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司娟
“以人為本”是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一大特點。新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更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更加注重學生的興趣性和選擇性。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呢?我認為,要想做到這一點,關鍵在于設置好教學的興奮點。在課堂教學中,怎樣設置好教學興奮點呢?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粗略談一下個人的看法和認識。
一、找準教學切入口,點燃學生激情
精心設計課前導語,制造能夠滲透心理教育的興奮點。在課堂教學中,引人入勝的導語不僅能充分激發(fā)學生對所講課文的閱讀興趣,掀起學生思考的熱情,更重要的還在于興趣背后有能讓學生沉浸于文本的定力,有能讓學生自覺接受心理教育的契合點。如我在講授奧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寫的《世界最美的墳墓》時,因為墳墓主人是托爾斯泰,我設計導語就從托爾斯泰自創(chuàng)的一個數(shù)學公式談起,一個人的社會價值等于他的實際才能除以自我估價,分母越大(自我估價越高),這個分數(shù)的值(他對社會的貢獻)就越小,以這個公式作為導入語,語文課上滲入了數(shù)學方面的內(nèi)容,這就更能激發(fā)理科學生迫切了解課文內(nèi)容的興趣性,既不著痕跡地點出了心理教育的內(nèi)容,又尋求到了與心理教育相契合的興奮點,不僅有助于了解托爾斯泰謙遜、博大的胸襟和品格,更激發(fā)了學生課外了解托爾斯泰、自覺閱讀托爾斯泰作品的興趣。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前導入,設計引人入勝的導語,為之后“興奮點”的自然滲透作好鋪墊。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興奮點力度
提高教學興奮點的力度,就是增強興奮點對學生大腦的刺激強度。具體地說,必須做到以“新”設“興”。所謂以“新”設“興”,就是老師在自己吃透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以課程中所要講授的知識為依據(jù),多角度、大縱深地挖掘本節(jié)內(nèi)容中新鮮、感人的問題,以此設置教學興奮點。事實表明,問題越新鮮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越高,教學興奮點的力度也就越大。
三、運用多樣化手段,多角度激發(fā)興奮點
在45分鐘的教學中,要有足夠多的興奮點。有人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應使學生始終處于興奮之中,事實上這是很難做到的。這不僅在于課堂內(nèi)容本身理論性太強,故事情節(jié)太少,老師的水平和修養(yǎng)所限,而且它還受大腦刺激規(guī)律限制。因此做到以“形”促“興”尤為重要。所謂以“形”促“興”,就是以生動形象的形式,促進興奮點的形成。由于學生學習的是新知識,老師要將這些新知識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有一個過渡過程,老師在傳授過程中,要將新知識轉化為能引起學生興奮的興奮點,還必須有引人入勝的新形式,這些新形式包括:老師藝術性的演講,新穎的比喻,形象的教具和教學手段,以及電化教學等。
四、運用好教學評價,搞好興奮點銜接
高中生情緒波動很大,心理也極不穩(wěn)定,特別是在高考指揮棒下,題海戰(zhàn)術、頻繁的測驗考試及“分數(shù)唯一”的評價取向的重壓下,學生精神、心態(tài)長期處于緊張狀況,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潛能是多樣的,而不只是單一的學習。新課程強調(diào),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更主要的是發(fā)現(xiàn)和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fā)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教師的口頭評價最忌諱沒有原則的贊揚和傷人自尊的譏諷,應以鼓勵為主,當然是有針對性的鼓勵,而非千篇一律、空洞的說辭。通過老師的鼓勵,使這些學生以后有信心把自己的優(yōu)勢及健康積極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總之,教師應堅持以肯定性評價為主,多些賞識的語氣,少點責備的字眼;多些寬容的理解,少點狹隘的否定,以實現(xiàn)評價的多元化,搞好興奮點的銜接。
總之,興趣雖然屬于非智力因素,卻是學好語文的先決條件。因此,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問題??鬃诱f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旦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出來,語文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語文教師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以滿腔激情,持久地去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在45分鐘的課堂上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能達到“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