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芳媛
(黑龍江省京劇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京二胡的歷史悠久,它產(chǎn)生的淵源就決定了它在京劇演奏中的歷史使命以及重要價值。近年來,京二胡的設計作出了與時俱進的改革,且保持了京二胡原有的綿柔的音色,但是音量以及音色明顯寬厚了許多,使得演奏更加圓潤豐滿、剛柔并濟,充分展現(xiàn)了京劇的獨特魅力。京二胡的演奏需要與唱腔的勁頭、抑揚頓挫等相吻合,即與京劇的演唱在節(jié)奏、韻味、風格以及感情上相一致,才能完滿地向觀眾展現(xiàn)魅力無窮的京劇作品。本文簡單闡述了京二胡演奏的幾點基本要求(技巧),以及傳達出來的藝術魅力,期望能夠為京劇愛好者提供一些借鑒。
優(yōu)秀的京二胡演奏員需要熟練掌握各種演奏技巧,如“裹腔”“墊頭”演奏技巧?!肮弧薄皦|頭”是京二胡演奏中的重中之重,關系到京劇開唱前氣口的掌握、過門的處理、打擊樂的配合、散板的伴奏以及搖板的伴奏。所謂的“裹腔”,就是指在原有簡單的唱腔旋律的基礎上,進行潤色,與主旋律形成若即若離的感覺,使整部作品表達得更為流暢、飽滿;所謂的“墊頭”,就是指唱腔的間歇處加以小段胡琴演奏,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亦起到橋梁的作用,使得音樂、情感等的轉(zhuǎn)換更加連貫通暢。京二胡演奏員的基本素養(yǎng)即為一個“和“字,指伴奏與演唱和順一體,相得益彰。因此,京二胡演奏者必須具備較好的演奏基礎,做到以下三點:1.控制旋律走向,與演唱的旋律和順;2.琴譜要與原唱腔保持和順的關系;3.演奏習慣要與整個表演形式和順。
京二胡演奏員要十分清晰地掌握全劇各角色的每段唱腔以及其中富含的思想情感,掌握好弓法和指法,準確地掌握節(jié)拍點,隨著人物情感的變化,京二胡演奏的情感也要隨之變化,可以通過揣摩歌唱氣口、頓挫等,來掌握節(jié)奏,保持力度,用恰當?shù)木┒Z言傳達劇情中的人物思想情感。在日常生活中,京二胡演奏員可以將自身的情感經(jīng)驗融入到作品人物中,站在當事人的角度,來揣摩人物情感,增強自身的悟性,從而為完滿地演奏京劇作品打好情感基礎。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創(chuàng)新,固守原有的發(fā)展模式不變,止步不前,便會受到社會發(fā)展的洗禮而被淘汰,京二胡演奏藝術也不例外,因此,面對京二胡演奏藝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問題,需要其工作者改變傳統(tǒng)思想,培養(yǎng)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積極地為京二胡演奏注入新鮮血液(如借鑒其他樂器的優(yōu)點,或者與其他樂器配合演奏),或許能獲取意想不到的收獲。揚長避短,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各種優(yōu)秀的,無論是傳統(tǒng)的還是現(xiàn)代的,能夠促進京二胡演奏藝術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元素納入到革新的范疇,重新為京二胡演奏藝術注入新的活力,促其健康發(fā)展。
京二胡演奏是服務于京劇演繹的,不同的流派,在京二胡的使用上,所呈現(xiàn)出來的藝術魅力不同,如“梅派”,京二胡演奏的配合,給人的藝術享受便是嫵媚大方;“程派”京二胡演奏的配合,給人的藝術享受是細膩深沉;而“張派”,京二胡演奏的配合,給人的藝術享受是俏麗委婉。京二胡演奏與整部京劇作品完美配合,才會給我們留下不同風格的藝術享受,這也是京二胡演奏隨劇情、人物情感等的變化而變化,給京劇蒙上的一層濃厚的藝術魅力,助京劇成為國粹。
在京劇表演中,京二胡與月琴、京胡的配合,往往使得整部京劇的演繹更加生動活潑,使整個故事情節(jié)的連接更加順暢,能夠與觀眾產(chǎn)生心理、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加深人們對京劇的喜愛。京二胡在整個京劇演繹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是我國的瑰寶,應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與時俱進地弘揚下去,推動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與繁榮。京二胡演奏傳達出來的藝術魅力值得我們深深地去品味,有利于我們文化素質(zhì)的提升。
我國的京劇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魅力無窮無盡,對其進行探索研究,我們需要從它的主要“配角”京二胡演奏抓起。京二胡演奏講究“和”,對技術的要求比較高,演奏者除了需要熟練地掌握演奏技巧之外,還要熟練地掌握整部京劇作品中各個角色的思想情感,才能抓住演奏的韻味,與整個京劇的演繹形成和順的局面,完滿地傳達出京劇作品所包含的魅力及韻味,在此基礎上,與時俱進地完善、創(chuàng)新,才能促進其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
[1]林東坡.審美心理學視野下的二胡演奏與原型表現(xiàn)[J].藝術百家,2012,(5):237-238.
[2]宋飛.二胡演奏中的二度創(chuàng)作[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1,(4):393-396.
[3]王歆萍.京二胡演奏員的綜合學養(yǎng)[J].戲劇之家,2014,(5):84-84.
[4]孫潔.漫談學習京劇二胡應注意的幾點問題[J].戲劇叢刊,2012,(4):115-116.
[5]張麗輝.淺談京二胡在流派唱腔中的伴奏藝術[J].北方音樂,2009,(8):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