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向春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圖書館,廣東 茂名 525000)
紙質文獻是高校圖書館的重要館藏文獻資源之一,高校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資源少則幾十萬冊,多則幾百萬冊。目前,各高校圖書館較為普遍地存在可供借閱紙質文獻館藏量逐年遞增、借閱量卻逐年遞減、館藏資源利用率不高等問題。高校圖書館應積極尋求有效的解決之道,包括:如何制定管理目標;如何調整館藏發(fā)展政策、館藏布局、流通規(guī)則、人員配置等;如何合理投入、改進服務等,以提高紙質文獻資源利用率,這是在現(xiàn)代信息社會環(huán)境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
據(jù)王啟云博客里的“關于高校圖書館年借閱量的觀察與思考”博文提及:A館(985高校)2008~2012年“外借冊次”分別為 832 662 冊(2008)、839 620 冊(2009)、77 7349 冊(2010)、697 781 冊(2011)、606 543 冊(2012);B 館(985 高校)2007~2013 年“借出”量分別為 548 444 冊(2007)、594 746 冊(2008)、599 230 冊(2009)、586 518 冊(2010)、534 777 冊(2011)、440 627 冊(2012)、355 039 冊(2013);C 館(地方本科院校)2006~2013年借閱量(同一冊書或刊,當借閱次數(shù)多于一次時,仍計為一冊)分別為150 695冊(2006)、170 475 冊(2007)、160 776 冊(2008)、126 360 冊(2009)、105 567 冊(2010)、97 221 冊(2011)、81 539冊(2012)、66 751冊(2013)。雖然三個館采用的圖書館管理集成系統(tǒng)不同、統(tǒng)計方法也存在差別,但從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如年圖書借閱量(僅指“借書量”,不含“閱覽量”,“閱覽量”無法統(tǒng)計)大體是逐年遞減,僅以各組頭尾兩個數(shù)據(jù)比較,A館降至72.8%,B館降至64.7%,C館降至44.2%。
從人均年借書量看,A館統(tǒng)計了近五年主要讀者群的情況。2008~2012年5年間,A館各類讀者群借書量逐年減少,比如“大學生”由2008年的26.89冊減為2012年的15.29冊,“博士”由2008年的25.38冊減為2012年的15.88冊,“教師”由2008年的7.02冊減為2012年的5.4冊[1]。
許多高校圖書館如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在各自公開的館藏利用年度報告里指出,館藏紙質文獻借閱量呈逐年下滑趨勢,不同類型讀者年均借閱冊數(shù)也逐年遞減。江漢大學圖書館中文圖書總借閱量:2007年為397 932冊、2008年為258 546冊、2009年為246 015冊、2010年為237 611冊、2011年為210 776冊[2];武漢紡織大學圖書館紙質文獻總借閱量:2009年外借375 354冊次,2010年降至276 416冊次,減少了26.4%,2011年降至238 791冊次,再次減少13.6%[3]。
以筆者所在的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圖書館(以下簡稱我館)為例,圖書和期刊是我館的主要館藏紙質資源,圖書和期刊借閱量能夠較好地反映我館的紙質文獻借閱情況。利用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管理系統(tǒng)統(tǒng)計,館藏紙質圖書每年借閱情況見表1。表1數(shù)據(jù)表明,我館館藏紙質圖書借閱冊數(shù)呈明顯的下降趨勢,從2004年的427 004冊下降到2013年的174 991冊,10年間借閱量降至50%。館藏紙質圖書流通借閱量與所服務對象數(shù)量(主要在校大學生數(shù)量)存在明顯的反比例關系。2004~2011年,在校大學生人數(shù)增加2.3倍,生均年借閱量卻縮小5.4倍,紙質圖書借閱現(xiàn)狀不容樂觀。
表1 我館2004~2013年紙質圖書借閱情況
我館的館藏紙質期刊實行開架閱覽(不外借)的管理與服務模式,圖1統(tǒng)計了2004~2013年的紙質期刊閱覽人次。從圖1可看出2004~2013年我館讀者閱覽人數(shù)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如2013年中文期刊室的入館人數(shù)僅為32 634人次,2005年期刊閱覽室的入館人數(shù)達90 077人次,減少57 443人次,下降幅度巨大。
圖1 2004~2013年我館紙質期刊閱覽人數(shù)
面對高校圖書館紙質文獻借閱量普遍不斷下降的現(xiàn)狀,高校圖書館工作者需認真探討造成這種現(xiàn)狀的表層原因和深層原因。
館藏數(shù)字資源因內容豐富、存取方便、信息量大而受到高校師生讀者的喜愛,與此同時,互聯(lián)網技術、移動技術、多媒體技術等促進了數(shù)字資源的閱讀和利用。數(shù)字資源的廣泛利用顯然大大降低了讀者對紙質文獻資源的需求,紙質文獻使用率自然隨之下降。如紙質期刊和電子期刊都是刊載學術信息資源的主要載體,即相同內容的學術資源,可以通過不同期刊載體獲取。圖2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電子期刊全文資源下載量的增長曲線,與圖1的紙質期刊閱覽量下降曲線存在一定的正向影響關系。
圖2 2005~2013年我館CNKI數(shù)據(jù)庫全文下載量
2.3.2 網絡信息資源是造成圖書館用戶流失的原因之一
網絡的海量信息資源也是造成高校師生讀者不到圖書館借閱紙質文獻的原因之一。網絡信息資源極其豐富,包羅萬象,其內容涉及農業(yè)、生物、化學、數(shù)學、天文學、航天、氣象、地理、計算機、醫(yī)療和保險、歷史、大學介紹、法律、政治、環(huán)境保護、文學、旅游、音樂和電影等所有專業(yè)領域,它是知識、信息的巨大集合,是人類的資源寶庫[4]。人們通過網絡可以了解外面世界發(fā)生的各種各樣的事情,可以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如各級政府發(fā)布的政務信息、政策法規(guī),各級新聞媒體信息,高等院校、社會團體信息等。大學生通過網絡可以查找就業(yè)信息、學習信息、考試信息等。據(jù)有關文獻調研發(fā)現(xiàn),高校師生用戶在查找某些知識內容時,首先想到的便是通過上網查找,尋求百度等搜索引擎工具來解決,其次才會想到去圖書館獲取。
2.3.3 高校圖書館不再是大學生文化休閑的唯一場所
大學生是高校圖書館的主要讀者。現(xiàn)代大學生的業(yè)余生活早已不再是“宿舍—圖書館—食堂”三點一線的生活方式了。大學生的業(yè)余生活多姿多彩,網上購物娛樂、體育運動、社團活動、朋友交際、旅游逛街等占去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圖書館不再是大學生唯一青睞的地方,讀書的時間自然也就減少了許多。當前,就業(yè)環(huán)境不斷惡化的壓力迫使許多大學生不能靜下心思來讀書。據(jù)調查統(tǒng)計,多數(shù)大學生都認同紙質圖書的重要性,但學習壓力太大,工作又沒有著落,哪有心思讀書。明明知道有許多好書應該讀,卻沒有多少時間與精力去讀。這種矛盾心理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5]。
2.3.4 高校圖書館紙質文獻資源管理與服務也存在問題
當前,高校圖書館的發(fā)展都基本步入復合圖書館階段,館藏數(shù)字資源與紙質文獻資源并存發(fā)展,有關數(shù)字資源管理與服務的話題更是熱衷一時,而紙質文獻資源的管理與服務卻相對滯后。傳統(tǒng)紙質文獻借閱量的減少當然有各種深層次的原因,但在實際工作當中,對紙質文獻資源管理與服務研究的不足,也不容忽視。在館藏品種數(shù)量、館藏布局設施、館藏服務制度、閱讀宣傳、人員安排、讀者需求調研等方面,缺少系統(tǒng)科學、更深入細致、符合館情實際的研究成果。
據(jù)文獻[6]調研得出,紙質文獻資源仍是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四個地區(qū)“211工程”院校圖書館館藏的重要組成部分??傮w上,購買紙質資源經費和購買電子資源經費大約各占文獻資源購置費一半的份額,各地區(qū)高校圖書館紙質館藏采購以中文圖書為主。但是,同樣多的經費投入,產出效果卻不一樣,目前各高校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資源借閱量持續(xù)走低的現(xiàn)象,已引起圖書館界的高度重視,采取的應對措施中既有各高校圖書館微觀方面上的創(chuàng)新舉措,也有圖書館業(yè)界宏觀層面上的促進引導。
隨著時代和信息環(huán)境的變遷,高校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資源利用率不斷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圖書館除了要積極查找問題產生的根源之外,還要根據(jù)館情實際、讀者需求、外部環(huán)境等創(chuàng)新管理與服務方式,以提高館藏紙質文獻借閱量。
3.1.1 開展多樣化紙質文獻閱讀推廣活動
在每年的“4.23世界讀書日”,為促進館藏文獻資源的利用,推進書香校園文化建設,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舉辦大型讀者活動、展覽展播、講座等多樣化讀書活動。如武漢紡織大學圖書館2014年開展的“長江日報記者帶領社會讀者來我館探寶、喚醒沉睡的圖書、評選優(yōu)秀讀者、開通自助借還系統(tǒng)、招募圖書館志愿者、愛心書屋、佚名公益書架、PPT書評競賽”等讀書活動[7],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4月23日當天推出的“喚醒沉睡的圖書”活動,該校三校區(qū)圖書館開通了免責還書綠色通道,共收回超期圖書186冊,免除超期滯納金3 583.70元,其中超期最長的圖書達5年半。此次活動的開展目的是提醒讀者及時還書,讓“沉睡”在讀者手中的超期未還圖書盡早歸架,加快館藏圖書的流通,提高館藏圖書的利用率,讓更多的讀者可以享用圖書館的各類資源。此外,該館還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及時向讀者推送包括超期圖書提醒等各類信息服務。
3.1.2 面向社會提供紙質文獻資源服務
武漢紡織大學圖書館除了面向校內讀者開展各類閱讀推廣活動外,在活動期間,還免費對社會讀者開放,但這僅是一種短期宣傳推介活動。有些高校為了提高館藏紙質文獻資源利用率,已面向社會推出館藏紙質文獻資源借閱服務。社會服務對象具體包括:①校友;②本校教職工家屬;③協(xié)作單位及協(xié)作圖書館讀者;④中小學生;⑤殘疾人;⑥其他社會公眾,包括不同類型的社區(qū)居民,企、事業(yè)機構人員,普通公眾等。如重慶大學圖書館校友服務是國內高校圖書館學習的楷模,不但在其服務主頁上特別列出校友服務對象,而且向校友提供借閱、數(shù)字資源利用、文獻查新、代查代檢、定題服務等多項服務內容,加強了校友與母校之間的聯(lián)系,為校友學習、工作及母校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均向校外讀者提供臨時閱覽證,讀者可持證借閱文獻。誠然,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提供館藏文獻資源與服務,尚屬業(yè)界爭議較多的話題,但為了避免成千上萬冊的圖書資源閑置和浪費,高校圖書館在做好為校內教學、科研服務工作的同時,利用自身優(yōu)勢直接服務社會,是一個值得贊許的做法。毋庸置疑,面向社會開放,必定能提高館藏紙質文獻資源的流通量。
3.1.3 完善館藏紙質文獻的借閱管理制度
針對圖書館紙質文獻借閱量不斷下降的現(xiàn)狀,從影響紙質文獻流通工作的內部因素著手,高校圖書館可據(jù)此就館藏發(fā)展政策、館藏布局、流通規(guī)則、人員配置等諸多方面做出進一步完善館藏紙質文獻借閱管理制度的工作。
在館藏發(fā)展政策方面。高校圖書館可通過借閱量的橫向(與兄弟館為參照)與縱向(深入“解剖”自己)兩個維度的比較研究,調整館藏發(fā)展政策。以“借閱量”為依據(jù),文獻采購時要平衡圖書的種數(shù)和冊數(shù),增減部分圖書的復本量。在館藏布局方面。應結合各類型、各學科紙質文獻借閱量以及館藏空間及所處地理位置等,選擇適合存入密集書庫、外借書庫、閱覽書庫的圖書,合理布局館藏。在流通規(guī)則制定方面。當前有些館對不同類型讀者設置不同的借閱權限,為了激勵圖書利用,可以放寬各類型讀者限借閱冊數(shù)權限,提高并統(tǒng)一借閱冊數(shù)標準,促進資源的公平利用。根據(jù)借閱量,對于“熱門書”得限制借閱冊數(shù),對于“冷門書”,可以放寬借閱權限。在人員配置方面,仔細考察高校圖書館的借閱活動規(guī)律,合理配置人員。如某高校館統(tǒng)計,2012年和2013年還書高峰為上午9~10點及中午12~1點,2012年和2013年借書高峰在中午12~1點和下午3~5點,中午12~1點是借還最頻繁的時間段,據(jù)此可以調整該時段工作人員數(shù),或通過“輪崗”平衡工作強度。此外,各館藏地業(yè)務量通常不均衡,“借閱量”數(shù)據(jù)可資參考[8]。
自2008年起,由上海圖書館《圖書館雜志》、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主辦,多家圖書館和圖書期刊出版社、發(fā)行各界專家、學者和專業(yè)工作者積極參與的“館藏與出版”論壇,每年圍繞館藏與出版資源主題,倡導應用案例分析與實證研究等方法深入開展館藏研究。每年的研究主題不僅圍繞數(shù)字館藏,而且圍繞紙質館藏,既展開大主題方向的實證性研究,如文獻質量評價研究、館藏資源結構分析、館藏質量評價、館藏級別理論發(fā)展研究、文獻剔除研究、讀者閱讀傾向研究,又包括具體深入細分化的主題方向,如讀者需求對館藏建設促進作用、館員價值觀對藏書建設的影響、核心館藏產生的要素及增長的規(guī)律、有價值圖書的要素和缺藏研究等。研究成果均以論文形式結集出版。這些系列專題研究成果大多數(shù)都具有首創(chuàng)性、開拓性,在圖書館界得到了有效傳播,有些已經在部分圖書館的管理實踐中得到應用。高校圖書館應積極研究和應用這些實證性研究成果,以提升館藏紙質文獻管理與服務質量。
許多高校圖書館調查并了解館藏文獻的利用情況,每年都制作圖書館館藏文獻利用年度報告或者圖書館年度工作報告,為圖書館館藏發(fā)展、藏書布局、流通借閱規(guī)則設置、服務人員配置提供參考,以便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同時,也希望利用數(shù)據(jù)分析展示高校讀者的閱讀傾向,為讀書的閱讀選擇及學校相關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北京大學圖書館是最早在圖書館網站上公開館藏文獻利用調查與分析報告的國內高校圖書館,報告不僅對該館事業(yè)發(fā)展有重要價值,還具有更為廣泛的社會價值,為許多高校圖書館提供參考借鑒。《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館藏利用年度報告》專門針對“館藏利用”,最為系統(tǒng)、深入地分析了實體館藏的利用情況,該報告分館藏基本情況、利用圖書館情況、借閱情況、借閱文獻分析,展開了翔實的數(shù)據(jù)報道與分析。《哈爾濱工程大學圖書館資源與利用白皮書(2013年)》館藏文獻利用調查與分析工作做得很務實、很扎實,統(tǒng)計了紙質圖書的借出量、還回量,流通總量等。這些報告為高校圖書館館藏資源利用開發(fā)提供了很好的參考范本。高校圖書館之間通過自身的縱向考察以及橫向比較,如與同類型同層次同規(guī)模館的比較,與管理與服務水平較高圖書館的比較,促使更多高校圖書館進一步重視館藏紙質文獻資源輸入與輸出評估,不斷提升管理與服務水平。
[1]王啟云.關于高校圖書館年借閱量的觀察與思考[EB/OL].[2014-06-20].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91135.html.
[2]蘆紅,郭偉.數(shù)字媒體時代大學生傳統(tǒng)文獻閱讀狀況分析——基于2007—2011年紙質圖書文獻借閱數(shù)據(jù)的知識挖掘[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05-108.
[3]張莉.新時期行業(yè)特色型高校紙質文獻利用現(xiàn)狀與對策——以武漢紡織大學為例[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13(2):81-84.
[4]網絡信息資源的類型和特點[EB/OL].[2014-06-22]. http://yh.ntu.edu.cn/chapter04/material/netinfo.htm.
[5]胡云明,李志強.高校圖書館館藏紙本圖書利用情況分析[J].河北科技圖苑,2011(4):59-60,84.
[6]胡秀梅,何雪梅,李睦,高凡.“211工程”院校圖書館紙質文獻資源建設區(qū)域性對比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3(5):18-22.
[7]武漢紡織大學圖書館第十一屆讀者服務月[EB/OL].[2014-06-24].http://lib.wtu.edu.cn/reader11/default.asp.
[8]王啟云.為什么要關注圖書館借閱量[EB/OL].[2014-06-26].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791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