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燕,黎興盛,李智珍,陳秀榮
(1、宜春市婦幼保健院;2、宜春市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西 宜春336000)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威脅婦女身心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殺手。近年來發(fā)病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而且趨于年輕化[1]。宮頸癌的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多數(shù)宮頸癌前病變和早期宮頸癌無臨床癥狀和體征。如果能夠做到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將會大大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2]。多年來,液基薄層細胞學技術(Thin Prep Cytology Test,TCT)在宮頸癌篩查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結合The Bathesda System(TBS)診斷系統(tǒng)進行分類,明顯提高了宮頸細胞學診斷的準確性和敏感性,使宮頸癌的防治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3]。本文對2383例應用該技術篩查出的宮頸上平細胞異常結果與其組織病理學報告進行對照分析,探討其意義,現(xiàn)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我院婦科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共行TCT檢查2383例,對其中131例細胞學陽性患者進行陰道鏡下活檢。年齡在19歲至71歲之間,平均年齡37.5歲。
1.2 儀器與試劑 振蕩器,薄層液基細胞制片儀及配套液基細胞試劑均為北京英碩力新柏科技有限公司產品。
1.3 方法 由婦產科醫(yī)生將掃帚狀采樣器的中央刷毛部分輕輕的深插入子宮頸的通道內,以較短的刷毛能夠完全接觸到子宮頸,柔和的向前抵住采樣器,并按同一個時針方向轉動掃帚采樣器5周整,不能來回轉動。取完后將掃帚狀采樣器推入保存液小瓶底,迫使刷毛全部散開來,共十次。最后,在溶液中快速地轉動掃帚狀采樣器以進一步的將細胞樣本漂洗下來。檢驗人員將標本經(jīng)THINP REP2000處理后,制成TCT薄層涂片,固定,巴氏染色,鏡檢。對TCT異常的患者,行陰道鏡檢查,并做宮頸3,6,9,12點活檢。
1.4 細胞學診斷標準 依據(jù)2004年新TBS診斷標準:(1)未見上平內病變細胞或惡性細胞(NILM);(2)意義不明確的非典型鱗狀細胞(ASC-US);(3)非典型鱗狀上平細胞,不除外高度病變(ASC-H);(4)低度鱗狀上平內病變(LSIL);(5)高度鱗狀上平內病變(HSIL);(6)鱗狀上平細胞癌(SCC);(7)不典型腺上平細胞(AGC)和不典型腺上平細胞傾向瘤變(AGC-fn);(8)腺原位癌;(9)腺細胞癌(AC)。為統(tǒng)一細胞學與組織學的診斷術語,根據(jù)TBS系統(tǒng)LSIL即為CINⅠ,HSIL為CINⅡ和CINⅢ。
2.1 TCT檢查制片滿意度分析 2383例宮頸TCT檢查細胞制片滿意者2344例,占98.36%,基本滿意32例,占1.34%,不滿意7例,占0.29%。
2.2 TCT細胞學檢查結果 2383例標本中,細胞陽性結果為131例,檢出率為5.5%,ASC-US 83例,占 3.5%,ASC-H 7例, 占 0.3%,LSIL 22例,占0.9%,HSIL 16例,占 0.7%,SCC 3例,占 0.1%。
2.2 宮頸細胞學與組織病理學比較 ASC-US和ASC-H病例中大多數(shù)為炎癥反應,上皮細胞內瘤變病例占少數(shù),22例LSIL患者中未見SCC,16例HSIL患者中只檢出1例SCC,其余為CINⅡ-CINⅢ。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TCT細胞學與組織病理結果比較[n(%)]
宮頸癌是一個從CIN(CINⅠ→CINⅡ→CINⅢ)→早期浸潤癌→侵潤癌,由量變到質變的演變過程,從宮頸病變到宮頸癌一般需要10年,在這長期的癌變過程中,宮頸細胞的形態(tài)變化比較明顯,這就說明了宮頸細胞學是宮頸癌行之有效的初篩手段。液基細胞學檢測技術與傳統(tǒng)的巴氏涂片相比是一次突破,傳統(tǒng)的制片技術具有取材不全面,涂片不均勻,過厚,細胞丟失較多,過多的黏液及血液遮蓋異常細胞,制片背景模糊不利觀察等諸多不足,使其存在一定的漏診和不確定因素,有近40%涂片因涂片質量影響診斷結果。TCT技術采用固定樣式的掃帚狀刷子按規(guī)定方法進行取樣,不留死角,刷頭全部進入細胞保存液中,不會丟失細胞成分,保存液中的細胞經(jīng)THINP REP2000處理后,制成的涂片薄,細胞分布均勻,而且濕固定后的細胞結構清晰,使細胞學醫(yī)生更容易發(fā)現(xiàn)異常細胞,提高宮頸癌前病變的檢出率[4,5]。本組病例中涂片滿意度達98.36%,不滿意的只有0.29%。
本結果顯示,22例LSIL,16例HSIL,及3例SCC的細胞學檢查與組織病理活檢符合率分別為72.7%(16/22),93.4%(15/16),100%(3/3)。 這表明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對宮頸LSIL,HSIL,及SCC診斷的符合率相對較高[6,8],可以為早期宮頸癌的診斷提供良好的依據(jù)。細胞學陽性的患者應再配合陰道鏡下活檢[9],對宮頸癌進行及時的篩查,經(jīng)確診后及時處理,對減少宮頸癌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包括ASC-US和ASCH,是指上皮細胞有異常,但又沒有足夠的證據(jù)確診。它可以是鱗狀上皮的低度或高度病變也可能是對上皮細胞良性反應的過度診斷,所以我們對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進行診斷的時候應提高警惕,避免漏診。
總之,液基細胞學檢測在子宮頸癌的篩查中是一種先進、方便、無創(chuàng)的方法,并且具有一定的準確率,但其檢查費用較高,對取樣醫(yī)生及閱片醫(y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需經(jīng)過專門的培訓,仍存在一定的假陰性率,有報道假陰性率為12.8%[10]。所以還必須遵循宮頸癌“三階梯式”診斷模式,對ASCUS及以上的患者繼續(xù)進行陰道鏡及鏡下活組織檢查,提高檢測的診斷率,減少漏診與誤診。
[1]李莉,耿力,郭艷利,等.液基薄片細胞學檢查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9,8(2):93-94.
[2]陳湘蓮,吳志川.TCT檢查對宮頸上皮內瘤變早期篩查的臨床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9,16(3):806-807.
[3]劉建彬,邱森靈,鐘偉嬌,等.液基細胞學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09,27(6):617-618.
[4]印永祥.液基細胞學技術與傳統(tǒng)細胞學涂片檢測宮頸鱗狀細胞病變的比較[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8):1234.
[5]溫壽青,邱立,鐘美蓮.TCT制片質量控制和宮頸癌診斷[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9,17(8)1430-1431.
[6]王永福,林桂青,陳先鳳.液基薄層細胞學篩查宮頸病變的應用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4):424,447.
[7]周斌,蘇綺,占鑫等.宮頸病變液基細胞學13713例臨床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2):167-168.
[8]蓋文君,姚宏.液基細胞檢測系統(tǒng)在宮頸良惡性病變診斷中的意義[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2,41(9):937-938.
[9]沈海濱.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的病理診斷價值評價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0,25(19):2746.
[10]喬友林,章文華.子宮頸癌篩查方法的橫斷面比較研究[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02,2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