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蘭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頭頸放療科,廣東佛山52800)
臨床護理路徑在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患者中的應用
陳春蘭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頭頸放療科,廣東佛山52800)
目的: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對鼻咽癌伴放射性口腔炎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療后并發(fā)放射性口腔炎的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例。對照組給予調(diào)強放射治療與一般常規(guī)口腔護理,觀察組給予調(diào)強放射治療和臨床護理路徑。結(jié)果:調(diào)強放射治療10 cGy后:觀察組顯效(12例,30.0%)、好轉(zhuǎn)(24例,60.0%)的人數(shù)明顯高于對照組顯效(10例,25.0%)、好轉(zhuǎn)(22例,55%)的人數(shù);且觀察組總有效率(90.0%)比對照組總有效率(80.0%)高(P<0.05)。治療8周末觀察組治療有效率100%顯著高于本組治療2周末、對照組治療8周末90.0%(P<0.05)。結(jié)論: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治療中,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治療的有效率。
臨床護理路徑;鼻咽癌;放射治療;放射性口腔炎;療效
鼻咽癌是發(fā)生于鼻咽腔頂部和側(cè)壁的惡性腫瘤[1],是我國高發(fā)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為耳鼻咽喉惡性腫瘤之首。放射性口腔炎是鼻咽癌放射治療中最主要的急性并發(fā)癥之一。臨床表現(xiàn)為黏膜充血,伴有口干﹑片狀白膜形成,甚至出現(xiàn)炎癥彌漫性潰爛﹑胃納下降等;在合并化療時更常見﹑更嚴重,往往造成患者不能耐受治療而影響治療進展和最終的治療結(jié)果。臨床護理路徑是諸多醫(yī)務人員共同制定的一套規(guī)范化﹑人性化﹑系統(tǒng)化的護理方案,是“照顧式管理”的延續(xù),是現(xiàn)代管理理念在臨床醫(yī)療和護理中的應用,既可以提高醫(yī)療護理質(zhì)量,又能降低成本。它體現(xiàn)了“人本主義”的醫(yī)學倫理原則[2],因此,總結(jié)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護理經(jīng)驗,對進一步提高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的治療效果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為探究臨床護理路徑對鼻咽癌伴放射性口腔炎患者的病情是否有改善?,F(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鼻咽癌患者進行放射治療后并發(fā)放射性口腔炎的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齡(42.7±5.3)歲,平均身高(172.6±10.9)cm,平均體重(58.5±9.8)kg,KPS評分≥70分;隨機分為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41.9±5.1)歲,平均身高(171.3±9.7)cm,平均體重(57.6±10.1)kg)與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齡(43.2±5.6)歲,平均身高(173.7±11.2)cm,平均體重(59.1±8.9)kg)。本研究爭得每例患者同意,均簽署放療知情同意書與研究許可證明書。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身高等方面的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均為首次放療;(2)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鼻咽低分化鱗癌,且放射治療前均無口腔疾病,無高血壓﹑糖尿病等全身疾病。排除標準:(1)一般情況差,有難以控制的并發(fā)癥;(2)有多發(fā)性遠處細胞轉(zhuǎn)移導致的全血細胞下降﹑惡病質(zhì)。
1.2 研究方法
各組的治療方案:對照組給予調(diào)強放射治療與一般護理。觀察組給予調(diào)強放射治療和臨床護理路徑。一般護理:指導患者服藥,一般口腔衛(wèi)生指導,健康教育等。
觀察組患者給予臨床護理路徑,針對患者制定系統(tǒng)化的護理方案,包括治療前指導患者做哪些準備工作,必要時護理人員要多于患者溝通,緩解患者放療前的緊張情緒;治療后隨時觀察患者有無不適,若發(fā)現(xiàn)不適需及時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此次研究的放射性口腔炎出現(xiàn)嚴重者,無法自己進食,護理人員可直接給予腸外營養(yǎng)。護理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其他不良反應如下:同時給予高維生素﹑高蛋白飲食,保持口腔衛(wèi)生,若患者反應特別嚴重時,暫停放療,可給與補液支持治療﹑配合使用抗生素﹑止痛等對癥治療。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炎治療效果及有效率,有效率為治療后癥狀緩解的的人數(shù)與各組患者數(shù)量比值的百分比。
將放射性口腔炎的情況依次分為顯效﹑好轉(zhuǎn)﹑無效。按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放射性口腔黏膜反應評價標準,分為0,1,2,3,4級[3]。顯效:0級,口腔無紅腫疼痛,無吞咽困難。好轉(zhuǎn):1~3級,口腔黏膜炎居于顯效和無效之間。無效:4級,片狀黏膜炎占照射區(qū)面積50%以上,有出血和壞死,常需停止放療以及腸外或腸內(nèi)營養(yǎng)支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2周后:觀察組,顯效(12例,30.0%)﹑好轉(zhuǎn)(24例,60.0%)的人數(shù)明顯比對照組顯效(10例,25.0%)﹑好轉(zhuǎn)(22例,55%)的人數(shù)多;且觀察組總有效率(90.0%)比對照組總有效率(80.0%)要高,治療4,6,8周的結(jié)果,見表1。
表1 治療期間兩組患者總有效率
鼻咽癌常見臨床癥狀為鼻塞﹑涕中帶血﹑耳堵塞感﹑聽力下降﹑復視及頭痛等。鼻咽癌大部分為低分化鱗癌,對放射治療比較敏感;但較高分化癌以及放療后復發(fā)的病例對放療不敏感。其治療手段有多種,包括化療﹑放療﹑生物治療等。其中,放療是鼻咽癌治療的主要手段。而放射治療的機制在于抑制細胞的生長,DNA是放療的最重要的靶,目前認為DNA雙螺旋結(jié)構(gòu)的損傷是細胞死亡的主要原因[4]。因此放射治療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療方法,對鼻咽癌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接受放射治療的患者,當照射達到一定的劑量(10 Gy),放射在殺滅腫瘤細胞時,不可避免地造成口腔黏膜不同程度的放射性損傷,導致口腔炎癥的發(fā)生。放療在殺死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殺死了正常的細胞,產(chǎn)生不良反應,如皮膚粘膜反應(如放射性口腔炎等)﹑消化系統(tǒng)損傷(如放射性食管炎等)﹑放射性肺損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放射性損傷等。
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1]是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模式,是針對特定的患者群體進行的護理,它是以時間為橫軸,以入院指導﹑接診時診斷﹑檢查﹑用藥﹑治療﹑護理﹑飲食指導﹑活動﹑教育﹑出院計劃等理想護理手段為縱軸,制成一個日程計劃表,對何時該做哪項檢查﹑治療及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目標進行詳細的描述與記錄。該護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機械地執(zhí)行醫(yī)囑或等醫(yī)師指示后才為患者實施護理治療,而是有計劃﹑有預見性地進行護理工作。同時患者亦了解自己的護理計劃目標,主動參與護理過程,增強患者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達到最佳護理效果,護患雙方相互促進,形成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jié)合的護理工作模式。
其目的在于。本次研究治療2周后:觀察組,顯效(12例,30.0%)﹑好轉(zhuǎn)(24例,60.0%)的人數(shù)明顯比對照組顯效﹑好轉(zhuǎn)的人數(shù)多;且觀察組總有效率(90.0%)比對照組總有效率(80.0%)要高,治療8周末,觀察組有效率顯著提高,可見臨床護理路徑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減輕患者的生活壓力,提高疾病治愈率。此外,李偉健[6]將其應用于肺炎患者標準化管理中,提高患者依從性,利于患者康復。郭君玲[7]將其應用于鎖骨骨折內(nèi)固定術(shù)后護理,促進和加快了骨折的愈合過程。錢鳴等[8]將其應用于哮喘患者的治療中,明顯緩解和改善了患者的癥狀和生命質(zhì)量。蔣紅娜等[9]將其應用于乳腺癌根治術(shù)后的護理,明顯改善了患者術(shù)后的生命質(zhì)量。邱亦萍等[10]將其應用于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介入治療中﹑蔡月梅[11]將其應用在腦出血患者護理﹑趙杏春[12]將其應用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中均起到了可觀療效??梢娕R床護理路徑在護理實踐中應用已非常廣泛,相關(guān)文獻報道很多,效果肯定。
綜上所述,將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鼻咽癌放射性口腔炎治療中,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癥狀,提高治療的有效率。結(jié)果可觀,值得臨床醫(yī)務人員采納。
[1] 孟艷林. 臨床護理路徑在國內(nèi)的應用現(xiàn)狀[J]. 山西醫(yī)藥雜志,2013, 42(6): 643-644.
[2] 趙一虹, 高軍茂, 何合良. 鼻咽癌同期放療﹑化療中急性皮膚黏膜反應的臨床觀察及其相關(guān)因素分析[J]. 中國臨床研究, 2015,28(5): 641-644.
[3] 黃雅楠. 康復新液對鼻咽癌同步放化療患者放射性口腔炎的臨床護理觀察[J]. 藥物與人, 2014, 27(7): 184-185.
[4] 張彥彥, 戈偉, 趙娟, 等. 內(nèi)皮抑素聯(lián)合放射治療對A549細胞生長及HIF-1表達的影響[J].中國肺癌雜志, 2009, 12(1):33-37. [5] 曹永福, 楊同衛(wèi), 王云嶺. “臨床路徑”服務模式的醫(yī)學倫理學價值[J]. 中國醫(yī)學倫理學, 2005(5): 60-61.
[6] 李偉健. 臨床護理路徑在肺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3, 10(9): 51-52.
[7] 郭君玲. 臨床護理路徑在鎖骨骨折內(nèi)固定術(shù)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老年保健醫(yī)學, 2013,11(5): 107-108.
[8] 錢鳴,朱秀娟,潘細寶. 臨床護理路徑對哮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和生命質(zhì)量的影響[J]. 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4(4):122-123.
[9] 蔣紅娜,黃應秀,許悅穎.臨床路徑健康教育模式在乳腺癌根治術(shù)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 2013, 33(5):536-537.
[10] 邱亦萍, 劉芳, 宋代黎. 臨床護理路徑在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yī)藥科學, 2013(15): 123-124.
[11] 蔡月梅. 探索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3, 8(24): 226-227.
[12] 趙杏春. 臨床護理路徑在中西醫(yī)結(jié)合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病人中的應用[J]. 全科護理, 2013, 11(4):316-317.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radioactive stomatitis
CHEN Chunlan
(Fosha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Foshan 5280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 with the clinical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radioactive stomatit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Methods:a total of May 2012 to 2015 may in our hospital in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adiotherapy and radiation stomatitis of 80 patients wit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and conventional oral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to give the intensity of radiation therapy and clinical nursing path.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 of 10cGY, the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12,30%) and (24,60%)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10 cases,25%),80% (22),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90%)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5%),P<0.05. Treatment 8 weeke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effective rate of 1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group for 2 week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8 weekend 90%,P<0.05.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in radiation stomatiti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Results are considerable,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medical personnel to adopt.
clinical nursing pa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radiotherapy; radioactive stomatitis; curative effect
R471
B
1002-2376(2015)12-0177-03
201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