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對尿干化學法檢測尿潛血和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尿紅細胞這兩種檢驗方法進行比較和分析,探討這兩種檢驗方法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1年間400例門診患者的尿標本,按照尿液分析儀(尿干化學法)和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對尿標本進行紅細胞檢測。結果 400例尿液標本中尿液分析儀檢測陽性結果123例,其中鏡檢紅細胞為陽性結果的有108例,鏡檢紅細胞為陰性結果的有15例,假陽性率為12.2 %,尿液分析儀檢測陰性結果277例,鏡檢紅細胞為陰性結果的有269例,鏡檢紅細胞為陽性結果的有8例,假陰性率為2.9 %,兩種檢測方法的結果有差異。結論 在臨床工作中尿液紅細胞(尿潛血)檢查最好用尿干化學法檢測和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相結合的方法,能有效避免假陰性和假陽性,提高準確性,避免誤診和漏診。
關鍵詞:尿潛血;尿干化學法;顯微鏡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尿液分析儀已在臨床應用中得到普及。尿液分析儀法具有檢測速度快,一條多聯試帶能檢測出多個檢測項目等的優(yōu)點,但是根據其檢測原理可以看出,如果尿液被具有過氧化物酶樣活性的其他物質污染或尿液中存在具有還原性的物質,則會使結果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顯微鏡法是根據顯微鏡的放大原理,能直接、真實的計數紅細胞的個數和觀察紅細胞的形態(tài)。所以不會受到具有過氧化物酶樣活性物質和具有還原性物質等的干擾,但是此方法有檢測速度慢,操作復雜等缺點,尤其是不能用于檢測血紅蛋白尿。由于本院有一部分臨床醫(yī)生只看重尿干化學法的結果而忽視了顯微鏡法,故筆者在此探討一下這兩種方法在臨床應用中的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1年在該院檢驗科接受尿液常規(guī)檢驗的400例門診患者的尿液標本,其中男103例,女297例。對這400例尿液標本均采用尿干化學法檢測尿潛血和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尿紅細胞這兩種檢驗方法,并按照這兩種方法的標準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400例尿標本都是采用新鮮中段尿,排尿后1h之內完成兩種方法檢測,最長不超過2h。
1.2試劑和儀器 本實驗室所用儀器優(yōu)利特200B型尿液化學分析儀(桂林市醫(yī)療電子儀器有限公司),所用試紙為同一公司URIT11A(100人份/筒)。顯微鏡(日本Nikon)。
1.3檢測方法
1.3.1尿干化學法檢測尿潛血 開啟儀器電源,儀器進入自檢狀態(tài),當自檢正常后自行進入檢測狀態(tài),首先把事先準備好的已經達到室溫的室內質控物(低值和高值)分別滴加到多聯尿液干化學試帶上,2s后立即蘸去多余質控物,上機檢測,當質控結果均在控后開始檢測患者標本。把一次性尿杯中的15ml左右的尿液混勻,將多聯尿液干化學試帶完全浸入尿液1~2s,然后立即取出[1]。蘸去多余的尿液,置于儀器檢測槽內,啟動測量鍵,儀器自行檢測并打印結果。結果報告等級為-、±、+、++、+++。此次分析結果為\"-\"則判定為陰性結果,結果為\"±、+、++、+++\"則均判定為陽性結果。
1.3.2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尿紅細胞 取混勻尿液10ml于刻度離心管中,在相對離心力(RCF)為400g的條件下離心5min(若水平式離心機,離心半徑為16cm時,轉速為1500r/min),棄去上清液留取沉淀物0.2ml,混勻后取約20ul沉淀物與載玻片上,用18mm×18mm蓋玻片覆蓋后顯微鏡檢查。先用低倍鏡(10×10)觀察全片,再用高倍鏡(10×40)仔細觀察.細胞檢查10個高倍視野,結果以最低數~最高數/高倍視野(HP)或平均值/HP形式報告[1-2]。離心直接涂片法尿液紅細胞檢查參考區(qū)間為0 ~3個/HP,此400例尿標本檢測結果分析時按檢測結果在此參考區(qū)間判為陰性結果,超過此參考區(qū)間判為陽性結果。
1.4檢測原理
1.4.1尿干化學法檢測尿潛血 過氧化物酶法,血紅蛋白中含有血紅素基團,具有過氧化物酶樣活性,它能催化過氧化氫作為電子受體使色素原氧化呈色,借以識別微量血紅蛋白的存在,其色澤的深淺與尿液中血紅蛋白(或紅細胞)的量成正比[2]。
1.4.2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尿紅細胞 利用顯微鏡的放大作用原理,將細胞等有形成分放大10、40倍,肉眼可在顯微鏡下直接、客觀、真實的觀察有無細胞等有形成分,和其量的多少并計數。在顯微鏡下不僅能計數紅細胞等有形成分的數量,還能觀察其形態(tài),可以彌補干化學等檢查難以發(fā)現的異常變化,有助于臨床的診斷與鑒別診斷,也對減少誤診、漏診有重要價值。
2 結果
2.1隨機選取的400例門診患者的隨機中段尿標本采用兩種檢測方法進行檢測,結果如下:尿干化學法檢測尿潛血陰性和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尿紅細胞陰性者269例,尿干化學法檢測尿潛血陽性和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尿紅細胞陽性者108例,尿干化學法檢測尿潛血陽性,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尿紅細胞陰性者15例,尿干化學法檢測尿潛血陰性,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尿紅細胞陽性者8例。以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尿紅細胞為標準,則400例尿干化學法檢測尿潛血假陽性率為12.2%,假陰性率為2.9%。
2.2統(tǒng)計兩種檢驗方法符合率的情況,見表1。
3 討論
通過上面結果可以看出尿干化學法檢測尿潛血與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尿紅細胞的結果并非完全相符。如果以離心尿液顯微鏡法為標準,則尿干化學法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
根據兩種檢測方法的原理討論出現假陽性與假陰性的原因。
假陽性[2](尿干化學法檢測結果為陽性,而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結果為陰性)可能的原因為:①尿液中只存在游離的血紅蛋白,無完整和異常形態(tài)的紅細胞;②肌紅蛋白尿;③尿中含有易熱性觸酶;④尿液被氧化劑污染;⑤泌尿系統(tǒng)感染時尿中的某些細菌或留取尿標本時污染到尿中的細菌能產生過氧化物酶;⑥用來檢測尿潛血的尿試帶過期、變質或被污染等;⑦尿液分析儀潛血檢測的靈敏度過高,室內質控處于失控狀態(tài)。
假陰性[2](尿干化學法檢測結果為陰性,而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結果為陽性)可能的原因為:①尿液中存在大量的維生素C>100mg/L等還原性物質;②尿中過量甲醛的干擾;③尿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反應延遲);④在高蛋白、高比重尿液中,紅細胞在試帶上不溶解,此時試帶檢測結果只反映尿中游離血紅蛋白的量。
在泌尿系統(tǒng)炎癥性疾病患者的尿液檢查時,離心尿液顯微鏡法不但能計數紅細胞判斷有無出血,而且還能觀察紅細胞的均一性判斷紅細胞的大致來源。
在各種溶血性疾病患者的尿液檢查時,顯微鏡法無法觀察尿液中的血紅蛋白,而尿干化學法檢測潛血能及時、準確的為臨床提供診斷依據。
綜上所述,尿干化學法檢測尿潛血與離心尿液顯微鏡法檢查尿紅細胞不可相互替代,這兩種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故筆者認為在臨床檢驗工作中最好同時使用這兩種方法進行尿液常規(guī)檢測,以提高檢驗結果的準確度,臨床醫(yī)生最好結合這兩種檢測結果再依據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進行診斷,以免誤診、漏診。
參考文獻:
[1]吳曉蔓,粟軍,王忠英,等.臨床檢驗基礎實驗指導[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3.
[2]劉成玉,羅春麗,吳曉蔓,等.臨床檢驗基礎[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