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癥屬于情感性障礙,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據(jù)WHO預測,到2020年將成為僅次于心臟病的第二大疾病[1]。并且抑郁癥患者在抑郁癥期間會出現(xiàn)頻繁自殺和頻繁入院治療[2]。到目前為止,抗抑郁藥可以根據(jù)結構或藥物作用于中樞哪個神經(jīng)遞質系統(tǒng)分為不同的類別,包括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TCAs)、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以及目前的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和其他新型抗抑郁藥。
在抗抑郁的治療研究中,藥物治療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于輕型抑郁癥患者,不建議給予抗抑郁藥治療,但對于中到重度的抑郁癥則首選藥物治療,并聯(lián)合應用心理治療。近年來抗抑郁藥物的研究取得一定的進展:
1 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TCAs)
最早期世界范圍抑郁癥治療一線用藥,被稱為典型抗抑郁藥。目前臨床上使用的主要是丙咪嗪、氯米帕明(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慮平及馬普替林。其藥理機制是抑制突觸前膜對NA和5-HT的再攝取,增加突觸間隙中有效的NA和5-HT的水平,延長NA和5-HT作用于相應受體的時間,發(fā)揮抗抑郁作用。目前由于其不良反應較大已不作為治療抑郁癥的首選藥物。
2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MAOIs)
單胺氧化酶(MAO)可分為A和B兩型。MAOIs作用機制是影響單胺神經(jīng)遞質的降解過程,使其蓄積在突觸前膜,增加單胺神經(jīng)遞質的釋放,釋放到突觸間隙中的5-HT與受體結合,又迅速解離,這些5-HT大部分被突觸前膜重新攝取。MAO-A抑制劑主要有嗎氯貝胺、托洛沙酮等,該類藥物幾乎沒有抗膽堿能副作用,目前為止也沒有對造血功能及心血管功能有毒性作用的報告[3]。
3 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
SSRIs的作用機制是選擇性抑制中樞神經(jīng)突觸前膜對5-HT的再攝取,增加突觸間隙的5-HT濃度,從而達到抗抑郁的目的。其代表藥包括:氟西汀、氟伏沙明、帕羅西汀、舍曲林、西酞普蘭、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等。SSRIs幾乎無鎮(zhèn)靜作用,安全性高,且服用方便,臨床應用較廣泛。其具有下列特點:①起效快;②鎮(zhèn)靜及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副作用少;③過量時中毒癥狀輕。
3.1氟西汀氟西汀,與去甲腎上腺素比較,更優(yōu)先抑制5-羥色胺的再攝取,限制了對毒覃堿受體的直接作用。因此與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相比,它們的抗毒覃堿作用或鎮(zhèn)靜的不良反應都較輕,心臟毒性也較少,故適用患者長期抗復發(fā)治療和老年抑郁癥的治療[4]。氟西汀療效肯定,耐受性較好[5]。但是由于氟西汀起效較慢,且不宜與MAOIs合用,以防止出現(xiàn)5-HT綜合征。
3.2氟伏沙明其特點是阻斷5-HT回收最弱,通常需較高劑量(100 mg/d)才能起效,氟伏沙明可用于治療多種焦慮障礙。此外,氟伏沙明也可用于治療強迫癥,可有效預防自殺傾向,是治療有自殺傾向抑郁癥的首選藥物。另外該藥激動DA神經(jīng)元突觸前膜上5-HT2受體,抑制DA釋放,改善妄想,故對妄想性抑郁也同樣有效。在SSRI中最少引起性功能障礙,兒童及少年應用此藥較為安全。
3.3帕羅西汀在SSRIs中,抑制5-HT再攝取的能力最強,治療抑郁癥及強迫癥、驚恐障礙、社交焦慮的療效被認為與其特異性抑制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5-HT再攝取有關,該藥的特點是起效快、耐受性好,對其他抗抑郁藥無效的患者,用此藥還可能有效,尤其適用于伴有焦慮癥狀的抑郁癥。
3.4舍曲林對5-HT再攝取作用較強,選擇性高,與其他藥相互作用少。主要治療抑郁癥和強迫癥,還可適用于女性患者(孕婦除外)、產(chǎn)后抑郁癥患者。而且該藥還增加多巴胺(DA)釋放,較少引起帕金森綜合征、泌乳素增多、疲乏和體重增加。用于腦卒中后抑郁癥狀。
3.5西酞普蘭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該藥是目前選擇性最強的SSRIs類藥,尤其適用于軀體疾病并發(fā)抑郁需多種藥物合用者。其優(yōu)點在于運用西酞普蘭治療抑郁不引起明顯的血壓變化和心律失常[6],但對于有自殺傾向的患者,西酞普蘭比其他SSRIs過量致死的可能性更大,故不宜應用。
4 新型抗抑郁藥
4.1 5-HT及NA再攝取抑制藥(SNRIs) SNRIs的作用機制是通過顯著抑制5-羥色胺和去腎上腺素的再攝取而發(fā)生抗抑郁作用,而對單胺酶無抑制作用。其代表藥物有文拉法辛、度洛西汀等。其特點是在一定范圍內當劑量加大時,療效可能會增加,故抗抑郁作用起效快,但在高劑量時能抑制NA回收。
4.1.1文拉法辛文拉法辛是一類新型苯乙胺衍生物,是二環(huán)類非典型抗抑郁藥。主要藥理機制為通過抑制突觸前膜對5-HT及NA的再攝取的雙重作用,增強中樞5-HT及NA神經(jīng)遞質的功能,發(fā)揮抗抑郁作用,可用于治療抑郁癥和廣泛性焦慮障礙,對合并廣泛性焦慮障礙的抑郁癥患者更有效[7]。其特點是口服吸收好,抗抑郁起效快。
4.1.2度洛西汀度洛西汀起效迅速,不良反應較少,抑制5-HT和NA重吸收的能力均強于文拉法辛,故主要用于治療抑郁癥[8]。其特點是抗抑郁、抗焦慮療效確切,顯效時間較快,且對軀體化癥狀改善明顯,不良反應較輕,服用簡便(1次/d),治療依從性高。
4.2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NARIs) NARIs可通過抑制神經(jīng)元突觸前膜NA再攝取,增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NA功能,發(fā)揮抗抑郁功能,但不影響5-HT的再攝取。其代表藥物有瑞波西汀、米安舍林等。適用于內源性抑郁癥、心因性抑郁癥和更年期抑郁癥。其優(yōu)點在于能增加中樞警醒性,不損害認知功能,不損害駕駛和操作機器能力。
瑞波西汀瑞波西汀是第1個用于治療抑郁癥的NARIs,對重度抑郁和難治性抑郁具有良好療效,適合對抑郁癥的長期治療。該藥的特點是無鎮(zhèn)靜作用,不影響認識功能,與酒精無相互作用,藥物相互作用也較少,復發(fā)率低,耐受性較好。但最近有報道稱,瑞波西汀對抑郁癥的治療效果不如SSRIs,而且可能對患者具有一定的傷害性[9]。
4.3 NA和DA再攝取抑制劑(NDRIs) NDRIs主要作用機制為對5-HT或NA的攝取及單胺氧化酶活性均無明顯影響,因能阻滯多巴胺(DA)再攝取從而產(chǎn)生抗抑郁作用。其代表藥為安非他酮,安非他酮治療抑郁癥安全有效,抗抑郁作用與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SSRIs及SNRIs相當,可用于各類抑郁,已成為抑郁癥的首選藥。優(yōu)點是無抗膽堿作用,心血管不良反應小,不引起直立性低血壓,不引起體重增加,無鎮(zhèn)靜作用,是改善藥物所致性功能障礙的一線選擇[10]。由于它臨床應用安全、對性功能的影響最小,因此,已被稱為抗抑郁藥的\"新五朵金花\"之一。但其也有一定的不良反應,不宜睡前服藥[11]。
4.4 NA能和特異性5-HT受體拮抗劑(NaSSAs) NaSSA藥理作用機制是拮抗NA前膜的a2受體,阻斷負反饋機制,促進中樞NA釋放和拮抗5-HT后膜a2受體,增加5-HT的釋放。其代表藥是米氮平,該藥顯著特點是:起效迅速,通常服用1w部分癥狀改善,并且耐受性好,不良反應輕,藥物相互作用極少,對心血管系統(tǒng)無明顯影響[12]。主要適用于各種抑郁障礙,該藥對性功能幾乎沒有影響。不足之處在于有食欲和體重增加。
4.5 5-HT受體拮抗和再攝取抑制劑(SARIs) SARIs的作用機制是對5-HT系統(tǒng)既有激動作用又有拮抗作用,是一種混合性的5-HT能激動劑和拮抗劑。有抗抑郁和抗焦慮的雙重作用。SARIs代表藥物為曲唑酮和萘法唑酮[13]。尤其適用于老年性抑郁癥。萘法唑酮是為改善早期抗抑郁藥曲唑酮的鎮(zhèn)靜與體位性低血壓而開發(fā)的一種新型抗抑郁藥。
4.6選擇性5-HT再攝取增強劑(SSRE) SSRE藥理機制與其他抗抑郁藥作用不同,甚至是相反,主要通過對大腦邊緣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重塑,以及對多種神經(jīng)遞質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作用來實現(xiàn)抗抑郁作用。
5 其他新型抗抑郁藥
5.1黛力新是氟哌噻噸和美利曲辛的混合片劑,其作用機制是:氟哌噻噸作用于突觸前膜DA自身調節(jié)受體,促進DA的合成和釋放,使突觸間隙DA含量增加;美利曲辛抑制突觸前膜對NA和5-HT的再攝取,使突觸間隙NA和5-HT含量增加。因此黛力新同時提高DA、NA和5-HT含量,起到抗焦慮、抗抑郁作用,治療譜更廣。
5.2維拉佐酮該藥有著獨特的機理,被認為是通過抑制5-羥色胺的再攝取并同時激動部分5-羥色胺受體來起到治療抑郁的作用。該藥由德國默克公司研發(fā),于2011年通過美國FDA批準上市,用于治療成人重度抑郁癥。維拉佐酮獨特的作用機制、快速而明確的臨床療效、較少的性功能方面的副反應較傳統(tǒng)的SSRI類抗抑郁劑有著更好的前景。
5.3沃泰西汀為2013年9月FDA批準的新藥,該藥被認為通過2種作用機制的聯(lián)合發(fā)揮作用:受體活性調節(jié)和再攝取抑制。由日本武田公司和丹麥靈北制藥公司合作開發(fā)上市。
5.4嗎氯貝胺是新型可逆性MAOI類抗抑郁藥,臨床用于各種抑郁癥如內因性、心因性和反應性抑郁癥等,對遲滯、激越、焦慮、輕度心境惡劣、睡眠障礙和驚恐癥也有效。
5.5植物類抗抑郁藥①路優(yōu)泰是圣約翰草的提取物,是第一個用于抗抑郁的天然植物藥,是一種多組分藥物,含有貫葉金絲桃素、金絲桃素、黃酮等活性成分。對輕、中度抑郁癥有顯著效果,并可改善失眠和焦慮。其藥理作用機制復雜。②槲皮素和貫葉連翹提取物在特定劑量比例合用時有協(xié)同抗抑郁作用。
6結論
抗抑郁藥自問世以來,發(fā)展很快,特別是近10年來許多新型抗抑郁藥層出不窮,繼續(xù)研發(fā)新型抗抑郁藥是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總之,隨著人們對抑郁癥認識的不斷深入,相信新的更好的抗抑郁藥和抑郁癥治療方法將會應運而生。抑郁癥是一類受遺傳因素影響,有一定生物學基礎的疾病,它的發(fā)生同時還受社會、心理、文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由此而形成生物-心理-社會的統(tǒng)一模式,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參考文獻:
[1]Kessler RC,Berglund P,Demler O.The epidemiology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NCS-R)[J].JAMA,2003,89(2):3095.
[2]Kriston L,von Wolff A,H lzel L.Effectiveness of psychotherapeutic,pharmacological,and combined treatments for chronic depression:a systematic review[J].BMC Psychiatry,2010,10:95.
[3]新型抗抑郁藥物治療抑郁癥的用藥選擇[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4(11);1427-8.
[4]繩丹.新型抗抑郁藥的特點與臨床評價[J].實用藥物與臨床,2005,8(6):28-9.
[5]Baldwin D,Woods R.Efficacy of drug treatments for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MJ,2011,11:342.
[6]Aurora RN,Zak RS.Best practice gu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nightmare disorder in adults[J].J Clin Sleep Med,2010,6(4):389.
[7]Racagni G,Popoli M.The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of antidepressants[J].Int Clin Psychopharmacol,2010,25(3):117.
[8]王年生,李榮琴,陳宏,等.帕羅西汀合并小劑量曲唑酮治療伴勃起功能障礙抑郁癥的對照研究[J].中國神經(jīng)精神疾病雜志,2006,32(1):39.
[9]朱宇歡.新型抗抑郁藥的臨床應用[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0,10(7):669.
[10]趙靜.抗抑郁藥的應用進展[J].中國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08,7(8):54.
[11]陳瑞玲,趙志剛.抗抑郁癥類藥物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07,23(1):54.
[12]陸藝,李萬順,趙玲.鹽酸曲唑酮臨床應用的相關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0,23(4):312-315.
[13]劉健翔,方吟荃,等.槲皮素與貫葉連翹提取物合用抗抑郁作用初步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2013,42(6):615-619.
編輯/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