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帶狀皰疹屬于中醫(yī)纏腰火丹范疇。其病機為肝膽火盛,濕熱阻絡;外用梅花點舌丹,配合龍膽瀉肝丸口服,6 g,3次/d;相得益彰,故獲良效。
關鍵詞:帶狀皰疹;梅花點舌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帶狀皰疹是臨床常見的病毒性疾病,以局部皮膚成簇水皰,痛如火燎為特點。近年來,筆者采用中成藥治療該病30例,療效頗佳。
1.2方法 龍膽瀉肝丸口服,6 g/次,3次/d;外用梅花點舌丹研磨用雞蛋清調(diào)敷局部皰疹,早晚。梅花點舌丹是中藥的一種,來源自清《瘍醫(yī)大全》中的梅花點舌丹方加味。適應癥有:疔毒惡瘡,癰疽發(fā)背、堅硬紅腫,已潰未潰,無名腫毒等癥。
2結果
水皰消失,疼痛緩解為痊愈28例,疼痛減輕為好轉1例,過敏1例[1]。
病案舉例:陳文,男,50歲,2013年11月3日住院?;颊哂? d前無明顯誘因走路時左小腿疼痛伴放射至左大腿根部,后左腳心起了一個紅色丘疹,近5 d左腳心、腳背、小腿外側都長了紅色皰疹,成簇水皰,疼痛難忍,隨即在烏海市蒙中醫(yī)院就診,門診診斷為\"帶狀皰疹\",在醫(yī)院靜脈滴注:利巴韋林注射液,復方甘草酸苷、口服阿昔洛韋片2 d,未見好轉,自訴斑丘疹起得越發(fā)厲害,疼痛難忍,今為進一步系統(tǒng)治療來我院我科住院。入院癥見:患者左腿疼痛,左腳心、腳背、左小腿外側可見多個紅色皰疹,有滲出、成簇水皰。自發(fā)病以來精神狀態(tài)可,睡眠及飲食可,二便如常。舌質(zhì)紅,苔黃,脈弦滑。
診為纏腰火丹(帶狀皰疹),證屬于肝膽火盛,治宜清瀉肝膽。以龍膽瀉肝丸口服,6 g/次,3次/d;外用梅花點舌丹研磨用雞蛋清調(diào)敷局部皰疹,早晚。2 d后疼痛消失,5 d后,皰疹消失出院,病告痊愈。
3體會
帶狀皰疹屬于中醫(yī)纏腰火丹范疇。其病機為肝膽火盛,濕熱阻絡,不通則痛,故患部劇痛。治宜活血止痛,散瘀消腫,排毒瀉火之功。此丹主以白梅花之酸平,解疔瘡毒,除痰熱壅滯;蟾酥之溫,散熱消腫;解疔瘡之毒;配乳香、沒藥、血竭行淤活血止痛;冰片、朱砂、雄黃清熱解毒消腫,用石決明鎮(zhèn)肝散血熱,硼砂散瘀解瘡毒,沉香行氣化結,葶藶子利水瀉熱,加牛黃、熊膽清心肝煩熱,涼血解毒,麝香珍珠止疔毒疼痛,托里消腫。兩藥相合,用治帶狀皰疹,相得益彰,故獲良效。
參考文獻:
[1]鄧中甲.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方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