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欣
腦梗死與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研究
孟欣
目的 研究腦梗死與高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之間的關系。方法 選取60例腦梗死患者為觀察組, 選取同期60例健康人員為對照組。觀察比較兩組受試者血漿HCY、葉酸(FA)、維生素B12、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結果 觀察組患者血漿HCY、FA、維生素B12、IMT和TG同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TC、HDL和LDL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梗死獨立致病因素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而維生素B12和葉酸降低為導致患者出現(xiàn)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原因。
腦梗死;高同型半胱氨酸;相關研究
臨床上, 腦梗死實質為腦供氧、血不足導致的腦組織壞死產(chǎn)生的疾病, 又被稱之為缺血性腦卒中。目前, 腦梗死發(fā)病率逐漸上升, 具有較高致殘率和致死率, 給患者生活質量和健康帶來嚴重影響。臨床研究顯示, 腦梗死同高同型半胱氨酸之間具有一定關系[1]?,F(xiàn)對其關系展開研究,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60例腦梗死患者為觀察組, 均在發(fā)病后1~3 d內入院, 均符合腦梗死相關診斷標準, 并經(jīng)頭顱CT和MRI證實。患者入院后均通過歐洲腦卒中量表(ESS)評分對患者病情程度進行判定。并且患者均除外糖尿病、心房纖顫、腦出血、肝腎功能障礙、癌癥、服用多種維生素者和甲狀腺功能障礙等。選取同期60例健康人員為對照組,其中, 觀察組男42例, 女18例;年齡35~72歲, 平均年齡(53.69±4.96)歲;對照組男41例, 女19例;年齡34~71歲,平均年齡(52.36±5.04)歲。兩組受試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①HCY:通過酶免疫化學發(fā)光分析法檢測患者HCY水平, 抽取2 ml清晨空腹靜脈血, 在4℃環(huán)境下進行離心分離, 將獲得的血漿放置在-70℃環(huán)境中保存, 便于檢測。待收齊全部樣品后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盒進行檢測, HCY<15 μmol/L為正常。②FA和維生素B12:用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檢測患者FA和維生素B12水平,抽取2 ml清晨空腹靜脈血, 分離血清后放置在規(guī)定環(huán)境中保存, 其溫度為-70℃, 之后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及其配套設備檢測患者FA和維生素B12。③IMT:全過程由一名專業(yè)醫(yī)師操作, 檢測儀器為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 取仰臥位, 并在雙側頸總動脈后壁沿血管長軸檢測, IMT為管腔內膜交界面到中膜與外膜交界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在頸總動脈交叉處及其前后1 cm處各測3次取平均值。④其他生化指標檢測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TG、TC、HDL和LDL。
1.3 觀察指標[2]觀察兩組血漿HCY、FA、維生素B12、IMT、TG、TC、HDL和LDL。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血漿HCY、FA、維生素B12、IMT和TG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TC、HDL和LDL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漿HCY、FA、維生素B12、IMT、TG、TC、HDL和LDL比較±s)
表1 兩組血漿HCY、FA、維生素B12、IMT、TG、TC、HDL和LDL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bP>0.05
組別例數(shù)HCY(μmol/L)FA(μg/L)維生素B12(ng/L)IMT(mm)TG(mmol/L)TC(mmol/L)HDL(mmol/L)LDL(mmol/L)觀察組6.17.30±5.78a4.77±2.33a.257.68±81.12a1.09±0.18a.1.66±0.51a4.91±0.96b.1.32±0.35b.2.25±0.65b對照組6011.21±3.028.18±1.75330.69±55.260.77±0.121.37±0.394.63±0.771.36±0.282.22±0.61
腦梗死又被稱為缺血性腦卒中, 在中醫(yī)上其被稱為中風或卒中, 該疾病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局部腦組織區(qū)域血液供應障礙, 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 進而出現(xiàn)的神經(jīng)功能缺失疾病, 根據(jù)發(fā)病機制不同將其分為腦栓塞、腦血栓形成和腔隙性腦梗死等幾種, 給患者健康和生命帶來嚴重威脅[3]。臨床上, 動脈粥樣硬化為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腦梗死的主要原因, 一些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但不能預防疾病復發(fā), 并潛在其他嚴重血管事件。究其原因主要因存在沒有受此策略控制的其他危險因素,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為其中之一。HCY為一種主要來源于飲食中的含硫基的非必需氨基酸, 處于兩條代謝途徑的交點處, 是蛋氨酸代謝循環(huán)的重要中間產(chǎn)物, 需要FA、維生素B6及維生素B12, 缺乏或是機體攝入障礙時, 會出現(xiàn)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4]。血漿HCY水平和FA、維生素B12之間的關系為負相關, 證明導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主要因素為FA、維生素B12降低。導致患者出現(xiàn)腦梗死的獨立致病因素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本次研究中, 腦梗阻患者HCY水平為(17.30±5.78)μmol/L顯著高于正常人的(11.21±3.02)μmol/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 腦梗死同HCY水平之間存在危險性的水平梯度, 隨著HCY水平升高, 患者出現(xiàn)腦梗死的發(fā)生率越高。同時, 本次研究顯示, HCY水平同IMT之間為正相關, 其不依賴于血TG和TC, 當患者IMT≥1.1 mm時可能出現(xiàn)腦梗死[5], 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IMT為(1.09±0.18)mm, 顯著高于對照組的(0.77±0.12)mm,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中得出, 使腦梗死患者出現(xiàn)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原因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HCY水平提高, 會加重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和狹窄。
綜上所述, 腦梗死患者出現(xiàn)腦梗死的獨立性因素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應定期檢測腦梗死高危人群和已經(jīng)出現(xiàn)腦梗死患者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通過補充FA和維生素B12措施可改善HCY增高和患者的臨床癥狀, 降低腦梗死復發(fā)率, 改善預后。
[1] 祁瑞芳, 李小莉.老年腦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氧化應激及炎性反應的相關性.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8):2070-2071.
[2] 康玲伶.疏血通聯(lián)合依達拉奉治療腦梗死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療效觀察.中國神經(jīng)免疫學和神經(jīng)病學雜志.2013.20(2):146.
[3] 王偉平, 楊卉, 李保華.腦梗死發(fā)病危險性與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關性.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07.15(3):221-223.
[4] 高海鳳, 劉建國, 張哲成, 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及MTHFR基因與中青年腦梗死的研究.天津醫(yī)藥.2003.31(10):627-629.
[5] 李媛媛, 常永霞.腦梗死患者血漿和腦脊液催乳激素、卵泡刺激素、促黃體生成激素、雌二醇水平與疾病進展的對比研究.河北中醫(yī).2015.37(2):306-31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2.016
2015-06-16]
453000 河南省新鄉(xiāng)市第二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