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瑩
當今社會,口語表達是每個人所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好的口才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取得生活的幸福和事業(yè)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說話流利、表達清晰的孩子,對知識的領悟力往往比其他孩子要更強些?!冻踔姓Z文課程標準》中對“口語交際”這樣要求:“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耐心專注地傾聽,能根據(jù)對方的話語、表情、手勢等,理解對方的觀點和意圖;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做到清楚、連貫、不偏離話題;注意表情和語氣,使說話有感染力和說服力,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自己的表達內(nèi)容和方式,不斷提高應對能力;講述見聞,內(nèi)容具體、語言生動;復述轉(zhuǎn)述,完整準確、突出要點;能就適當?shù)脑掝}作即席講話和有準備的主題演講,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說服力。”可見,口語交際能力是學生重要的語文素養(yǎng)。這就要求我們高度重視“口語交際”的教學,努力培養(yǎng)學生具有思維敏捷、善于口頭表達的語文素質(zhì)。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不說普通話,朗讀時讀破句子、重復,說話語無倫次、不分對象、場合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然而許多教師對“口語交際”教學不夠重視,他們認為,語文教學只需教好課文、寫好作文就行了,“口語交際”在考試時又不考,沒有必要在這上面浪費時間和精力,從而忽視了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即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很強,作文也寫得不錯,但如果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能得到全面提高,在生活中不怎么會說話,也難以與別人進行正常的交流,那不能不說是一大缺憾。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針對學生聽說能力普遍比較薄弱的現(xiàn)狀,我對照新課標的要求,在所任教的班級進行了“口語交際”教學的一些嘗試。在平時的語文課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注重“讀”的能力的培養(yǎng),為“說”打基礎
我們的語言文字有其內(nèi)在的音節(jié)、韻律、氣勢、韻味,文章的意蘊要通過反復朗讀才能品味出來?!皶x百遍,其義自見?!睂W生要深入了解文章就必須反復的讀,就會越讀越想讀,形成良性循環(huán)。一位教育學家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親身參與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毙抡n標強調(diào)“能用普通話交談”、“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這體現(xiàn)了普通話的重要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克服羞怯畏難心理,努力說普通話,逐步養(yǎng)成說普通話的好習慣。早自習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語文課上加強朗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新教材中有許多文質(zhì)兼美的美文,如《春》、《背影》、《紫藤蘿瀑布》、《湖心亭看雪》等,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范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等方式,使學生在瑯瑯書聲中與文本、與作者、與教師、與同學交流。同時,在朗讀教學中作一定的朗讀技巧訓練,強調(diào)朗讀時對語句的重音、節(jié)奏、語調(diào)等的把握,不斷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二、著眼課堂,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敢“說”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鼓舞。”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師應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實現(xiàn)師生平等對話,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敢于說,樂于說。在課堂教學中,我采取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說話,如讓學生模仿文中精彩語句口頭造句,以培養(yǎng)學生對句子意義用法的準確把握,培養(yǎng)他們對語言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口頭概括復述課文內(nèi)容,增強學生把握理解課文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思維與語言表達的能力。或者根據(jù)課文進行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訓練,例如,在上了《天上的街市》這篇課文以后,我叫學生發(fā)揮想象,說說天上街市的景象,或者要求學生以一個導游的身份為大家介紹天上街市等。
三、開展好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為學生的“說”搭建舞臺
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舞臺,新教材特別注重這一點。我們除了平時要認真落實好書本中各單元后安排的綜合性學習外,我們還要開展一些其他的綜合性學習活動。這些綜合性學習活動可以是及時性的小綜合性學習,也可以是延時性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自主開發(fā)了如下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來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
(1)開展課前三分鐘小演講。好口才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經(jīng)年累月不間斷的練習。為了提高學生說的能力,開展課前三分鐘小演講是行之有效的形式。一是定時間。每天語文課前,按學號由一名學生上臺演講,每次三分鐘左右;二是定方式。演講盡量脫稿,要面對聽眾,聲音洪亮,并配以適當?shù)氖謩荩蝗嵌ㄖ黝}。一單元一個主題,學生可以搜集相關資料,也可以自己寫稿;四是定人選。要求人人參與,事前沒有準備充分的,下次課繼續(xù)演講。課前三分鐘雖短,但長時間堅持下來,還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語言表達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也為進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創(chuàng)造了一個生動活潑的局面。
(2)舉行故事演講會。抽出一定的晚自習時間,在班上開展故事演講會,每個故事限講三到五分鐘,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先進行,再各組推薦一位全班講,講完后由講故事的同學請一位或幾位同學說說聽了這個故事的感受,或者在按講故事者的要求進行再創(chuàng)作。(如:請你給故事結尾,請你說說故事還會怎樣發(fā)展。)在舉行這樣的活動時,一定要要求組長督促小組內(nèi)的每位成員均要講一個故事,否則,這樣的活動將只是小部分人的活動。
(3)適時舉辦辯論會。辯論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法寶。我們可根據(jù)課文的情況,適時舉辦一些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辯論。這個辯論的形式是多樣的,可以是一個小小的幾分鐘的“爭論”。(如:考試后老師該不該在全班公布成績。)也可以是全班分組進行的一場正式的、按辯論程序進行的辯論。(如:中學生是否可以利用休息日去探險。)
(4)定期舉辦我班“焦點訪談”。這樣的活動每周在班上舉行一次,讓學生用普通話介紹本班一周內(nèi)所發(fā)生的事件,并選取重點事件和同學老師都比較關注的事件加以適當評論。
(5)組織學生進行采訪活動。采訪活動可以讓學生面對面的與人去交談,去用心傾聽他人的觀點與看法??梢宰寣W生去采訪家鄉(xiāng)的名人,去采訪村干部的經(jīng)濟發(fā)展思路,去采訪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思路,去采訪校長等等。
四、注重評價,跟蹤反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新課標強調(diào):“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不應過分強調(diào)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應以形成性評價和定性評價為主?!币虼?,每次在學生講完后,我都是讓學生自評、互評,堅持以表揚激勵為主。在評價中還注意分層次進行,如朗讀,我對層次高的要求聲情并茂,中等的要求注意朗讀技巧,層次稍低的只要求讀通順、不讀破句子即可。又如課前三分鐘小演講,我對學生演講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如一個新穎別致的題目、一個引人入勝的開頭、一個發(fā)人深思的結尾,都予以肯定和贊揚,這樣既可使演講者受到鼓舞,又提高了全體學生參與演講的積極性。
總之,我們語文教師要應切實轉(zhuǎn)變觀念,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積極組織實施“口語交際”教學。要將各種生動活潑的口語教學形式引入課堂,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與其中,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效率,這應該成為我們語文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