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均 陳曉玲
經(jīng)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PICC)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深靜脈穿刺技術,成功率高,留置時間長,尤其適用于乳腺癌、肺癌等需反復化療、長期輸液的腫瘤化療患者[1-2]。但大量臨床經(jīng)驗顯示,PICC亦存在穿刺點感染、靜脈炎、導管堵塞等危險,需配合專業(yè)的護理方式以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選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96例肺癌化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PICC置管護理方法在肺癌化療患者PICC置管中的應用效果,并取得較好成果,現(xiàn)整理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9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6例肺癌化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jīng)病理確診為肺癌,且首次置入PICC置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8例。觀察組48例患者中,男21例,女27例,平均年齡(49.5±6.9)歲;對照組48例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齡(51.3±7.5)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置管前評估患者一般狀況及外周血管狀況,并于在置管前、中、后期對患者就PICC置管相關知識進行定期健康教育。
1.2.2 觀察組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再予以PICC置管護理,具體方法為:(1)對PICC穿刺、維護人員進行正規(guī)相關知識及操作培訓,制定PICC置管及維護操作規(guī)范。(2)置管前對患者病情、既往史、血管檢查進行評估,了解血常規(guī)及凝血檢驗結果。并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置管的目的等相關知識。(3)置管過程中按照PICC置管規(guī)范要求嚴格執(zhí)行操作,原則上首選靜脈,以右側(cè)路徑為主,結束后拍X片確定導管尖端位置是否正確。(4)穿刺后無菌紗布覆蓋穿刺點,包扎、止血,置管后第1天穿刺部位換藥時,觀察穿刺點滲血情況,若滲血較多,可給敷適量凝血酶。(5)置管3 d內(nèi)囑患者避免穿刺側(cè)肢體過度或劇烈活動,并由置管護士負責認真填寫穿刺記錄。(6)指導患者正確的PICC導管自我護理方法,囑患者置管期間盡量穿寬松舒適型衣服,避免置管側(cè)手臂提過重物品或進行劇烈運動,同時將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置管過程中。
1.3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PICC置管留置時間及留置成功率,采用WHOQOL-HFFF由生理、心理、社會關系及環(huán)境四個方面評價兩組患者生活質(zhì)量,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zhì)量越好[3]。比較兩組PICC置管留置過程中穿刺點滲血、穿刺點感染、靜脈炎、導管脫出、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并調(diào)查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4]。其中滿意度=(滿意例數(shù)+一般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留置時間及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PICC置管平均留置時間為(121.64±56.84)d,對照組平均留置時間為(92.61±51.54)d,觀察組留置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6213,P=0.0102)。從置管留置成功率來看,觀察組PICC置管留置成功46例,留置成功率為95.83%,對照組PICC置管留置成功38例,留置成功率為79.17%,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字2=6.0952,P=0.0136)。2.2 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 經(jīng)護理后,觀察組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及生活質(zhì)量總得分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xiàn)穿刺點滲血、感染、靜脈炎、導管脫出、血栓形成等并發(fā)癥的總發(fā)生率為6.25%(3/48),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83%(10/48),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5.8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67%,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生活質(zhì)量評分比較(x-±s) 分
表2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例(%)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本研究探討肺癌化療患者予以常規(guī)護理聯(lián)合PICC置管護理對其PlCC置管留置成功率、留置時間、并發(fā)癥情況等影響,結果顯示,觀察組PICC置管平均留置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留置成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6.25%顯著低于對照組20.83%(P<0.05),以上表明肺癌化療患者PlCC置管期間易出現(xiàn)并發(fā)癥,采取適當?shù)淖o理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分析肺癌化療患者PlCC置管期間并發(fā)癥原因主要為以下幾點,(1)穿刺點滲血:常由局部固定壓迫或穿刺側(cè)肢體活動劇烈、頻繁而引發(fā),此外,肺癌患者由化療引起的血小板減少、凝血功能障礙也是導致穿刺點滲血的主要原因之一[5-6]。(2)穿刺點感染:深靜脈置管為人體與外界接觸形成了最直接的通道,同時肺癌患者化療期間免疫功能下降,置管操作過程中消毒不嚴格均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因素[7-8]。(3)靜脈炎:主要指機械性靜脈炎,導管留置過程中經(jīng)常性反復移位造成血管內(nèi)膜損傷[9],或因護士穿刺技術不夠熟練及患者血管本身原因?qū)е峦徊课谎芊磸痛┐?,甚至穿透,損傷血管內(nèi)壁從而引發(fā)炎癥。(4)導管脫出:因?qū)Ч芄潭ǚ椒ú徽_,患者治療依從性差,自行拔除導管等原因使貼膜松動而導致。(5)血栓形成:肺癌患者較正常人血液黏稠度高,部分患者進食、飲水受限[10-11],均易導致血栓。
綜上所述,應用PICC置管護理方法可有效減輕反復靜脈穿刺給肺癌化療患者帶來的痛苦,提高輸液治療的安全性,對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質(zhì)量及醫(yī)護患關系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值得臨床大力推廣應用。
[1]曹林英,何紅梅,李智.胃腸惡性腫瘤患者置入PICC導管相關并發(fā)癥原因探討與護理干預[J].激光雜志,2013,34(1):100-101.
[2]陳萍,李莎莎,張慶,等.質(zhì)控小組在腫瘤患者PICC置管及護理質(zhì)量中的作用[J].重慶醫(yī)學,2012,41(11):1125-1127.
[3]馮希源,廖書娟,羅碧如.婦科化療患者自我護理能力與健康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11):1245-1248.
[4]張美英,吳紅娟,王春蘭,等.446例PICC置管腫瘤患者居家期間護理問題分析[J].中國農(nóng)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3,33(9):1056-1058.
[5] Coura A S,Enders B C,de Franca I S,et al.Ability for self-care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of people with spinal cord injury[J].Revista Da Escola De Enfermagem Da U S P,2013,47(5):1150-1157.
[6] 周美玲,梁豐,段艷琴,等.PICC置管腫瘤患者自我護理水平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8):8-10.
[7]楊芳英,謝淑萍,吳婉英,等.腫瘤化療患者PICC相關性上肢靜脈血栓形成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3,20(4B):52-54.
[8]鮑愛琴,聞曲,劉為紅.超聲引導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術行PlCC置管效果觀察[J].護理學雜志,2010,25(1):57-58.
[9] Minkovich L,Djaiani G,Mccluskey S A,et al.Frequent malpositions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head and neck surgery[J].Can J Anaesth,2011,58(8):709-713.
[10]熊曉云,范彬,吳潔華,等.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谱o理門診在導管管理與維護中的作用[J].廣東醫(yī)學,2012,33(10):1522-1524.
[11]侯彩妍,徐婷婷,王晶晶,等.改良塞丁格技術與傳統(tǒng)PICC置管方法的比較與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