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宗君,方 偉,袁方方
(許繼電氣技術中心,河南許昌 461000)
新一代智能變電站保信子站設計模式探討
慕宗君,方 偉,袁方方
(許繼電氣技術中心,河南許昌 461000)
新一代智能變電站關鍵設備研制中提出II區(qū)數據通信網關機需要具備保信子站功能,但沒有明確規(guī)定II區(qū)數據通信網關機的數據來源為保護裝置、集中錄波器還是位于站控層II區(qū)的綜合應用服務器,因此在保信子站功能的設計上就存在多種模式,不同的設計實現模式有著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本文分析了3種變電站站控層設備集成保信子站功能[1-2]的部署及實現模式,分析每種模式的優(yōu)點和缺點,力求尋找一種既能滿足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的規(guī)范要求,又相對合理的模式,解決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的功能需求。
智能變電站保信子站功能可以分解的功能為:與站內保護裝置、集中錄波器通信的接入通信功能、與保信主站通信的轉出通信功能、就地展示功能、歷史信息及錄波文件的存儲功能,本文將就上述功能的部署展開分析。
新一代智能變電站保信子站功能的部署及實現可以歸納為3種模式:
模式一:接入通信功能、轉出通信功能部署于II區(qū)數據通信網關機,歷史信息及錄波文件的存儲功能部署于數據服務器,就地展示功能部署于綜合應用服務器;
模式二:接入通信功能、就地展示功能部署于綜合應用服務器,歷史信息存儲部署于數據服務器,轉出通信功能部署于II區(qū)數據通信網關機;
模式三:接入通信功能、轉出通信功能、歷史信息及錄波文件的存儲功能部署于II區(qū)數據通信網關機,就地展示功能部署于綜合應用服務器。
1.1 功能部署
1.1.1 綜合應用服務器
部署保信子站的就地展示功能模塊,就地實現定值操作、定值區(qū)操作、狀態(tài)量顯示、壓板投退、量測值查詢、錄波波形展示、歷史信息查詢展示功能。
圖1 模式一
1.1.2 數據服務器
部署歷史數據存儲功能,存儲從保護裝置、集中錄波器召喚上來的錄波文件、存儲狀態(tài)量變化信息的歷史數據庫。
1.1.3 數據通信網關機
部署保信子站的通信接入功能模塊、通信轉出功能模塊,實現保信子站的通信功能。
1.2 模塊功能分配
1.2.1 通信接入模塊
部署于數據通信網關機中,完成與站內的保護裝置、集中錄波器進行數據交互,從站內保護裝置獲取量測、狀態(tài)量、定值等信息,下發(fā)壓板操作、定值操作類信息到保護裝置,從錄波器獲取錄波文件信息。在智能變電站中,該模塊與保護裝置之間的通信規(guī)約為IEC61850規(guī)約。
1.2.2 轉出通信模塊
部署于數據通信網關機中,實現與保信主站之間的信息交互,將站內收集的量測、狀態(tài)量、定值信息上送給保信主站,接收保信主站的定值操作、壓板操作指令,轉換成內部數據格式,發(fā)送到內部總線模塊;處理保信主站下發(fā)的歷史信息查詢指令,并將查詢結果返回給保信主站。該模塊的實現規(guī)約可以為TCP103規(guī)約或IEC61850規(guī)約。
1.2.3 站級信息總線模塊
①部署于數據通信網關機上,實現與綜合應用服務器進行數據交互,同時對數據服務器的歷史信息進行遠程操作功能。其傳輸規(guī)約為自定義的內部規(guī)約。
②部署于綜合應用服務器上,實現與數據通信網關機進行數據交互,同時對數據服務器的歷史信息進行遠程操作的功能。
1.2.4 內部總線模塊
部署于數據通信網關機上,實現數據通信網關機內部模塊之間的信息交互功能。
1.2.5 繼保就地展示模塊
部署于綜合應用服務器上,實現保信子站的就地展示功能,包括圖形展示、實時告警、歷史查詢、波形就地展示功能。
1.2.6 錄波文件存儲
部署于數據服務器上,實現錄波文件的存儲。
1.2.7 歷史數據
部署于數據服務器上,實現歷史信息的存儲,數據庫文件格式可以為mysql/oracle。
1.3 數據信息流
按照保信子站實現的功能分別說明主要數據的信息流向。
1.3.1 狀態(tài)量信息
信息流1:①→④→② 到主站
信息流2:①→④→③→⑤→⑥ 告警
信息流3:①→④→③→⑧ 歷史存儲
1.3.2 模擬量信息
保信主站召喚信息流:②→④→①
響應信息流:①→④→②
1.3.3 定值操作信息流
保信主站召喚/操作信息流:②→④→①
響應信息流:①→④→②
1.3.4 錄波文件信息流
錄波文件存儲信息流:①→④→③→⑦
錄波文件生成后,向主站發(fā)送錄波簡報
主站召喚錄波文件信息流:②→④→③→⑦
1.4 方案優(yōu)點
① 充分利用了數據服務器的強大存儲能力,
加強了保信子站的存儲能力;
② 充分利用了綜合應用服務器的圖形展示、實時報警功能,豐富了就地展示的內容;
③ 充分利用了數據通信網關機的通信及數據處理能力;
④ 采用分布式模塊部署,取消了獨立保信子站的就地展示計算機,可取消網絡存儲器,由數據服務器代替,同時也實現了站級信息的統(tǒng)一存儲、統(tǒng)一管理功能。
1.5 方案缺點
站級信息總線搭建的健壯程度對整個系統(tǒng)有著較大的影響,如果出現異常,僅影響就地展示和歷史數據的存儲,其影響程度處于可控的程度。
2.1 功能部署
圖2 模式二
2.1.1 綜合應用服務器
就地展示功能:實現定值操作、定值區(qū)操作、狀態(tài)量顯示、壓板投退、量測值查詢、錄波波形展示、歷史信息查詢展示功能。
接入通信功能:實現與站內設備之間的信息交互功能。
2.1.2 數據通信網關機
轉出通信功能:與保信主站之間建立通信,將站內信息轉換成特定規(guī)約傳輸給保信主站,將保信主站下發(fā)的操作指令轉換成內部指令發(fā)送到內部消息總線。
2.1.3 數據服務器
歷史數據存儲功能,存儲從保護裝置、集中錄波器召喚上來的錄波文件、存儲狀態(tài)量變化信息的歷史數據庫。
2.2 模塊功能分配
內部總線模塊:部署于綜合應用服務器上,實現綜合應用服務器內部模塊之間的信息交互功能。
其他模塊功能與模式一的模塊功能一致。
2.3 數據信息流
按照保信子站實現的功能分別說明主要數據的信息流向。
2.3.1 狀態(tài)量信息
信息流1:①→⑨→⑤→③→④→②到主站
信息流2:①→⑨→⑥ 告警
信息流3:①→⑨→⑤→⑧ 歷史存儲
2.3.2 模擬量信息
保信主站召喚信息流:②→④→③→⑤→⑨→①
響應信息流:①→⑨→⑤→③→④→②
2.3.3 定值操作信息流
保信主站召喚/操作信息流:②→④→③→⑤→⑨→①
響應信息流:①→⑨→⑤→③→④→②
2.3.4 錄波文件信息流
錄波文件存儲信息流:①→⑨→⑤→⑦
錄波文件生成后,向主站發(fā)送錄波簡報
主站召喚錄波文件信息流:②→④→③→⑦
2.4 方案優(yōu)點
① 充分利用了數據服務器的強大存儲能力,增強了保信子站的存儲能力;
② 充分利用了綜合應用服務器的圖形展示、實時報警功能,豐富了就地展示的內容;
③ 采用分布式模塊部署,取消了獨立保信子站的就地展示計算機,可取消網絡存儲器,由數據服務器代替,同時也實現了站級信息的統(tǒng)一存儲、統(tǒng)一管理功能。
2.5 方案缺點
① 接入通信模塊部署于綜合應用服務器,與保信主站的信息交互嚴重依賴于綜合應用服務器,如果綜合應用服務器出現異常,會導致整個保信子站功能失效。
② 站級信息總線搭建的健壯程度對整個系統(tǒng)有著較大的影響,如果出現異常,會影響與保信主站的信息交互和歷史數據的存儲。
3.1 功能部署
圖3 模式三
3.1.1 綜合應用服務器
保信子站的就地展示功能模塊,實現定值操作、定值區(qū)操作、狀態(tài)量顯示、壓板投退、量測值查詢、錄波波形展示、歷史信息查詢展示功能。
3.1.2 數據通信網關機
部署保信子站的數據接入功能模塊、數據轉出功能模塊、歷史數據存儲模塊,實現保信子站的通信及歷史信息存儲功能。
3.2 模塊功能分配
模塊功能與模式一的模塊功能一致。
3.3 數據信息流
按照保信子站實現的功能分別說明主要數據的信息流向。
3.3.1 狀態(tài)量信息
信息流1:①→④→② 到主站
信息流2:①→④→③→⑤→⑥ 告警
信息流3:①→⑧ 歷史存儲
3.3.2 模擬量信息
保信主站召喚信息流:②→④→①
響應信息流:①→④→②
3.3.3 定值操作信息流
保信主站召喚/操作信息流:②→④→①
響應信息流:①→④→②
3.3.4 錄波文件信息流
錄波文件存儲信息流:①→⑦
錄波文件生成后,向主站發(fā)送錄波簡報
主站召喚錄波文件信息流:②→⑦
3.4 方案優(yōu)點
① 充分利用了綜合應用服務器的圖形展示、實時報警功能,豐富了就地展示的內容;
② 充分利用了數據通信網關機的通信及數據處理能力。
3.5 方案缺點
① 采用集中式功能部署模式,除就地顯示功能外全部部署于數據通信網關機,未能充分利用一體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資源,硬件資源重復部署。
② 未能實現站級信息的統(tǒng)一存儲、統(tǒng)一管理,而且對數據通信網關機的硬件性能要求較高。
一體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規(guī)范要求I區(qū)監(jiān)控主機應具備定值、波形文件的就地展示功能,而在新一代智能變電站關鍵設備研制方案中,未對監(jiān)控主機的保信就地展示功能作明確規(guī)定。
對于模式一、模式三,監(jiān)控主機與保護裝置通信獲取其保護動作信息用于實時告警以及作為其他高級應用的數據源;與集中錄波器通信獲取其狀態(tài)信息。定值操作、錄波文件獲取功能部署在II區(qū)實現,監(jiān)控主機從數據服務器獲取錄波文件作為故障信息綜合分析高級應用的一個數據源。保信就地展示功能部署于II區(qū)的綜合應用服務器。
對于模式二,監(jiān)控主機直接與保護裝置通信獲取保護動作信息用于實時告警以及作為其他高級應用的數據源;與集中錄波器進行通信,獲取其錄波文件作為故障信息綜合分析高級應用的一個數據源。保信就地展示功能部署于II區(qū)的綜合應用服務器。
本文針對新一代智能變電站保信子站功能3種部署模式從功能部署、數據信息流、模式優(yōu)點、模式缺點方面進行了闡述,筆者認為模式一是比較合理的實現模式。
采用模式一可以充分利用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站級設備:綜合應用服務器、數據通信網關機、數據服務器的功能,實現站級信息共享、歷史信息的統(tǒng)一存儲、統(tǒng)一管理,既可以實現保信子站功能又能充分利用資源,符合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一體化潮流,具備推廣價值。
模式一經過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示范站現場實際運行,在實現與保信主站通信、就地化展示功能方面效果顯著,可完全取代傳統(tǒng)獨立配置的保信子站。
[1] 趙燕茹, 楊臻, 張延,等. 智能變電站遠動與保信子站信息遠傳功能集成方案[J]. 電力建設,2013,34(12):48-52.
[2] 黃德文. 取消變電站保信子站的可行性研究[J]. 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8(1):49-52.
[3] 馮毅, 林榕, 馮巖,等. 利用數字通道傳輸自動化信息的方案研究[J].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2010,38(12):135-137.
[4] 辛培哲, 閆培麗, 劉穎,等. 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網絡通信技術應用研究[J]. 電力建設,2013,34(7):17-23.
[5] 篤竣,祁忠.基于IEC61850 的變電站新型遠動網關機[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1,31(2):112-114.
[6] 曹進明, 房鑫炎, 吳蓉. 基于IEC61850 標準的變電站高可靠性通信研究[J]. 電力自動化設備,2008,28(9):89-93.
[7] 侯貿軍. 變電站智能診斷和維護系統(tǒng)體系結構研究[J]. 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2,33(10):3964-3969.
[8] 周蓮英, 穆鑫. 基于多規(guī)約的電網實時監(jiān)測主站系統(tǒng)的設計[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8,29(14):3788-3790.
(責任編輯:楊秋霞)
Discussion on Design Mode of Relay Protection and Fault InformationManagement Substation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Smart Substation
MU Zongjun,FANG Wei, YUAN Fangfang
(XJ Electric Technology Center,Xuchang 461000,China)
隨著智能電網建設的快速發(fā)展,變電站內獨立配置的保信子站功能集成到站控層的一體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中。本文基于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的站控層設備配置提出了新一代智能變電站中保信子站功能模塊常用的3種部署及實現模式,詳細分析了3種模式的實現機制、信息流向及每種模式的優(yōu)缺點。主要分析介紹了綜合應用服務器、數據服務器、數據通信網關機協(xié)同工作模式,該模式充分利用了新一代智能變電站站控層設備資源,實現了站控層信息的統(tǒng)一存儲、統(tǒng)一管理,充分體現了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一體化協(xié)同工作的特點。
一體化監(jiān)控系統(tǒng);綜合應用服務器;數據通信網關機;保信子站
With the rapid developing of smart grid construction, independent relay protection and faul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ub station is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at station control level. In this paper, three common deployment and realization modes of relay protection and faul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ub station for a new generation of smart substation are proposed based on station level equipment of a new generation of smart subst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realization mechanism and information flow of three deployment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mode are analyzed in detail. In this paper, collaborative work mode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server, data serv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 gateway are introduced mainly. This collaborative work mode takes full advantage of station level equipment resources in the new generation of smart substation, which realizes the unified storage and management of station control level information, and fully reflects the collaborative work characteristics of integrated monitoring system.
integrated monitoring system; integrated application server; data communication gateway; relay protection and faul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ubstation
1007-2322(2015)04-0085-05
A
TM734
2014-05-21
慕宗君(1976—),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tǒng)通信,E-mail:zongjunm@163.com;
方 偉(1978—),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E-mail:fangwei@xjgc.com;
袁方方(1984—),男,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E-mail:yuanfangfang@xjg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