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發(fā)生在2015年初的“查理周刊”事件讓人們繃緊了媒體如何傳播宗教信息的神經(jīng),哀悼受難者的同時,也要引以為鑒,如何有效利用傳媒對非本地文化進行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其他民族是媒體機構(gòu)的責(zé)任之一。在涉及不同價值觀的信息傳播應(yīng)該區(qū)別對待,尊重并正視受眾所具有的能動性,幫助受眾形成正確的傳播價值觀。
關(guān)鍵詞:《查理周刊》;伊斯蘭;價值觀
作者簡介:崔靜(1990.2-),女,河北大學(xué)新聞傳播學(xué)院,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B08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1
一、“查理周刊”事件
1、事件概述
于當?shù)貢r間2015年1月7日的巴黎,發(fā)生了一件恐怖襲擊事件,遭受襲擊的是一家法國諷刺漫畫雜志——《查理周刊》的總部,該事件至少造成12人死亡,其中10人為該漫畫的主編和漫畫家,另有11人受傷,4人重傷。據(jù)猜測,襲擊人員可能提前掌握了周刊的工作日程,挑選了工作人員幾乎都在的襲擊時間
2、事件成因分析
這不是第一次襲擊。在“查理周刊”事件之前,該雜志社就受到過死亡威脅、燃燒彈襲擊等?!恫槔碇芸肥且患抑鳡I諷刺漫畫的雜志社,為吸引受眾眼球,刊登內(nèi)容多運用炫目的色彩,夸張標題,涉及敏感的人物和宗教,其中就常常有刺激伊斯蘭教的內(nèi)容。自2006年起,該雜志轉(zhuǎn)載了丹麥的《日德蘭郵報》12幅侮辱伊斯蘭教及其先知默罕默德的漫畫,便開始引起穆斯林世界的震怒;2011年《查理周刊》又刊登一副嘲笑伊斯蘭法典的漫畫,第二天位于巴黎的辦公室就遭到了燃燒彈的襲擊,接著刊登《愛比恨的力量大》漫畫加重了伊斯蘭教對其的厭惡,;緊接著2012年《查理周刊》又刊登了數(shù)幅影射先知默罕默德的漫畫,其中包括一幅裸體漫畫,該雜志社的行為引起了伊斯蘭國家的抗議大波。而引起“查理周刊”事件的直接原因可能是2014年圣誕節(jié)該雜志刊登的褻瀆伊斯蘭先知的漫畫,漫畫上方寫著“那部席卷伊斯蘭世界的電影”更是引人瞎想,其中漫畫中的白袍形象或裸體形象雖沒有指出是誰,但是無不讓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
二、影響受眾理解“查理周刊”事件及該雜志的有關(guān)因素
受眾理解信息都會攜帶所在社會的背景文化,社會環(huán)境、社會地位、文化背景這些因素不同則會對于信息的理解不同。
在“查理周刊”事件發(fā)生后,法國民眾對于恐怖襲擊事件和12人的喪生群情激奮,紛紛走上廣場,表示“我是查理人”,要求嚴懲恐怖組織,對于《查理周刊》諷刺意味的漫畫則認為是“獨立思考”、“自由表達”,有人認為該雜志給自己帶來了政治。相比而言,《紐約時報》刊發(fā)的《我不是查理》的專題文章表達了如果20年前在校園內(nèi)諷刺報刊,教師會指認此舉是散布仇恨謠言,當局也會對此事進行干預(yù),甚至《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美聯(lián)社媒體表示不再刊登任何傷害宗教感情的漫畫。其實,法國人民多為基督教信眾,對于《查理周刊》“調(diào)侃”伊斯蘭教的漫畫的理解自然不如伊斯蘭教民眾敏感,發(fā)生“查理周刊”事件在法國人民看來是義憤填膺,但在別人看來卻是事出有因的。
此外,受眾所在環(huán)境的宗教因素、政治因素、輿論導(dǎo)向等都會對其理解信息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三、對“查理周刊”事件的反思
1、涉及不同價值觀的信息傳播應(yīng)該區(qū)別對待
“查理周刊”事件涉及的是不恰當?shù)谋磉_對其他宗教、民族的理解,“秉承”本國的法蘭西精神對其他宗教、民族缺少尊重的議論。在涉及不同價值觀的信息傳播時,一國的傳播媒體有責(zé)任真實客觀、不妄加非議和不加入本媒體的主觀色彩進行傳播。個人差異論要求傳播者要尊重受傳者并善于了解、利用其經(jīng)驗、態(tài)度、立場等,這就要求再次涉及此類民族、宗教等傳播信息時應(yīng)該區(qū)別對待,大眾媒介應(yīng)考慮到不同群體對信息接受的差異,在尊重的前提下進行傳播,使本土的受眾對外界其他民族和人民進行了解。其中,應(yīng)加強對參照群體的利用,伊斯蘭人民確定自己理解信息的方式、態(tài)度、價值觀的參照群體同樣也是大眾媒體學(xué)習(xí)了解的群體。
2、尊重并正視受眾所具有的能動性
一條信息的傳播涉及到的受眾有很多類,有傳播媒體所在地的本土受眾,是信息的主要接收者,其價值觀由傳播媒體所培養(yǎng);有被傳播信息所涉及的受眾,是信息的“當事人”;還有其他對信息進行參考的邊緣受眾。它們對信息的理解不盡相同,甚至差異很大,對于《查理周刊》上刊登的漫畫,本土受眾可能覺得是“幽默”。但對于被傳者受眾就可能是諷刺。如果忽視了作為社會實踐主體的受眾所具有的能動性,形成不恰當?shù)男畔鞑ィ蜁鹗鼙姷倪^激反應(yīng)。
3、形成正確的傳播價值觀
對于“查理周刊”事件,我們除了哀悼和惋惜失去的生命,更要從中吸取有益的教訓(xùn)。采用極端恐怖的襲擊手段來報復(fù)自認為受到的侮辱,這種做法是不可原諒的,人的生命是底線,不論自由還是平等都應(yīng)為生命讓步,不論是受到何種侮辱或傷害都應(yīng)保護生命,對于伊斯蘭恐怖分子的行為是必須受到嚴厲的譴責(zé)的。但是,任何的文藝創(chuàng)作、新聞報道、信息傳播都應(yīng)該有所限度,必須尊重宗教信仰著的感情,絕不能嘲弄他人心中的信仰,引用習(xí)近平在聯(lián)合國科教文總部的演講中的話“當今世界,人類生活在不同文化、種族、膚色、宗教和不同社會制度所組成的世界里,各國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和而不同”的相處模式才能形成一個美妙正義光明的世界,信息的傳播除了客觀公正,也應(yīng)該尊重包容,平等豐富。要嚴厲遏制恐怖分子的傷害事件,堅守和平理念,形成正確的傳播價值觀,讓我們共通生活的這個星球長出一片又一片的和平的森林。
參考文獻:
[1]奉普賜特賜的真主之名.《譴責(zé)褻瀆詆毀 主張理智應(yīng)對》[J].中國穆斯林,2012年,第5期: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