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雯
【摘要】今年二月份民政部辦法了《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強調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能享財政補貼稅收優(yōu)惠政策。本文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探討以稅收手段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存在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期促進我國社會救助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關鍵詞】稅收手段;社會力量;社會救助;
中圖分類號:F202 文獻標識碼:A
社會救助是一種比社會保險歷史更悠久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災害救助、反貧困與扶貧、專項救助、國際援助等內容?,F代社會要求擴大社會救助的來源基礎,即政府要綜合采取措施鼓勵社會力量(企業(yè)、民間組織、個人等)參與到社會救助工作之中。其中,通過稅收手段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就是重要方式之一。
一、以稅收手段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公平性的問題
如何保證稅收公平性一直是擺在落實稅收政策過程中的一大難題。對于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來說,稅收的公平性問題也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和重視。主要表現為兩方面:第一,稅收的制度的公平性。即在制定稅收制度過程中,對于企業(yè)參與社會救助的補貼力度明顯大于對于個人參與社會救助的補貼力度;不同地區(qū)的稅收政策對于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的解釋不盡相同,制定政策的傾向性也會不同,進而造成社會資源在社會救助方向上的分配不均(比如一些沿海地區(qū)對于企業(yè)在社會救助方面的優(yōu)惠政策反而高于西部地區(qū)),這也是稅收政策在制定過程中公平性方面的問題。第二,稅收監(jiān)管的公平性。在實施的過程當中政府與社會力量間的合作是極容易產生尋租行為的,毫無疑問,這既會導致以稅收手段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淪為空談,又會導致腐敗問題、官商勾結問題滋生,影響社會穩(wěn)定。
(二)專業(yè)化的問題
目前我國社會救助體系還不健全,社會救助環(huán)境還有待進一步培養(yǎng)。站在以稅收促救助角度,由于社會救助體系中對于稅收方面的機制不多,相關專業(yè)機構、服務組織也缺乏應對經驗。如何真正利用稅收優(yōu)惠政策促進民間救助機構的發(fā)展,如何通過稅收手段激發(fā)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的熱情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一過程中,筆者認為應盡快提升稅收優(yōu)惠政策制定的科學化水平,盡快提升社會救助組織合理利用稅收政策的專業(yè)化水平,盡快提升民間機構整體救助能力是尤為重要的。
(三)持續(xù)性的問題
從現行財稅制度看來,補貼的主體不僅僅是救助對象,還包括實施救助的人。一方面,這說明制度的執(zhí)行力度和覆蓋規(guī)模擴大了,會有更多群眾受益;另一方面,雖然政策政策制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執(zhí)行尺度方面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否則容易出現發(fā)達國家走過的"福利陷阱",使受助對象過分依靠來自政府和社會民間的救助,不懂得“自救”,畢竟救助最好的效果還是幫助他人如何自救,更好地融入社會。
二、以稅收手段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的相關建議
(一)提高稅收監(jiān)管的透明度
針對公平問題,這里筆者重點探討通過提高稅收監(jiān)管的透明度進行控制。一方面,稅務部門對于涉及社會救助的相關對象的稅收政策要做到標準統(tǒng)一,使社會力量在參與社會救助之前就了解相關稅收優(yōu)惠規(guī)定;另一方面,也是最為重要的,就是稅務部門要制定一整套控制制度,保證以稅收手段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落到實處,避免一些企業(yè)、組織或個人以社會救助之名,謀私利之實,嚴謹杜絕以權謀私、官商勾結等違法亂紀行為。這里筆者建議將享受因參與社會救助的組織的詳細信息在稅務網站上公布,提高稅收監(jiān)管的透明度,通過社會民眾和媒體的力量進行監(jiān)督。
(二)加強對民間救助力量的專業(yè)化培訓
民間救助力量應該逐步成為社會救助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現實情況正如筆者前文所說,無論是在利用稅收等政策優(yōu)惠上的經驗還是獨立進行社會救助活動的能力方面都有著很大的進步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政府需要牽頭積極對民間救助力量進行必要的指導和提供相應的幫助。比如,稅務部門可以舉辦專題講座,普及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有關的法律知識,提供其必要的稅務援助。另一方面,政府其他部門間要密切配合,從法律、稅收、財政、專業(yè)救助等多方面為這些有意參與到社會救助活動中的民間力量提供全方位的專業(yè)化培訓,提高我國民間力量的整理水平。
(三)加強稅收促進的持續(xù)性效果
無論是稅務部門還是其他部門,在制定社會救助政策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民間力量參與到社會救助的積極性,還應該充分考慮到這項工作的可持續(xù)性,以及實施效果的良性循環(huán)。試想,如果稅務政策制定過于激進,沒有真正培養(yǎng)社會力量對于參與社會救助的意識和覺悟,那么企業(yè)會出現功利性,追求短期利益,受救助對象也沒有可持續(xù)的生活改善跡象,一旦政策力度有所緩解,反而會出現適得其反的現象。因此,以稅務手段為代表的相關政策要從大局著眼,使社會力量有長期持續(xù)參與到社會救助的熱情,避免圖一時之快。
三、結語
稅收手段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救助工作就是重要方式。這里通過稅收手段對民間力量參與到社會救助的進行了介紹近。這里僅僅是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其他后續(xù)工作還有很多,希望其他專家學者能夠從國情出發(fā),積極建言獻策,促進我國社會救助工作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胡務 社會救助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樂章 社會救助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