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長春 陸少雁
藥劑科干預對醫(yī)院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臨床效果
余長春 陸少雁
目的 研究藥劑科干預對醫(yī)院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臨床效果。方法 回顧性分析本院藥劑科的管理情況, 2011年之前藥劑科尚未進行合理干預, 2011年后藥劑科對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進行了一系列的干預措施, 以本院2010~2011年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為研究對象, 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 隨機抽取樣本比對指標, 并研究干預效果。結果 自2011年后, 通過藥劑科干預措施的使用, 實驗組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得到了顯著改善, 適應證范圍、用藥劑量、用藥種類、用藥時間得到了嚴格的控制, 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 降低了用藥費用, 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藥劑科干預可顯著改善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減少了抗菌藥物的濫用, 保證了患者的利益。
藥劑科;抗菌藥物;合理使用
藥劑科是醫(yī)院專門負責藥物管理的一個部門, 其日常工作就是負責研究藥品的研究動向以及調查市場信息[1], 從而保證臨床用藥工作的有效合理, 同時控制醫(yī)院的成本費用,一方面能夠購買藥品來完成配置, 另一方面也需要負責藥物研發(fā)[2]。本研究分析本院2010~2011年抗菌藥物的使用狀況,從而探討藥劑科的重要作用,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使用系統(tǒng)抽樣法收集本院呼吸科2010年1~12月患有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出院患者病歷200份作為對照組。同樣方法收集2011年1~12月患有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出院患者病歷200份作為實驗組。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011年之前本院藥劑科尚未進行合理干預, 2011年后藥劑科對臨床抗菌藥物的使用進行了一系列的干預措施。對照組病例均為2011年1月1日前的患者, 無干預措施。實驗組病例于2011年1月1日后的患者, 實施干預措施。研究分析兩組的用藥情況及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對臨床療效的影響。
1.3 干預方法
1.3.1 知識講座 通過定期進行藥物合理應用的培訓, 確保藥劑科的工作人員掌握抗菌藥物適用的對象以及病癥, 尤其是注意那些存在肝腎功能缺陷患者以及孕婦、兒童以及老年患者, 從而改善藥劑科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質。
1.3.2 藥學查房 定期進行抗菌藥物藥學查房, 在這一過程當中科學分析藥物處方及抗菌藥物在臨床上常用的種類及其頻率, 從而為醫(yī)師提供參考, 盡可能降低抗菌藥物的使用頻率;此外要對患者及其家屬做好抗菌藥物宣傳工作, 從而避免濫用抗菌藥物而帶來不良后果。
1.3.3 制定用藥宣傳手冊 將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各種嘗試, 例如不良反應、禁忌證以及適應證等編入手冊, 從而為醫(yī)生在臨床上的使用提供指導。
1.3.4 計算機藥學管理 使用計算機統(tǒng)計分析醫(yī)院的藥學資料, 并且定期進行更新, 同時強化藥師的計算機使用培訓,從而提高其操作技能。
1.4 觀察指標 參考相關的研究資料制定評價表格[3]。將藥物適應證、聯(lián)用情況、藥品更換等作對照指標, 分析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藥物的使用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藥物費用等。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情況 實驗組抗菌藥的使用狀況明顯得到改善。使用劑量顯著減少的同時藥品更換也顯著減少, 聯(lián)用藥物的頻率下降, 術后用藥比例下降、抗菌藥的適應證種類降低,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過術前用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 實驗組患者抗菌藥物的使用時間和使用品種顯著減少, 住院時間縮短, 費用減少,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1 兩組抗菌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情況[n(%)]
表2 兩組抗菌藥物使用情況比較( x-±s)
隨著藥學研究的不斷發(fā)展進步, 抗菌藥已經(jīng)成為了臨床使用非常廣泛的藥物, 并且治療效果比較理想, 為藥劑科人員接觸最廣泛的藥物。但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使得細菌的耐藥性明顯上升, 同時加劇了醫(yī)院感染的問題, 造成藥物的嚴重浪費并且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得到了衛(wèi)生部的密切關注, 而作為醫(yī)院管理藥物的主要部門, 藥劑科應合理規(guī)劃和監(jiān)督抗菌藥物的使用。抗菌藥物為具有殺菌抑菌作用的藥物, 主要治療細菌引起的感染, 分為頭孢類、青霉素類及喹諾酮類等, 療效顯著[4]。久而久之人們對其產生了依賴心理, 導致抗菌藥使用的不夠科學合理。臨床上醫(yī)師在抗菌藥使用的過程當中, 對于適應證的掌握不夠專業(yè), 選用殺菌效果不夠理想的抗菌藥物時,導致使用劑量不斷上升, 產生了耐藥現(xiàn)象, 這就要求藥劑科參與到抗菌藥的使用過程當中[5]。由表1可知, 經(jīng)過藥劑科的干預之后, 實驗組抗菌藥使用的狀況得到顯著改善??咕幬锏氖褂昧匡@著降低, 使用的種類也顯著減少, 同時聯(lián)用的頻率下降, 術后用藥的時間明顯縮短, 有效控制了抗菌藥的濫用問題, 同時明確抗菌藥的適應證種類(P<0.05);但術前用藥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呖咕幬锏氖褂脮r間顯著減少, 節(jié)約了費用, 改善藥物濫用, 減少資源的浪費, 同時避免患者體內堆積大量藥物, 降低了肝腎負擔, 干預效果明顯。藥劑科應當在規(guī)范抗菌藥使用的過程當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嚴格抗菌藥物的使用管理, 從而控制各個科室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綜上所述, 通過嚴格的監(jiān)督以及干預措施, 有效控制醫(yī)院的抗菌藥物濫用問題, 從而保障患者以及醫(yī)院利益。
[1] 徐道英, 彭其勝, 鄭維國, 等.重慶三家醫(yī)院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國際指標的調研分析.藥學服務與研究, 2011, 11(1):75-77.
[2] 高志雅.醫(yī)院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及管理體會.遼寧醫(yī)學院學報, 2012, 33(3):237-238.
[3] 申憶文, 王誠, 杜嬈.限定日劑量在醫(yī)院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中的應用與探討.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 12 (3):254-256.
[4] 吳方紅.安陽市部分醫(yī)院抗菌藥物應用現(xiàn)狀分析.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 2012, 32(19):1580-1581, 1596.
[5] 鐘洪蘭, 陶濤, 李祥, 等.結核病專科醫(yī)院住院患者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干預和管理.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2, 28(7):1214-121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127
2015-01-15]
527300 云浮市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