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平 朱自利 黃劍儀 陳妙婷
·臨床護理·
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
李景平 朱自利 黃劍儀 陳妙婷
目的 研究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方法 100例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50例。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則開展臨床護理路徑。觀察圍手術期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體溫(T)、呼吸(HR)、心率(T)及血壓(BP)波動較對照組更小,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針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緩解并消除圍手術期患者應激反應, 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了有效保障, 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子宮肌瘤切除;圍手術期;腹腔鏡;臨床護理路徑;應激反應
作為一種婦科常見疾病, 子宮肌瘤通過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致病, 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有子宮出血、腹部包塊與壓迫、疼痛, 嚴重者甚至引起流產及不孕癥等[1]?;颊叱鲇趯κ中g結果的擔憂, 會產生較重的思想負擔, 可能出現較為嚴重的應激反應, 對治療效果造成較大影響。因此, 針對此類患者給予相應的臨床護理有助于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 提高治療效果。本文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對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 旨在為臨床提供一定指導和幫助。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 入組患者均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排除肥胖癥患者(體質量指數>27 kg/m2)、代謝性和內分泌疾病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高血壓疾病及既往存在濫用藥物史者。將所有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年齡33~60歲, 平均年齡(45.1±8.2)歲。觀察組患者年齡32~61歲, 平均年齡(46.5±10.4)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 主要包括術前常規(guī)心理輔導、皮膚護理、腸道準備護理以及病房環(huán)境護理;術中配合麻醉師和醫(yī)師開展相關工作;術后清潔患者創(chuàng)口皮膚,并觀察各類引流液性狀。
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路徑, 首先結合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臨床醫(yī)護特點, 并從本院實際情況出發(fā),由主管醫(yī)生、護士長以及主管護士參與制定規(guī)范化臨床護理路徑。以入院指導、檢查、心理評估監(jiān)測、治療、康復活動、心理干預、飲食指導、出院計劃以及護理結果等內容為縱軸,以時間為橫軸, 構建護理路徑圖以及表格式程序。入院時由主管護士向患者講解研究內容, 征求其支持和配合, 同時還應嚴密完成各類醫(yī)療護理操作, 并正確記錄。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參與討論, 對臨床護理路徑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實施方案予以及時修訂。
1.3 觀察指標 分別取術前1 d、氣腹后10 min以及手術完成即刻三個時間點, 設為T0、T1、T2, 監(jiān)測圍手術期患者T、R、HR、BP及血氧飽和度(SpO2)指數。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T、R、HR、BP及SpO2變化對比:與T0時相比, 對照組患者T、R、HR及BP在T1時均有顯著升高, 在T2時則有所降低, 與T0時相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上述各項指標在各時點變化趨勢與對照組相同, 但不同時間點各指標波動并不明顯,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相比, 觀察組T、R、HR及BP水平波動更小,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同時間點T、R、HR、BP及SpO2變化對比
表1 兩組不同時間點T、R、HR、BP及SpO2變化對比
注:與本組T0時點相比,aP<0.05;與對照組同時間點指標相比,bP<0.05;1 mm Hg=0.133 kPa
組別例數時間點T(℃)R(次/min)HR(次/min)BP(mm Hg)SpO2(%)對照組50T036.4±2.618±2.577.7±4.3118±5.6/78±4.197±6.2 T137.8±2.8a22±3.6a87.1±4.0a126±4.6/85±2.6a99±5.9 T237.4±3.1a21±4.1a83.5±4.2a126±5.1/85±2.8a98±7.1觀察組50T036.5±4.317±1.978.4±3.7116±3.8/77±3.298±5.6 T136.8±5.1b19±2.1b79.1±4.1b119±4.0/79±2.6b99±6.5 T236.6±4.9b18±2.6b78.6±4.2b117±3.7/78±2.7b98±7.3
臨床常借助腹腔鏡治療子宮肌瘤, 且相比于傳統(tǒng)治療的優(yōu)勢明顯, 主要體現在微創(chuàng)、較少變異和較高的安全性[4]。但患者在手術治療過程中難免不會產生負性情緒, 因而出現T、R、HR、BP及SpO2異常等應激反應, 而達不到手術預期的效果。目前, 臨床常采用傳統(tǒng)護理模式對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實施臨床干預, 但收效甚微。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護理理念的不斷完善, 新型護理模式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臨床, 臨床護理路徑模式也應運而生[5]。
作為一種低費用、高品質以及高效率的臨床醫(yī)療護理模式, 臨床護理路徑(CNP)基于某一特定手術或者疾病制定而得, 其覆蓋了自患者入院、接診、治療、護理到出院的全過程,并要求護理人員嚴格遵循標準化流程為患者提供相應的醫(yī)療護理服務?;颊咴趦炔炕蛲獠繐p傷因素影響下, 人體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以及交感-腎上腺髓質功能增強導致一系列全身性非特異性反應稱之為應激反應[6]。對于人體而言,適度應激反應可激活或增強機體對于損傷的防御力和抵抗力,而應激反應過度則會導致機體處于明顯病理狀態(tài)[7]。由于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受到體位變化、二氧化碳氣腹以及麻醉等因素影響, 其神經內分泌功能以及血流動力學受到嚴重干擾, 對此臨床應采取有效措施來緩解應激反應, 幫助患者順利度過圍手術期[8]。
本研究對觀察組子宮肌瘤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模式,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T、R、HR及BP等臨床指標護理前后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各項指標趨于平穩(wěn),而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患者上述各項指標在不同時點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說明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緩解患者負性情緒, 增強其應對能力, 同時還可縮短手術時間, 護理工作由此更富有完整性和連續(xù)性, 患者生理、心理以及社會等不同方面需求得以滿足, 其應激反應程度也較輕微。這主要由于臨床護理路徑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 減輕其焦慮和不安等不良情緒, 使其應對能力得以提升, 且通過連續(xù)和完整的護理流程, 使患者從生理、心理及社會等各方面得到滿足。同時, 通過臨床護理人員與其朝夕相處, 保持了密切的溝通和交流, 護理人員取得了患者的充分信任, 拉近了相互關系, 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 患者在圍手術期接受護理人員的鼓勵,心態(tài)更加放松, 情緒相對穩(wěn)定, 應激反應也得以良好控制。
綜上所述, 臨床針對腔鏡下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有利于緩解并消除圍手術期患者應激反應, 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了有效保障, 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1] 李孟慧, 冷金花, 史精華, 等.腹腔鏡與開腹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肌瘤殘留、復發(fā)及妊娠結局的比較.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1, 46(9):669-673.
[2] 王峰, 王學濤, 潘贏, 等.HPLC-ECD法檢測血漿中兒茶酚胺含量.中國藥師, 2013, 16(9):1425-1427.
[3] 陳光虹.硬膜外麻醉對產婦分娩疼痛及血清皮質醇水平的影響.山東醫(yī)藥, 2011, 51(31):96-97.
[4] 陳美紅, 張曉玲.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療效的比較研究.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2, 28(10):886-888.
[5] 王巧茹, 張悅萍.臨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切除術中的應用.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3, 32(5):945-946.
[6] 曹彩萍.子宮肌瘤切除術后內分泌綜合征發(fā)生情況調查.護理研究, 2013, 27(21):2217-2219.
[7] 高麗榮, 張靜.術前護理干預對經腹全子宮切除術患者焦慮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3, 29(z2):100.
[8] 郭俊玲.特殊護理路徑在子宮肌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2):50-51.
Influence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stress reaction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a excision patients
LI Jing-ping, ZHU Zi-li, HUANG Jian-yi, et al.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Dongguan Cit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523326, China
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influence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stress reaction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a excision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100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a excis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tress reaction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ess changes of body temperature(T), respiration(R), heart rate(HR), and blood pressure(B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Implemen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for laparoscopic hysteromyoma excision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ir stress reaction in perioperative period.This method provides effective guarantee for patients’ life and health, and it contains positi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Hysteromyoma excision; Perioperative period; Laparoscop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Stress reaction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2.139
2014-12-05]
東莞市科技計劃醫(yī)療衛(wèi)生類科研一般項目(項目編號:201410515000829)
523326 東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