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儉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業(yè)和建筑業(yè)的不斷發(fā)展,骨折的發(fā)生率明顯增高,髖關節(jié)骨折是骨折重要類型之一,其骨折發(fā)生率也呈現(xiàn)明顯增高的趨勢[1-2]。由于髖關節(jié)是人體重要的負重關節(jié),術后關節(jié)疼痛和功能恢復質量差是常見的并發(fā)癥[3-4]。本研究通過對本院收治的骨盆和髖臼骨折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擬探討改良Stoppa入路與髂腹股溝入路手術治療骨盆和髖臼骨折的療效情況,現(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骨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65例骨盆和髖臼骨折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依據手術入路方式不同進行分組,改良Stoppa入路組40例,骨盆骨折15例,髖臼骨折25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20~58歲,平均(40.1±10.8)歲,骨盆骨折通過Tile進行分型:B1型4例,B2型4例,B3型3例,C1型4例。髖臼骨折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5例,橫型骨折15例,T型骨折5例。致傷原因:車禍事故26例,重物砸傷10例,高空墜落4例。髂腹股溝入路組25例,骨盆骨折11例,髖臼骨折14例,男15例,女10例,年齡22~59歲,平均(41.2±10.1)歲,骨盆骨折通過Tile進行分型:B1型3例,B2型3例,B3型2例,C1型3例。髖臼骨折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4例,橫型骨折6例,T型骨折4例。致傷原因:車禍事故17例,重物砸傷6例,高空墜落2例。兩組骨盆和髖臼骨折患者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采取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或者全身麻醉,采取仰臥位,患側臀部稍微墊高,常規(guī)的進行消毒鋪巾。髂腹股溝入路組 髂腹股溝入路起始于髂嵴前部,經過髂前上棘終止于恥骨聯(lián)合上方2 cm處,逐層的由皮膚、脂肪、淺筋膜達到腹外斜肌和腹直肌腱。將腹外斜肌和腹直肌前腱膜切開,探尋精索或者子宮圓韌帶,對蜂窩組織進行清理。沿著腹股溝韌帶上0.3 cm內將腹橫肌切開,向上牽拉精索,對腹直肌腱進行鈍性分離,在恥骨上的附著點顯露恥骨后方間隙。對髂外血管、股神經、淋巴管進行有效的分離和保護。把髂恥筋膜從下方的髂腰肌向上進行分開,然后將髂外血管和淋巴管從外向內進行鈍性分離,在血管內后方對閉孔動脈和神經進行探查。在骨膜下方將髂肌推開,從而顯露出四邊體。骨膜下方對恥骨上支到恥骨聯(lián)合進行分離,注意防止對閉孔血管和腹壁下動脈的交通支的損傷。對骨折端充分的暴露后,根據骨折特點采用重建鋼板或者配合松質骨螺釘進行固定,手術中通過X線透視對復位效果進行確認,證實螺釘沒有進入關節(jié)腔,手術后進行創(chuàng)口反復沖洗,依次對肌肉和筋膜進行縫合,關閉切口,進行引流。Stoppa入路組 Stoppa入路從臍下2 cm到恥骨聯(lián)合做一個長度為10~12 cm的切口,將皮膚、脂肪、腹白線依次切開,對腹壁下的血管切端結扎。腹膜外進行鈍性分離,充分的暴露恥骨聯(lián)合,對腹直肌附著點進行分離,沿著骨盆緣剝離,充分的顯露四邊體,向后方達到骶髂關節(jié)前方,向著外側暴露骨盆緣2~3 cm。探查閉孔血管和腹壁下動脈的交通支,根據需要對其進行分離、切斷和結扎。根據骨折特點進行重建鋼板固定或者配合松質骨螺釘進行固定。通過C型臂X線機對患髖觀察。術后處理措施和上面方法相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骨折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切口長度情況。
1.3.1 觀察兩組骨折患者復位質量情況 通過X線檢查骨折復位情況,解剖復位:復位偏移≤1 mm;滿意:復位偏移在1~3 mm;不滿意:復位偏移>3 mm。
1.3.2 觀察兩組骨折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情況 6分:骨折患者無疼痛,行走正常,關節(jié)活動度為95~100°;5分:骨折患者偶爾或者有輕度疼痛,行走時不用拐杖有輕度的跛行,關節(jié)活動度為80~94°;4分:骨折患者行走有疼痛但是休息后有緩解,通過拐杖可以長距離的行走,關節(jié)活動度為70~79°;3分:骨折患者處于中度行走,通過拐杖行走距離有限度,關節(jié)活動度為60~69°;2分:骨折患者嚴重不能行走,關節(jié)活動度50~59°;1分:骨折患者不能行走,關節(jié)活動度<50°。評分后進行功能評價,優(yōu):評分為18分者;良:評分為15~17分;可:評分為12~14分;差:評分小于12分。優(yōu)良率=(優(yōu)+良)/組人數。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5.0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骨折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切口長度比較 Stoppa入路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切口長度均低于髂腹股溝入路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骨折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切口長度比較(x-±s)
2.2 兩組骨折患者復位質量比較 Stoppa入路組復位質量均高于髂腹股溝入路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骨折患者復位質量情況 例(%)
2.3 兩組骨折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比較 Stoppa入路組髖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均高于髂腹股溝入路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字2=10.29,P<0.05)。見表 3。
表3 兩組骨折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情況
骨盆前環(huán)包括雙側恥骨、坐骨支和恥骨聯(lián)合,屬于骨盆最為脆弱的部位[5-6]。復雜的骨盆前環(huán)骨折可能影響骨盆的穩(wěn)定性,需要考慮手術治療,從而促進骨盆環(huán)對稱性和穩(wěn)定性的恢復。髖關節(jié)三維空間構象比較復雜并且解剖位置深在,其周圍覆蓋著豐富的肌肉、血管和神經。髖臼是在髖骨中的半球形的骨性凹陷,正常狀態(tài)下,其向前、向下和向外傾斜[7-8]。
骨盆和髖臼骨折多是由于高能量損傷,骨折的類型比較復雜,骨折塊粉碎的比較嚴重,并且形狀不規(guī)則,容易合并多發(fā)性損傷[9-10]。骨盆和髖臼骨折治療目的是重建關節(jié),盡可能達到解剖復位,保持平整的關節(jié)面,早期的進行功能鍛煉,從而有效的恢復關節(jié)功能。影響手術治療效果的因素比較多,其中手術入路是手術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11-12]。
髂腹股溝入路要對腹股溝管、股動脈、股靜脈、股神經、股外側皮神經等重要的神經和血管進行解剖,對于肌肉血管神經索顯露需要采用多個窗口進行,手術時間較長,創(chuàng)傷大,出血量較多,術后并發(fā)癥多[13-14]。改良Stoppa入路是傳統(tǒng)的髂腹股溝入路的替代路徑,其從下腹部中線進入,不需要顯露腹股溝管,其對于軟組織的干預和創(chuàng)傷相對較小,手術過程中視野較好,顯露的充分且清晰[15-16]??梢燥@露從恥骨聯(lián)合到骶髂關節(jié)前側的真性骨盆緣,直視的條件下,通過各項操作采用單一的窗口就能得到真性骨盆,其從恥骨到骶髂關節(jié)前側[17-18]。手術過程中可以對髖臼四邊體進行解剖復位,采用鋼板進行牢固的固定,特別是對于雙側髖臼和骨盆前環(huán)骨折,通過一個切口可以同時對兩側骨折進行復位和固定[19-20]。骨盆或者髖臼骨折之后,將鋼板放置在真骨盆緣,有利于鋼板的塑形和放置[21-22]。
本研究通過分析本院骨外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65例骨盆和髖臼骨折患者臨床資料,依據手術入路方式不同進行分組,改良Stoppa入路組40例和髂腹股溝入路組25例。結果表明,Stoppa入路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切口長度均低于髂腹股溝入路組,Stoppa入路組復位質量均高于髂腹股溝入路組,Stoppa入路組髖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均高于髂腹股溝入路組,提示改良Stoppa入路手術治療骨盆和髖臼骨折,操作安全,創(chuàng)傷小,不需要顯露腹股溝管及股神經血管索,可以清晰的顯露髖臼前柱及四邊體,術野清晰,固定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改良Stoppa入路操作相對安全,不需要對腹股溝管和股神經血管索暴露,軟組織創(chuàng)傷相對較小,對髖臼前柱、四邊體等充分的顯露,術野清晰,骨折復位和固定效果較好,改良Stoppa入路手術治療骨盆和髖臼骨折的療效明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樊滔,王培信,曾波.兩種手術方法治療髖臼骨折的臨床療效對比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20):17-18.
[2] Matta J M.Fractures of the acetabulum:accuracy of reducition and clinical results in patients managed operatively within three weeks after their injury[J].J Bone Joint Sung Am,1996,78(11):1632-1645.
[3]崔志民,張國峰,張流暢,等.微創(chuàng)固定治療不穩(wěn)定骨盆骨折40例臨床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21):190-191.
[4]魏帥帥,劉勇,李國慶,等.新改良Stoppa入路治療骨盆、髖臼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2,15(3):264-267.
[5]樊良,金以軍,何磊,等.改良Stoppa人路在治療骨盆髖臼骨折中的應用[J].中國骨傷,2012,25(10):810-812.
[6]劉成剛.應用骨盆外固定器治療骨盆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12):141.
[7]倪明,沈燕國,胡曉亮,等.經改良Stopppa入路治療骨盆髖臼骨折的臨床體會[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3,28(2):101-103.
[8]劉斌,陳德超,高健,等.全髖關節(jié)置換與髖關節(jié)表面置換治療髖臼骨折后骨關節(jié)炎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28):135-136.
[9]徐剛,唐獻忠,王嘉,等.改良Stopppa入路與髂腹股溝入路手術治療骨盆和髖臼骨折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4,29(6):521-523.
[10] Laflamme G Y,Hebert-Davies J,Rouleau D,et al.Internal fixation of osteopenic acetabular fractures involving the quadrilateral plate[J].Injury Int J Care Injured,2011,42(1):1130-1134.
[11]李勇,胡國華.不穩(wěn)定性骨盆骨折的臨床手術方法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4):19-21.
[12]鄒璇.鋼板內固定聯(lián)合外固定支架治療不穩(wěn)定型骨盆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0(34):19-21.
[13]程新.經皮骶髂螺釘固定術聯(lián)合C形臂治療C形骨盆骨折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32):114-115.
[14]張向敏,楊文彬,廖海浪.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治療單側髖臼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2,27(4):329-330.
[15]賈斌,張勇,曹國慶,等.經改良Stoppa入路治療骨盆、髖臼骨折[J].臨床骨科雜志,2011,14(3):345-346.
[16]周德彪,楊國敬,王偉良,等.Stoppa入路結合后方經皮鋼板固定治療C型骨盆骨折[J].中國骨傷,2013,26(3):236-237.
[17]劉佳,魏帥帥,劉勇,等.采用Stoppa入路手術治療骨盆前環(huán)骨折[J].臨床急診雜志,2011,12(4):246-247.
[18]羅德華,潘奔洲.骨盆骨折合并臟器損傷的臨床救治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1(23):185-186.
[19]姚榮忠,吳華貴,林春豪,等.前后聯(lián)合入路手術治療復雜髖臼骨折[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1):22-24.
[20]王瑞雄,陳夏平,劉志強,等.改良Stopppa入路在髖臼及骨盆骨折手術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4,29(2):108-110.
[21]席學義.髂腹股溝聯(lián)合K-L入路同時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47例復雜髖臼骨折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12(17):54-55.
[22]洪建斌.50例髖臼骨折的臨床手術治療體會[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0,7(2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