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衛(wèi)華
鎖骨骨折重建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臨床分析
宋衛(wèi)華
目的 評價重建鋼板內固定手術在治療鎖骨骨折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52例鎖骨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各26例。對照組采用克氏針內固定術治療, 實驗組采用重建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對比兩組的手術療效。結果 兩組均獲得12個月的隨訪, 實驗組治療優(yōu)良率為96.2%, 對照組治療優(yōu)良率為69.2%, 實驗組手術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重建鋼板內固定術療效優(yōu)于克氏針內固定, 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良好, 是治療鎖骨骨折安全有效的術式, 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鎖骨骨折;重建鋼板內固定;克氏針內固定
鎖骨骨折在骨外科臨床較為常見, 病發(fā)率占全身骨折的6%, 因鎖骨位于皮下, 解剖位置表淺, 故極易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骨折[1]。以往臨床多采取保守外固定與手術復位療法來治療鎖骨骨折, 但治療效果均不甚理想, 且固定不穩(wěn)定, 容易影響肩關節(jié)生理功能的恢復[2]。目前, 越來越多的學者傾向于采用內固定手術治療, 如重建鋼板內固定與克氏針內固定。本科采用重建鋼板內固定與克氏針內固定分別治療鎖骨骨折, 并對比兩者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鎖骨骨折患者52例。均經X線檢查確診, 患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次調查, 且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其中男29例, 女23例, 年齡19~66歲, 平均年齡(36.8±9.8)歲;致傷原因:交通意外傷28例, 高處墜落傷17例,打擊傷7例;骨折部位:中外1/3處骨折25例, 中1/3處骨折19例, 外1/3處骨折8例;骨折類型:粉碎性骨折22例,斜型骨折18例, 橫型骨折12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 每組2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實驗組行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 患者取仰臥位,頭偏向健側, 全身麻醉后以骨折端為中心取5~7 cm的切口,分離皮下組織, 顯露出骨折斷端, 先將斷端淤血與嵌入軟組織的小碎骨片清除, 較大的碎骨片予以保留, 剝離骨膜, 先將兩骨折端復位后使用復位鉗固定。選擇6~10孔的重建鋼板, 根據(jù)患者鎖骨外形將鋼板預彎, 將其放置于鎖骨上方給予臨時固定處理, 然后鉆孔、攻絲, 并使用螺釘固定。對照組給予克氏針內固定療法, 具體步驟便不在此復述。兩組術后均常規(guī)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3~5 d。
1.3 療效判定標準[3]對患者進行為期12個月的隨訪, 擬定療效判定標準:優(yōu):骨折達解剖復位, 未見畸形現(xiàn)象, 局部無疼痛, 肩關節(jié)活動恢復正常;良:骨折復位在80%左右, 局部基本無疼痛, 肩關節(jié)活動基本正常;可:骨折復位在50%左右, 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 無法劇烈活動或提重物;差:內固定不牢, 愈合不穩(wěn)定, 可見骨折移位, 需要再次行手術治療。優(yōu)良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獲得12個月的隨訪, 實驗組治療優(yōu)良率為96.2%, 對照組治療優(yōu)良率為69.2%, 實驗組的手術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手術療效對比[n, n(%)]
鎖骨骨折因解剖位置表淺, 臨床骨外科臨床十分常見,多發(fā)生于交通意外、生活意外或運動撞擊后。以往臨床多認為鎖骨骨折不易出現(xiàn)延遲愈合或骨不連現(xiàn)象, 即使稍有畸形亦不會對生理功能造成影響, 故以往臨床多采取手法復位或外固定等非手術方式治療, 并使用“8”字綁帶固定[4]。該治療方法的患者需要長時間維持強迫體位, 給患者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且該方法固定不穩(wěn), 容易出現(xiàn)移位, 且早期生理功能鍛煉難度較大, 因此容易導致諸多并發(fā)癥出現(xiàn), 如骨折部位異常增粗、縮短或延長, 患側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肩部疼痛等。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及人們對審美、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 患者均希望盡快恢復肢體功能, 且不能忍受疼痛不適、外形欠缺美觀等缺點, 故使得手術內固定逐漸成為治療鎖骨骨折的主要方式。
目前臨床常使用的手術內固定方法有重建鋼板內固定與克氏針內固定, 克氏針因比較細小, 難以保證骨折處得到良好的穩(wěn)固力學支撐, 進而容易出現(xiàn)松動、移位、斷裂等并發(fā)癥導致內固定失?。磺覍τ诜鬯樾怨钦弁ǔP枰佑么咒摻z, 術后鋼絲容易滑入骨折塊之間, 致使骨折不愈合或愈合畸形[5]。而且克氏針術后通常需要長時間的三角巾懸吊治療, 患側肩關節(jié)的生理功能恢復速度明顯較慢。重建鋼板內固定與鎖骨組織具有較好的相容性, 可根據(jù)患者的具體需要進行塑形, 故具有固定牢靠、操作簡單、可早期進行生理功能鍛煉等優(yōu)點, 尤其適用于斜行骨折或粉碎性骨折, 同時該方法術后愈合較快, 松動、移位、斷裂等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幾率較小, 安全性高[6]。本次研究通過對比顯示, 實驗組的手術治療優(yōu)良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采用重建鋼板內固定術治療鎖骨骨折利于骨折復位, 且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 重建鋼板內固定術療效優(yōu)于克氏針內固定,患者肩關節(jié)功能恢復良好, 是治療鎖骨骨折安全有效的術式,適合在臨床推廣應用。
[1] 王邑潢.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的療效分析.河南醫(yī)學研究, 2013, 22(3):401-403.
[2] 胡金剛.用重建鋼板內固定手術治療鎖骨骨折的療效觀察.當代醫(yī)藥論叢, 2014, 12(10):216-216.
[3] 韓獻波.重建鋼板內固定在鎖骨骨折治療中的應用觀察.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2, 5(26):98-99.
[4] 俞振華.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65例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1, 11(9):2193.
[5] 崔水堂, 張長見, 黃永賓.重建鋼板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的療效觀察.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1, 18(3):155-156.
[6] 萬文國, 曾文輝, 黃武能, 等.重建鋼板內固定與克氏針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的療效比較.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 2011, 17(20): 2490-249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031
2015-06-11]
222300 江蘇省連云港市東海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