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英
重復人工流產婦女應用心理護理干預效果分析
李慧英
目的 分析重復人工流產婦女應用臨床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方法 98例實施重復人工流產婦女,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研究組給予心理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婦女心理狀態(tài)改善情況及人工流產綜合征(RASS)發(fā)生率。結果 護理后研究組焦慮狀態(tài)改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且RASS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兩組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重復人工流產婦女可有效改善婦女的焦慮狀態(tài), 并降低RASS發(fā)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人工流產綜合征;重復人工流產;心理護理
人工流產術極易造成婦女出現宮頸粘連、子宮穿孔及RASS等癥狀, 因此, 在對婦女實施該項手術時, 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情緒[1]。為減輕手術給婦女帶來的痛苦,同時降低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49例實施重復人工流產婦女給予心理干預的效果予以綜合分析,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隨機選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實施重復人工流產婦女98例,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 各49例。對照組婦女年齡22~45歲, 平均年齡(25.26±3.14)歲, 孕周6~10周, 平均孕周(8.53±1.21)周;研究組婦女年齡20~47歲, 平均年齡(23.51±3.07)歲, 孕周5~10周, 平均孕周(7.24±1.56)周;受孕次數:初次受孕60例,≥2次受孕3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護理, 患者入院后即對其進行健康教育, 并告知其相關術后注意事項, 制定科學有效的訓練計劃及飲食方案。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以心理干預,與婦女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詳細了解婦女的體征、術情及文化程度, 針對性的對婦女不同心理表現予以護理干預, 使用溫和、平緩的語氣向婦女說明負面情緒給身體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使婦女主觀上控制自身情緒;婦女在重復實施人工流產術后, 極其擔心因多次流產術給其身體帶來的不良影響,因此大部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 因此,護理人員應使用安慰性、溫和的語氣與態(tài)度與婦女進行心理溝通, 以及時了解其心理變化, 使其能夠感受到更多的關懷,從而保持平和心態(tài), 無形中忘記手術產生的傷害。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綜合心理狀態(tài)評定, 焦慮狀態(tài)與分數值成正比[2]。比較兩組RASS發(fā)生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實施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婦女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情況比較 經護理,研究組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婦女護理前后SAS評分比較
表1 兩組婦女護理前后SAS評分比較
組別例數護理前護理后t研究組4962.75±7.6037.18±3.094.93對照組4961.25±7.8646.17±4.54 t 1.262.753.41
2.2 兩組RASS發(fā)生率情況比較 研究組RASS發(fā)生率為0(0/49)少于對照組RASS發(fā)生率16.32%(8/49),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近年來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女性早育、早孕、未婚先孕的現象越來越多, 選擇人工流產結束妊娠的婦女逐年呈現上升的趨勢[3]。人工流產手術同時可能出現漏吸、吸宮不全、子宮穿孔, 甚至人工流產的綜合征等并發(fā)癥。人工流產術后可導致婦女在出現宮頸粘連、繼發(fā)性的閉經等情況, 這些都給患者的生理、心理帶來負面的影響[4]。雖然人工流產術在婦科臨床上是較常見的手術, 對重復人工流產的婦女來說更是一種應激源, 容易給婦女帶來較強烈的刺激, 導致其心理出現焦慮、恐懼等各種應激的反應, 這不僅對手術效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而且不利于婦女的術后恢復, 因此, 選取科學有效的干預措施對緩解婦女負面情緒、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針對已選定的98例重復性人工流產婦女予不同護理的效果分析, 結果顯示兩組焦慮狀態(tài)與護理前比較, SAS評分均有所降低, 但是研究組SAS評分降低幅度更顯著。提示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重復人工流產婦女, 可有效緩解其焦慮等負面情緒。這是因為護理人員在對婦女的實際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后, 針對不同患者表現出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實施護理干預, 運用安慰性、鼓勵性的話語與婦女進行交流, 從而減輕其對手術的擔心。
本研究結果顯示, 研究組RASS發(fā)生率為0少于對照組16.32%, 充分說明心理護理干預應用于重復人工流產婦女的臨床積極性、可行性, 其不僅可緩解其心理狀態(tài), 而且有效改善其預后質量。這是由于護理人員對婦女實施了針對性護理, 并使用溫和的語氣與之進行交流后, 有效降低了婦女手術應激反應程度, 幫助婦女樹立生活信心, 從而提供臨床療效, 降低RASS發(fā)生率, 改善其預后。本研究并未對心理護理干預運用于重復人工流產婦女能否降低手術對其的疼痛程度予以分析, 因此需臨床進一步的研究驗證。
綜上所述, 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婦女的焦慮狀態(tài),并降低RASS發(fā)生率, 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1] 張賀美.心理護理干預在重復人工流產護理中的應用效果.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 2013, 10(4):51-52.
[2] 楊翠.人工流產婦女心理狀態(tài)的護理干預及避孕宣教.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 2014, 12(10):120-121.
[3] 張玉好.人工流產術的心理護理體會.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1, 6(1):17-18.
[4] 戴麗華, 張海燕, 陸燕玲.心理護理對人工流產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當代護士(專科版), 2011, 17(5):214-21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79
2014-12-24]
467000 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