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真,孫雪峰,劉冬娜,張伯民,張秀和,施凱耀,閆明洲
(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1.心血管內科;2.心血管外科,吉林長春130033)
298例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臨床分析
田 真1,孫雪峰2*,劉冬娜1,張伯民2,張秀和2,施凱耀1,閆明洲1
(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1.心血管內科;2.心血管外科,吉林長春130033)
從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應用雜交技術治療冠狀動脈性心臟病27例,單純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71例,經皮介入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隨機選擇200例?,F(xiàn)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對比分析,以提高療效。
本組共298例,男193例,女105例;年齡44-80歲,平均年齡66.3歲。確診為心肌梗死105例,合并高血壓164例,糖尿病126例。美國紐約心臟協(xié)會心功能分級(NYHA)Ⅲ級以上132例。按術中采用不同的手術方式將298例患者分為三組,雜交技術組、單純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組和經皮介入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組。
以芬太尼和異丙酚為基礎的靜脈和吸入復合麻醉,氣管內插管,雜交技術組選擇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下進行手術,常規(guī)游離左乳內動脈,靜脈注射肝素1mg/kg,顯露固定血管用Medtronic“八爪魚”固定器。術中用吹入CO2氣體的方法顯露手術視野。用7-0Prolene線連續(xù)縫合。單純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組選擇標準胸骨正中切口下進行手術。常規(guī)游離左乳內動脈、大隱靜脈或橈動脈。靜脈注射肝素1mg/kg,切開心包后在心底部心包膜上縫1針牽引線,固定一塊長紗布條用于牽拉心臟,使心臟向右上旋轉,便于吻合后降支和鈍緣支。顯露固定血管用Medtronic“八爪魚”或star fish固定器,術中用吹入CO2氣體的方法顯露手術視野。用7-0Prolene線連續(xù)縫合。經皮介入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采用股動脈途徑或橈動脈途徑,將指引導管送至待擴張的冠狀動脈口,再將相應大小的球囊沿導引鋼絲送到狹窄的節(jié)段,根據(jù)病變的特點用適當?shù)膲毫蜁r間進行擴張,將支架置入冠狀動脈內狹窄段支撐血管壁。
術后雜交技術組無手術死亡,無卒中、出血、圍手術期心肌梗死等并發(fā)癥,心律失常(心房纖顫)2例,遠期隨訪情況,目前無死亡,無遠期心肌梗死情況,術后心功能良好,無遠期冠脈造影橋血管閉塞、支架內再狹窄情況,明顯優(yōu)于單純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組和經皮介入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組。術后ICU時間、術后住院天數(shù)等均較單純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組和經皮介入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組少,見表1。
表1 三組患者術后臨床資料比較(例)
雜交技術是融合了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和經皮介入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兩種手術方式治療冠狀動脈性心臟?。?,2]。利用左側胸廓內動脈使前降支實現(xiàn)再血管化,左側胸廓內動脈旁路前降支的10年通暢率大約90%,保證了冠心病患者長期生存;而對非前降支病變,使用藥物洗脫支架取代大隱靜脈和橈動脈的再血管化作用。經皮介入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是目前治療冠心病的主流技術之一,但它也存在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3]。
從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本研究完成雜交技術治療冠狀動脈性心臟病27例,本研究采用冠狀動脈造影評估靶血管再血管化通暢率,比較雜交技術、單純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和經皮介入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的移植血管橋和支架通暢率。本組冠狀動脈造影隨訪結果顯示,雜交技術組橋血管造影通暢率為100%,藥物洗脫支架通暢率為100%,這可能與本研究的樣本數(shù)小有關,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將進一步增加樣本數(shù)。單純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組橋血管造影通暢率為98.6%,本研究隨訪期為1-2年,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將進一步延長隨訪期。經皮介入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組支架通暢率為94.5%,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將進一步延長隨訪期,并計算出5年、10年支架通暢率。
`研究結果證實了應用雜交技術治療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患者冠狀動脈移植血管及經皮介入冠狀動脈血管支架后的遠期通暢率高,明顯高于同期單純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亦明顯高于同期經皮介入冠狀動脈支架置入術。應用雜交技術治療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此手術為微創(chuàng)手術,手術創(chuàng)傷小,此手術對腦、肺、腎、肝等重要器官的影響小,手術并發(fā)癥低、死亡率低、住院時間短、術中、術后血液制品的使用和神經系統(tǒng)損害較少,尤其對老年患者及伴有心室功能低、腎功能不全、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更為適合。
[1]胡盛壽,張 浩.微創(chuàng)心臟外科學的概念和發(fā)展[J].中國微創(chuàng)外科雜志,2006,6:404.
[2]Kiaii B,McCiure RS,Kostuk WJ,et al.Concurrent roboticHybrid revascuiarization using an enhanced operative suite[J].Chest,2005,128:4046.
[3]Stone GW,Moses JW,Eiiis SCE,et al.Safety and efficacyof siroiimus and paciitaxei-eiuting coronary stems[J].N Engi J Med,2007,356:998.
2014-12-11)
1007-4287(2015)09-1529-02
吉林省科技廳青年項目(201101050)
*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