服務水平,使空巢老人的主觀幸福感得以提升[7]。
5.3完善社區(qū)的空巢老人服務及護理干預職能
社區(qū)服務人員應多給空巢老人灌輸健康生活觀念,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減少對子女的依賴,鼓勵參加社會交往,有利于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及社會功能的恢復,從而對其心理健康起到積極的調節(jié)作用[8]。
5.4體育鍛煉
適當的體育鍛煉可調節(jié)情緒,保持和提高認知功能,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消除疲勞,可協(xié)調人際關系,治療心理疾病[9]。
5.5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
豐富空巢老人的文化生活,從而減輕其空虛寂寞感。
5.6積極鼓勵夕陽婚
對喪偶的空巢老人,家人應積極支持老人尋找另一半,或者飼養(yǎng)寵物,以獲得情感寄托,排解空虛。
5.7重視老人的精神衛(wèi)生教育以及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自評自助
隨著老齡期的到來,不僅人的生理機能不斷衰弱,心理也變得脆弱。因此應該重視老人的精神衛(wèi)生教育并推行心理健康自助,幫助老人學會積極的心理防御,提升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保持心理平衡[10]。
[1]穆光宗.獨生子女家庭非經濟養(yǎng)老風險及其保障[J].浙江學刊,2007,(3):10—16.
[2]李瑞芬,蔣宗鳳.空巢家庭問題探析[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06,20(3):40—43.
[3]杜鵬,丁志宏,李全棉.農村子女外出務工對留守老人的影響[J].人口研究,2004,(6).
[4]王靜珊.農村空巢老人的形成及養(yǎng)老模式的理性選擇[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
[5]李志菊.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4):719—720.
[6]羅惠芳.空巢家庭問題的研究現狀[J].現代護理,2006,12(7):19—21.
[7]湯軍克,李惠英,尤佳凱.提高養(yǎng)老機構在住老人生命質量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全科醫(yī)學,2009,12(1A):31—33.
[8]于衛(wèi)華,李吉菊.城市社區(qū)老年慢性病家庭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現代護理,2001,7(2):1—2.
[9]李玉華.體育鍛煉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的影響[J].浙江體育科學,2009,31(3):121—122.
[10]代愛英,顧媛,曹潔.空巢老人健康狀況和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需求調查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雜志,2004,3(5):311.
[11]劉釔汛.農村空巢老人的危機介入研究——以C市Y村為例[D].長春:吉林大學,2013.
[12]馬頔.濟南市某城區(qū)空巢老人的健康狀況及社區(qū)需求研究[D].合肥:安徽醫(yī)科大學,2014.
[13]徐亦文.城市空巢老人社區(qū)照顧的社會支持研究——基于西安市東關南街的調查[D].西安:西北大學,2011.
[14]余碧巖.我國農村家庭養(yǎng)老的基本現狀及主要發(fā)展思路[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5).
[15]熊必俊.發(fā)展社區(qū)助老事業(yè)為老人服務[J].市場與人口分析,1999,(3).
[16]唐詠.居家養(yǎng)老的國內外研究回顧[J].社會工作,2007,(2).
責任編輯:富春凱
10.3969/j.issn.1674-6341.2015.06.019
2015-10-21
薛雪(1991—),女,河南漯河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職業(yè)興趣。
B849
A
1674-6341(2015)06-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