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會會
摘 ?要:“土豪”是繼屌絲之后最火,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詞。“土豪”出現的很早,為大眾所熟知是在土地革命時期,此后它便逐從人們的日常詞匯中淡出。近期,“土豪”以反諷式的全新含義在網絡上迅速躥紅,并且還衍生出“土豪金”、“土豪會”等一系列熱門詞匯?!巴梁馈敝孬@新生不僅是一種語言現象,更蘊涵著深刻的社會和文化原因。
關鍵詞:土豪;反諷式;社會和文化原因
[中圖分類號]:H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3--01
2013年網絡上開始流傳一個青年與禪師的段子,此后“土豪”這個兼具華麗與土氣,充滿嫉妒與嘲笑的詞便迅速走紅。土地革命時期“土豪”是紅色政權的打擊對象,然而“土豪”強勢回歸卻成了追捧的對象,新浪微博還發(fā)起了“與土豪做朋友”、“為土豪寫詩”等活動。很顯然再次風行的“土豪”已經與原意不同,發(fā)生了詞義的轉移,它詞義的改變有其獨特的社會原因和文化原因,值得我們研究與探討。
一、“土豪”詞義的演變過程
土豪一詞出現的比較早,在文獻記載中,又被稱為“鄉(xiāng)豪”、“豪民”、“豪強”是中國傳統鄉(xiāng)村社會里一股長期存在的社會勢力,多以反面的形象出現。在舊中國時期“土豪”通常指作惡多端的地主或惡霸,是地主階級和封建宗法勢力的政治代表之一。他們勾結反動官府,憑借權勢,欺壓勞動人民。紅色政權曾在根據地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將其作為打擊對象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土地革命的完成,“土豪”這一詞語逐漸被人們所遺忘。那么網絡上迅速卷土重來的“土豪”是怎么來的那?這個詞最早源于一款網絡游戲,游戲中有一個職業(yè),裝備越好,傷害也就越大。但是裝備越好,要付出的RMB(人民幣)也就越多,于是這個職業(yè)就被人稱為“土豪職業(yè)”那些頂級虛擬裝備被稱為“土豪裝備”,而那些花RMB較多的玩家也就成了“土豪玩家”?!巴梁馈弊源吮灰隇闊o腦消費的人民幣玩家。
網絡流行的特點就是被不斷復制,而復制往往具有再造性的功能,其過程是從簡單的復制到創(chuàng)造性的復制的轉化,出現一種讓人想不到的非線性結果。[1]“土豪”一詞就是這樣經過不斷的復制與再造,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流行文化現象。從最開始對無腦消費的人民幣玩家的稱呼,到現在流行說的“土豪”,其意義已有明顯不同,而與它最初的意義更是相去甚遠。“土豪”在網絡上的釋義是指:網絡上無腦消費的人;或者網民對國產終身免費RMB網游里的RMB玩家的一種另類雅稱。另外,土豪也含貶義,用來批評那些有錢又很喜歡炫耀的人。
二、“土豪”詞義轉移的原因
1. 詞義轉移的社會原因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這一特點在詞匯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無數新詞的流行,可謂中國社會現實的晴雨表與檢測器。在現實生活中,兩極分化日益加劇,20%的最富裕人口占全部收入和消費份額達50%以上,財富以1.83%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向少數富人集中。
有些富人的財富與修養(yǎng)并不成正比,他們發(fā)家致富往往也與文化無關,而關乎家世、權力、關系等。以前我們稱其為暴發(fā)戶,現在就是“土豪”。在現實世界里,“土豪”是富而不貴群體的代名詞?!巴梁馈辈徽腥舜姡粌H因為他們取得財富的途徑和方式太過容易,與個人的能力和智慧畫不上等號,更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使用財富。坐擁大量財富,“土豪們”過上了幸福的物質生活,以各種奢侈品包裝自己。當今“土豪”對奢侈品的熱衷和以前的暴發(fā)戶的鑲金牙,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成為非公平狀態(tài)下的貧富兩極分化的顯著標簽。
2. 詞義轉移的文化原因
“土豪”這個過氣詞語何以卷土重來?除社會原因外,我們也可以從文化變遷的角度來剖析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在革命年代“土豪”就是那些為富不仁、橫行鄉(xiāng)里的地主,在那個紅色年代人們以無產為榮,講究“根正苗紅”。作為舊制度、舊文化的代表,土豪自然成了必須打倒的革命對象。但是改革開放以后中國進入了以富裕和有產為榮的現代文化時代,以往被貶低和否定的財產、富裕、資本等因素在當今被肯定,人們對財富的渴望被極大的激發(fā)?,F在的“土豪”類似于以前的暴發(fā)戶,但是人們對待“土豪”的態(tài)度卻不再是簡單的否定和鄙夷。
當今,人們對待“土豪”的態(tài)度是糾結的,甚至分裂的。一方面,中華民族的傳統核心價值觀是以思想道德為主要內核的人性的光輝。盡管中國社會已經進入消費社會,拜金主義盛行,但是這種傳統價值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可抹殺,因而人們對文化與品位的要求還是很高的。因此新語境下的“土豪”消解了它在革命話語下的嚴肅性,成為新語境下語言狂歡的佐料,是戲謔的對象。另一方面,中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人們對財富的欲望空前高漲,致使許多人為了使自己富起來沒有了道德底線?!巴梁?,我們做朋友吧”的自嘲都表現出人們對財富的向往,以及對“土豪”欲拒還迎的態(tài)度。
三、結語
語言是社會的產物,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語言由語音、語法、詞匯三要素構成,其中詞匯對社會的發(fā)展變化最為敏感。“土豪”的出現絕非偶然,而是契合了某種社會現實,在人們心中引起廣泛共鳴,所以才能通過網絡迅速傳播,形成一種文化。在我看來,“土豪”已經從政治學意義上的貶義詞,轉化為社會學意義上的社會分層與貧富差距的一種直白寫照,以及文化意義上的精神品位和價值取向[2]?!巴梁馈币饬x的變遷恰好與中國社會結構、文化心理的變遷結構相一致。與其將這樣的網絡文化視為“拜金主義”,倒不如將其視為民眾對于均貧富的期待。網絡文化的外衣也許讓土豪文化看起來娛樂化很多,但不能忽略的是,即使是溫和的訴求也值得給予回應。
參考文獻:
[1]王玉香. 新媒體時代透視青少年“屌絲”文化現象[J].中國青年研究.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