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華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臨床護理體會
李清華
目的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臨床護理效果。方法 4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24例。觀察組給予精心護理干預,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切口新肉芽長出時間與切口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精心護理干預臨床護理效果顯著,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臨床護理
手術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手術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 主要與患者年齡、肥胖程度以及高頻電刀改用等因素相關, 導致患者切口感染率增加, 住院時間延長, 從而增加患者及家屬的經濟壓力[1]。因此加強護理干預, 減少切口脂肪液化發(fā)生是提高治療效果, 減輕患者生活壓力的重要手段。本院為分析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臨床護理效果, 選取收治的48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為研究對象,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48例, 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24例。觀察組男15例, 女9例, 平均年齡(45.9±3.5)歲, 其中切口裂開17例, 未裂開7例, 平均皮下脂肪厚度為(7.1±0.9)cm;對照組男16例, 女8例, 平均年齡(44.8±4.1)歲, 其中切口裂開18例, 未裂開6例, 平均皮下脂肪厚度為(6.9±0.7)cm。上述患者均可見:切口愈合困難或裂開, 滲液量大, 經皮下觸診, 波動感覺明顯, 在對切口進行擠壓或穿刺時, 可見壞死組織與脂肪滴漂浮。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皮下脂肪厚度以及臨床表現(xiàn)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據(jù)患者切口病變程度處理, 未裂開切口不需要拆除切口縫線, 只需對切口位置加壓, 使其充分滲液, 隨后使用碘伏消毒, 做好包扎工作, 并定期更換敷料, 直接滲液消失;切口裂開較小時, 可剪斷1~2根縫線, 使用碘伏消毒或取適量呋喃西林置于患處;切口開裂較大時, 需拆除縫線, 敞開切口, 使用呋喃西林濕敷切口, 或使用鹽水紗布進行引流。隨后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護理干預, 包括防感染護理、切口監(jiān)測等;給予觀察組患者精心護理干預, 包括切口護理、基礎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以及飲食指導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切口部位新鮮肉芽組織長出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評價兩種護理干預的臨床護理效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切口部位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切口部位新鮮肉芽組織長出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切口部位恢復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切口部位恢復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別例數(shù)切口新肉芽長出時間切口愈合時間組觀察組24 3.34±1.24a 8.59±2.37a對照組246.01±1.0913.02±2.18
2.2 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在住院期間, 觀察組出現(xiàn)切口感染1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2%;對照組出現(xiàn)切口感染2例, 肺部感染1例, 下肢靜脈血栓2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0.8%;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外科手術常見并發(fā)癥, 導致其發(fā)生的主要因素有:①患者伴有肥胖癥, 皮下脂肪層相對較厚,血液循環(huán)差, 在手術過程中, 需對脂肪進行反復擠壓、鉗夾、切割, 阻礙血液循環(huán), 使患者脂肪組織出現(xiàn)缺血、壞死等,滲液產生較多;②機械刺激也是引起患者發(fā)生脂肪液化的重要因素, 在手術過程中, 使用大塊鉗夾結扎, 止血不夠徹底,使脂肪組織出現(xiàn)氧化分解現(xiàn)象;③手術縫合技術不成熟, 在縫合脂肪層中存在殘留死腔, 導致滲液難以引流排出, 出現(xiàn)液化現(xiàn)象;在打結時, 結扎過緊也會影響患者切口血運, 造成脂肪液化;④合并糖尿病、營養(yǎng)不良、低蛋白血癥、貧血等患者, 因自身因素導致切口愈合時間延長, 脂肪液化發(fā)生率較高[2]。
針對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給予精心護理干預, 能夠加快切口新肉芽長出時間, 縮短滲液消失時間與住院時間, 減輕患者及家屬的經濟壓力。精心護理干預措施如下:①切口護理。護理人員需詳細觀察患者切口恢復狀況, 如切口是否存在張力、滲液情況等, 對于肥胖患者、營養(yǎng)不良以及糖尿病患者需重點觀察, 定期更換切口敷料, 保持切口清潔與干燥;②基礎護理。保持患者床鋪、衣物整潔、干燥, 減少切口污染;展開有效的肺部護理, 積極預防下肢靜脈血栓;若患者出現(xiàn)腹脹現(xiàn)象, 需及時給予肛管排氣與胃腸減壓處理;③心理護理?;颊咭蚯锌陔y以愈合, 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加重, 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進行交流, 為患者及其家屬解答相關疾病問題, 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鼓勵與安慰,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 提高治愈信心;④健康教育。耐心指導患者及其家屬保護腹部切口的方法, 并向其講解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處理方式等, 對相關健康知識進行教育普及;⑤幫助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 主要以蛋白質、纖維素以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 多食用蔬菜、水果、魚類、瘦肉以及粗糧等食物[3]。
觀察組患者給予精心護理干預, 新鮮肉芽組織長出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分別為(3.34±1.24)、(8.59±2.37)d,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新鮮肉芽組織長出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分別為(6.01±1.09)、(13.02±2.18)d, 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4.2%、20.8%, 兩組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給予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精心護理干預效果顯著,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 黃建芳.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9例臨床分析.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 2012, 33(5):612.
[2] 王榮福.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護理體會.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3, 6(10):154-155.
[3] 李冬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臨床護理體會.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4, 18(12):1546-154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56
2014-11-03]
463000 河南省駐馬店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