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 永 敏
(五邑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 廣東 江門 529020)
設計與產品
粵北瑤族圖案創(chuàng)新設計
葉 永 敏
(五邑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 廣東 江門 529020)
圖案是粵北瑤族的文化記憶符號之一,是服飾藝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形式多樣,色彩艷麗,并且有著深刻的文化內涵。在對粵北瑤族圖案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時,從原形運用入手,將物像紋和吉祥圖騰紋圖案進行直接運用和簡化、分解、組合等設計。通過提取瑤族長鼓等典型形象設計系列圖案,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進行圖案拓展設計,創(chuàng)作出更多有思想和審美價值的作品?;洷爆幾鍒D案為現代圖案設計提供豐富的素材和靈感源,對粵北瑤族圖案的研究與開發(fā)符合藝術發(fā)展的規(guī)律,同時也保護和傳播了民族文化。
粵北瑤族; 物像紋; 吉祥圖騰紋; 圖案設計; 創(chuàng)新設計; 文化內涵; 文化融合
圖案是粵北瑤族服飾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象征符號,通過這個符號,人們傳遞和繼承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目前對粵北瑤族圖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內涵和民族情感語義表達,構成形式的技術化分析,原始素材的保護和運用。專門對粵北瑤族圖案進行系統(tǒng)化研究和創(chuàng)新設計的少之又少。
本文著重于粵北瑤族圖案的運用和設計,通過對粵北瑤族圖案的原形運用設計,在保留原始素材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拓展設計,讓更多的人關注到這個獨特的藝術形式,了解和欣賞它。尤其是在創(chuàng)新設計方面,將傳統(tǒng)圖案注入新的設計和審美理念,呈現具有時代感和精神內涵的粵北瑤族圖案設計作品。
圖案在瑤族文化中,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和深刻的內涵。有些圖案的產生與瑤族人誕生的故事有關,如瑤族祖先“盤瓠”原型為犬,因其習慣在頭上包纏布來遮掩豎起來的犬耳,瑤族人到現在還保留這個習慣,所以在瑤族的圖案中就有包纏頭巾的形象,如“人形紋”。由盤瓠產生的紋樣還有代表其英勇善戰(zhàn)的“盤王印”和“眼珠子紋”。“龍”作為漢族人的祖先崇拜和圖騰崇拜的對象,在瑤族人的圖案中也可以看到,如“龍身紋”“龍尾紋”“龍角花紋”。而瑤族人對龍的喜愛更多源于神靈崇拜,因為瑤族傳說中有關于黃龍王處死蝎子精,解救瑤民的故事。研究發(fā)現,瑤族圖案中類似這些帶有神靈崇拜或者英雄崇拜的圖案占大多數,純粹出于裝飾審美需要的圖案卻并不多;其次瑤族圖案還有大量反映生活狀態(tài)和環(huán)境的紋樣,如松樹紋、橋梁紋、森林紋等,這些又出于瑤族人的自然崇拜;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明顯受到佛教的影響,在瑤族民間中有仙女為窮苦的瑤民撒下萬福紋的傳說,這個萬福紋就是佛教的“萬字紋”(圖1[1]42);觀音菩薩普救眾生的故事在瑤山里也有流傳,傳說瑤族的三位繡娘同時夢見被千手觀音解救于妖怪的魔手之下,醒來就一起繡了“千手觀音手紋”(圖2[1]49)。
圖1 萬字紋Fig.1 卍-shaped pattern
圖2 千手觀音手紋Fig.2 The handprint of Thousand-Hand Guanyin
瑤族圖案表面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它的形成來源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人們精神和心理防護的需要;第二,記錄民族歷史和生存環(huán)境的印記;第三,與其他宗教文化相融的結果。本文以物象紋圖案和圖騰紋圖案為主進行分析及設計運用。
1.1 常用物象紋圖案
松果紋:形似結了松果的松樹,如圖3(a)[1]34所示?,幾迦说纳姝h(huán)境和生活背景非常惡劣和艱苦,正是他們與自然和封建勢力的不斷抗爭才能生存至今。而松樹耐寒,在惡劣環(huán)境中有極強的生命力,因此瑤族人推崇松種的生命力和松樹堅毅不屈的精神。
八角花紋:八角花紋源于神靈崇拜,如圖3(b)[1]106所示?,幧嚼镉幸荒甓鞠x肆虐,很多人被咬傷,有一戶人家卻沒有受到蚊蟲的傷害,原來是他們屋前山神賜的八角樹花果的香味使蚊蟲不敢靠近。妻子為了感謝山神和八角樹,特意刺繡了八角花紋。
大蓮花紋:傳說大蓮花紋是一對姐妹所創(chuàng),如圖3(c)[1]58所示。因為大蓮花紋非常漂亮,又受到漢民族文化中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格的影響,所以瑤家人非常喜歡,在高角帽、蓮花巾等服飾物品中大量使用。
圖3 常用物象紋樣Fig.3 Patterns of common objects
1.2 常用圖騰紋樣圖案
蛇紋:因其像蛇在爬行時的形象,故稱蛇紋,如圖4(a)[2]25所示。整個圖案非常簡潔,形似波浪,很適合作為邊飾。色彩上的選擇較多,通常都是幾排并列出現。盤王?。哼@是瑤族非常重要的一種紋樣,代表的是瑤族始祖盤瓠龍犬,運用范圍很廣,服飾和建筑均可見,如圖4(b)[2]45所示。這個盤王印外圍是龍角紋,暗示其“龍犬”的身份,里面是眼珠子紋,在傳說龍犬戰(zhàn)斗故事的圖案中經常以眼珠子紋代表龍犬的形象,眼珠子紋呈菱形,菱形里面是十字紋,在圖案中通常會成排出現,看起來目光炯炯,充滿威嚴。
粵北瑤族的圖案多種多樣,筆者在調研過程中,發(fā)現這些圖案與湘西少數民族的圖案有相似之處,如類似眼珠子紋的菱形紋,還有萬字紋、盤王印章等較為常見。這可能與五嶺地域的少數民族多信仰盤瓠有關,并且都表現出幾何圖案的美學特征。幾何圖案不同于寫實圖案的隨意與自由,其結構表現得更為嚴謹,體現出節(jié)奏與韻律的理性美[3]。
圖4 常用圖騰紋樣Fig.4 Common totem patterns
圖案是一種裝飾性的藝術,是裝飾性和使用性相結合的一種美術形式[4]。圖案設計的原型大都來源于生活,是生活形態(tài)的簡約化和抽象化,這些高度抽象和簡約的圖形,依據特定的形式美法則,構成了繁復的裝飾圖案[5]。在直接運用瑤族圖案時會選取一些常見的圖案,比如說八角花紋、眼珠子紋、牛頭紋、松果紋等。根據每種紋樣的特點,采取不同的設計方式,創(chuàng)作形式多樣的圖案形式:四方連續(xù)、二方連續(xù)、單獨紋樣等。
2.1 物象紋圖案運用設計
八角花紋造型工整、分明,形象明確,易于運用。圖5將八角花紋與大蓮花紋結合,設計成一個方形適合紋樣。主體圖案以大蓮花紋為底,保留了大蓮花紋的基本造型和排列方式,將大蓮花紋的花瓣虛化,顏色也由傳統(tǒng)的紅色處理成淺綠色,突出中間的花蕊紋。將八角花紋從中間水平分割,只保留四角,每個角里添加一塊好似花心的綠色,分布在大蓮花紋的花蕊紋四周。圖案色彩主要采用暖色系,以黑為底,顯得古樸莊重。
圖5 八角花紋與大蓮花紋圖案(譚苑琪設計)Fig.5 Octagonal flower and lotus patterns(designed by TAN Yuanqi)
圖6原型為過山瑤的松果紋,首先按照松果紋的外形設計成三角形的適合紋樣作為基本單位紋樣,將基本單位紋樣采用轉換對稱骨法形成二方連續(xù)。三角形適合紋樣的邊框和松果紋均采用金色,圖底為綠色,少量紅色點綴。高明度的金色邊相比圖底的深綠色好似裝裱的突起外框,有較強立體感和空間感。原形“松果紋”的運用較為含蓄,將原本空心的菱形全部填充,頂部的菱形填充了與三角形邊緣呼應的紅色。冷暖色調及無彩色的加入使圖案層次分明,意境深遠。圖7看起來像一朵雪花,是典型的原型組合運用的案例,結合了松果紋和字形紋,保留了原來的造型和色彩。邊緣的綠色“雪花瓣”就是七個松果紋,在松果紋的空隙中填入七個紅色過山瑤字形紋,好似花心。綠色花瓣紅色花心,清新淡雅,將古老的瑤族圖案通過組合形成形象童趣的圖形,這正是圖案設計的魅力之一:將原本已經固定的圖案通過個人的理解組合形成完全嶄新的外觀,表達不同的情感。
圖6 松果紋圖案(陳磊設計)Fig.6 Pine cone pattern(designed by CHEN Lei)
圖7 松果紋與字形紋圖案(梁藍藍設計)Fig.7 Pine cone texture and character pattern(designed by LIANG Lanlan)
2.2 吉祥圖騰紋圖案運用設計
盤王印在瑤族紋樣中非常重要,屬于一種民族圖騰崇拜。圖8的盤王印圖案設計,屬于造型上的簡化運用。該圖案保留了眼珠子紋的菱形格紋的結構和外圍龍角花紋的基本特征,以眼珠子紋為主體,配以紅色為底色,采用散點式基本骨架,簡潔大方,邊緣的古典花紋襯托規(guī)整的菱形眼珠子紋。圖9中將三角帽上的眼珠子紋的基本外形設計成手繪效果,再連續(xù)排列形成單純的二方連續(xù)紋樣,或將單一的眼珠子紋旋轉形成四個對稱的眼珠子紋,構成一個單位紋樣。將這個單位紋樣變化大小進行排列組合,形成二方連續(xù)和四方連續(xù)紋樣,紅色主體紋樣配上淡綠色底紋顯得清新雅致,十分適合用作夏季面料印花。
圖8 盤王印圖案(張麗紅設計)Fig.8 Pan Wang seal pattern(designed by ZHANG Lihong)
圖9 眼珠子紋圖案(梁?,撛O計)Fig.9 Eyeball texture pattern(Design by LIANG Haiying)
圖10的圓形適合紋樣主體采用了人們熟悉的和平標志(反核戰(zhàn)標志),保留基本結構,中間主紋以紅色為底,邊緣橙黃色,并以橙黃色方格錯落填滿,整個紋樣的圓形外框邊緣是“山”字紋和眼珠子紋極簡處理的菱形“田”字格紋,重復排列呈帶狀盤在“和平標志”的外圍。至于黑白紅綠橙,既符合瑤族人的五色崇拜又具有現代感。
圖10 眼珠子紋與和平標志圖案(梁志杰設計)Fig.10 Eyeball texture and peace symbol pattern(designed by LIANG Zhijie)
圖11中四方連續(xù)圖案設計使用瑤族的牛角紋,色彩設計清新淡雅,十分適合運用在印花面料中。淡青底色,花色簡潔清新,將原本單一的色彩用紅黃綠色代替,牛角紋經過取舍,既像飛翔的鳥又像水中游的魚,雖然只做大小和方向的簡單變化,卻顯得整幅圖案很飽滿,視覺效果豐富。
圖11 牛角紋圖案(梁淑婷設計)Fig.11 Ox horn pattern(designed by LIANG Shuting)
在設計圖案時融入設計者自己的審美認識,可以設計出具有個人特色的作品。如圖12,紅色底的二方連續(xù)圖案從上至下依次采用了蛇紋、萬字紋、龍尾紋,每個紋樣以白色間條隔開,使用水平連續(xù)排列方式,將一個組合明確、結構簡潔的二方連續(xù)圖案交代得非常清晰,很適合作為絲巾等配件的圖案。并給圖案設計了一個原木肌理的背景,仿佛將圖案放置在博物館櫥窗中,有一種特別的意境,正如設計服裝時還要考慮穿著者和穿著場合一樣,將單純的圖案設計升華至一件完整的立體的作品。
圖12 組合紋圖案(梁志杰設計)Fig.12 Combined texture pattern(designed by LIANG Zhijie)
在運用以上的物象紋與圖騰紋設計圖案時,基本圍繞著紋樣的原形,或直接運用,如松果紋圖設計;或分解再組合,如八角花紋與大蓮花紋圖案的設計;或簡化運用設計,如盤王印圖案設計等。雖以原形為主,但是融入了設計者的審美特點和藝術風格,不拘泥于原形的窠臼,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表達設計思維。
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根據創(chuàng)意和對物象的感受,采取變化、象征、寓意等抽象的藝術語言,遵循裝飾圖案的形式法則,以適應設計特有的需要[6]。因此,循著這樣的設計思路,從瑤族的民族歷史和記憶中尋找到設計素材。如瑤族的長鼓、斑斕的色彩、美麗的服飾形象等,都可成為設計的靈感源。
3.1 民族典型形象運用設計
瑤族人民能歌善舞,著名的《瑤族舞曲》就是作曲家根據粵北瑤族的長鼓歌舞創(chuàng)作的。長鼓舞,動作矯健而抒情,《瑤族舞曲》悠揚、細膩、動聽,表現出瑤族人勇敢而樂觀的精神。圖13的四方連續(xù)圖案靈感就來源于瑤族長鼓,此圖案根據長鼓的形狀、色彩,設計出近似長鼓的圖形,將長鼓形作大小和方向的變化組合,設計出富有節(jié)奏的印花圖案,清新的色彩和圖形可用于夏季服裝、紡織品等。也可通過重新套色形成不一樣的視覺感受,或者由基本長鼓形變化設計二方連續(xù)圖案,如圖14中圖案以黑褐兩色為主,二方連續(xù)將長鼓形分解,中間以褐色長條間隔,使清新的風格轉換成沉著厚重的民族風。
圖13 長鼓圖案一(梁淑婷設計)Fig.13 Long drum pattern (I)(designed by LIANG Shuting)
圖14 長鼓圖案二(梁淑婷設計)Fig.14 Long drum pattern (II)(designed by LIANG Shuting)
圖15的圖案裝飾感很強,粗看上去類似于簡單的回紋結構,其實是由瑤族姑娘繡花帽上的銀鼓圖形得來的(圖15左),采用銀鼓的基本型,選擇較為飽和的紅、黃、綠,以白色為底色,設計簡潔的圓形適合紋樣,這款圖案以線狀結構為主,鮮艷的色彩極具瑤族熱情淳樸的氣息。
圖15 銀鼓形圖案(梁?,撛O計)Fig.15 Silver drum pattern(designed by LIANG Haiying)
3.2 民族文化融合設計
瑤族圖案形象也可和中國古典紋樣相結合,圖16圖案的中間使用了銀鼓的表面圖形,邊緣有回紋,因使用了綠色底,最外層圖形有阿拉伯裝飾風格,整個圖形色彩豐富斑斕,既有中國民族特色又有異域風情,具有比較強烈的裝飾感和形式感。圖17的二方連續(xù)圖案最搶眼的莫過于中間的鹿,這是非常具有中國古典特色的形象,讓人們回憶起中國經典動畫《九色鹿》,邊飾采用八角花紋,輔助圖案有萬字紋等。此圖案采用灰藍色的底色一改民族圖案的鮮艷熱烈,古色古香同時率真質樸,是運用此類圖形題材時較特殊的案例。
圖16 銀鼓形復合圖案(譚苑琪設計)Fig.16 Complex silver drum pattern(designed by TAN YuanQi)
圖17 鹿形復合圖案(陳磊設計)Fig.17 Complex deer pattern(designed by CHEN Lei)
圖18是較為童趣化的圖案設計,靈感來源于瑤族女孩盛裝時的頭部造型,故命名為《瑤族女孩》,分別選用紅綠兩套底色,色彩明快。綠色清新,紅色熱烈,在右圖紅色下還設計了像辮子一樣的三個彩色圓形,使用紅、黃、綠,在普藍的底色上看起來更加鮮明,圖案構成元素都為規(guī)整幾何形如長方形和圓形,簡潔明了。
圖18 瑤族女孩圖案(梁海瑩設計)Fig.18 Pattern of Yao girls (designed by LIANG Haiying)
每個時代都會對傳統(tǒng)進行適合于自己的篩選,所做的也不一定就是傳統(tǒng)原來所給的,“推陳出新”方能構筑未來[7]。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設計者應將設計向不同的風格擴散,發(fā)揮個人創(chuàng)意并結合現代設計手段,使古老圖案重現光彩。只有將傳統(tǒng)藝術與現代審美意識相契合,才能使傳統(tǒng)煥發(fā)出現時代的青春活力,從而獲得人們的審美認同[8]。
民族圖案是藝術設計非常重要的表現內容,能夠表達設計情感,豐富設計形式。這些圖案記載著民族的歷史和民族的文化,在生活中更是隨處可見,因此保留和發(fā)展少數民族的文化,理解和運用圖案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本文的創(chuàng)新圖案都是筆者在充分理解瑤族圖案的文化背景后,結合教學實踐,指導學生設計出來的,這一系列圖案設計既可以是裝飾性和形式感都極強的獨立紋樣,也可以運用于紡織品、服裝、飾品。在后續(xù)的研究中,筆者將進行粵北瑤族圖案在服裝上應用的創(chuàng)新設計,使瑤族圖案在紡織品、服飾上得以更多、更好的運用。
[1]鄧菊花,盤萬才,莫瑞福.瑤繡[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 DENG Juhua, PAN Wancai, MO Ruifu. Yao Embroidery[M]. Guangzhou: Guang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8.
[2]龍雪梅,盤志輝.瑤族刺繡:連南瑤族服飾刺繡工藝[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9. LONG Xuemei, PAN Zhihui. Yao Embroidery: Embroidery Craft of Liannan’s Yao Dress[M]. Guangzhou: Guang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9.
[3]趙晶,劉冠彬,左雙喜.湘西少數民族兒何抽象圖案中的美學寓意[J].紡織學報,2011,32(3):116-121. ZHAO Jing, LIU Guanbin, ZUO Shuangxi. Aesthetics behind geometric abstract patterns on west Hunan minorities costumes[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1,32(3):116-121.
[4]李駿.服裝圖案在服裝設計中的運用[D].蘇州:蘇州大學,2007:4. LI Jun. Application of Patte rns on Clothing Design[D]. Suzhou: Soochow University,2007:4.
[5]姚君喜.敦煌圖案設計藝術的審美特征[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9(11):332-334. YAO Junxi. Aesthetics characteristic of the Dunhuang decorative pattern art[J]. Art and Design: Theory,2009(11):332-334.
[6]趙茂生.裝飾圖案[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5:61-74. ZHAO Maosheng. Vignette[M]. Hangzhou: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Press,2005:61-74.
[7]繆良云.橫看成嶺側成峰:中國染織藝術教學體會[J].裝飾,2001(5):50-51. MIU Liangyun. Walk clean around the hill: teaching experience of dyeing and weaving pattern design art of China[J]. ZHUANGSHI,2001(5):50-51.
[8]李志宏.青花圖案在現代設計中的再現與延伸[J].藝術百家,2013(4):244-246. LI Zhihong. Reappearance and extension of Blue-and-White pattern in modern design[J]. Hundred Schools in Arts,2013(4):244-246.
Creative Design of Patterns of Yao Minority in Northern Guangdong
YE Yongmin
(Art & Design College,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529020, China)
Pattern as one of cultural memorial symbols of the Yao minority in northern Guangdo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arment art. It is rich in form, gorgeous in color, and profound in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he creative design of patterns, we start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original shapes, directly applied, simplified, decomposed and combined the object texture and auspicious totem patterns. By extracting the typical image design series of patterns such as Yao’s long drum, and integrating cultures of other ethnics for pattern expansion design, more works with thought and aesthetic value were created. Patterns of the Yao minority in northern Guangdong provide abundant materials and inspirations for modern pattern design.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patterns of the Yao minority in northern Guangdong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rule of arts, preserve and communicate ethnic culture.
the Yao minority in northern Guangdong; object texture; auspicious totem pattern; pattern design; creative design; cultural connotation; culture fusion
doi.org/10.3969/j.issn.1001-7003.2015.01.011
2014-04-30;
2014-08-07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GD11YYS03)
葉永敏(1980-),女,副教授,主要從事服裝設計與服裝美學的研究。
TS941.2
B
1001-7003(2015)01-0060-06 引用頁碼: 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