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動脈瘤為動脈損傷后,損傷血管,血液自破口流出而被血管周圍軟組織包裹,形成與動脈相通的搏動性血腫。該血腫與動脈相通,因其類似于動脈瘤,但瘤壁無動脈血管組織,故稱假性動脈瘤。假性動脈瘤是經股動脈穿刺進行動脈血壓監(jiān)測等治療或行介入檢查后較為嚴重的一種血管并發(fā)癥[1]。淺部假性動脈瘤易于觀察,深部假性動脈瘤不易察覺,動脈瘤破裂易致嚴重出血,搶救不及時容易導致死亡。本科于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2例大面積燒傷后合并假性動脈瘤患者,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科于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大面積燒傷后合并假性動脈瘤患者2例,男1例,女1例,年齡22~42歲。2例患者均因火焰致全身大面積燒傷70%、85%(深Ⅱ度及Ⅲ度)就診。病例1:火焰燒傷全身多處,面積85%,男性患者。傷后1個月余拔出右側股動脈置管改為左側置管,1周后右側股動脈置管處出現(xiàn)一搏動性小包塊,逐漸增大,彩超提示右側腹股溝區(qū)穿刺點皮下囊性包塊,內見花色湍流及動脈血流頻譜。經動脈造影后確診假性動脈瘤。病例2:火焰燒傷全身多處,面積70%,女性患者。院外行左側股動脈置管術拔出動脈管道10 d后因左側股動脈破裂出血3次轉至本科,結合臨床癥狀、彩超及動脈造影明確假性動脈瘤形成。
1.2方法
1.2.1嚴密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意識、生命體征、尿量、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監(jiān)測。由于血腫吸收會導致體溫升高,要按時監(jiān)測體溫變化。顯性假性動脈瘤破裂出血,外觀易察覺,隱性動脈瘤破裂出血不易觀察到,所以對脈搏、血壓及尿量的監(jiān)測可初步判斷有無瘤體破裂出血情況發(fā)生。密切觀察瘤體大小、硬度、局部皮溫、顏色變化及患肢血運、有無搏動感、有無血管雜音等情況。觀察遠端肢體是否出現(xiàn)皮膚蒼白、皮溫低、疼痛麻木、動脈搏動弱或消失等情況。用2%龍膽紫或記號筆在瘤體邊緣做標記。患肢禁止壓迫、穿刺、測血壓,防止瘤體破裂[2]。
1.2.2燒傷創(chuàng)面護理 根據(jù)病情采取最佳的創(chuàng)面處理方法,如暴露療法、包扎療法、半暴露、手術治療等。由于全身大面積燒傷,病程長,每個病程所采取的治療方案會有不同,更多的是采取綜合治療。結合燒傷創(chuàng)面護理知識,因人因病情做好整體責任制優(yōu)質護理。接觸燒傷創(chuàng)面時一定嚴格無菌操作,同時做好燒傷創(chuàng)面的觀察記錄。
1.2.3介入治療護理 術前應做好麻醉藥物過敏試驗,如之前未行抗感染治療,則還應行抗生素過敏試驗。保持介入穿刺部位清潔,用記號筆在腫大側的假性動脈瘤處做好標記,以便動態(tài)觀察假性動脈瘤腫塊消退情況,以此對介入治療有無效果進行反饋。經管醫(yī)生應詳細向患者本人及家屬介紹介入治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治療前準備、方法、術中配合及術后體位制動的方法及重要性等,責任制護士做好心理支持,讓患者情緒放松,積極配合治療。術后正確的加壓包扎對假性動脈瘤的預防及治療都是非常重要的,于介入手術拔鞘后直接用紗布覆蓋,自粘繃帶或彈力繃帶加壓包。嚴密觀察介入手術穿刺點處出血情況,遵醫(yī)囑制動并抬高下肢。制動過程中,應注意觀察肢端血液循環(huán)、動脈搏動情況及皮膚受壓情況,必要時制動肢體骨突出部位術前可使用皮膚保護材料,以預防壓瘡形成。隨時觀察并記錄術側穿刺部位及患側瘤體情況,發(fā)現(xiàn)瘤體破裂出血,立即報告處理。保持大便通暢,以免腹內壓增高引起瘤體破裂。術后嚴密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避免患肢測血壓,嚴禁在左右股動(靜)脈處抽血。術后早期給予抗凝及抗感染治療,預防血栓形成。動態(tài)關注凝血功能變化,密切觀察大小便情況及皮膚黏膜、鼻腔有無出血,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及時處理[3]。
1.2.4心理護理 燒傷創(chuàng)面導致的疼痛是患者難以耐受的,再加上假性動脈瘤導致傷口的劇烈疼痛,對患者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負擔。針對這種情況,護士應對患者多做解釋安慰,講解有關醫(yī)學知識,消除患者恐懼心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蛇m當增加家屬探視頻次,加強心理護理,同時讓家屬鼓勵患者,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
1.2.5出血護理 每小時觀察記錄血壓情況,必要時每小時監(jiān)測尿量。發(fā)現(xiàn)異常應立即匯報并分析原因,隨時保證輸血科有患者交叉配血標本以做好輸血準備。床旁常規(guī)備粗長止血帶及燒傷無菌大紗布,熟練掌握瘤體破裂出血應急技能,做到人人掌握。加強有效巡視,做好健康宣教。一旦發(fā)生大出血,立即采取止血措施,正確估計出血量,及時進行快速擴容、抗休克輸液、輸血等搶救措施[4]。
1.2.6營養(yǎng)護理 大面積燒傷屬于超高代謝,營養(yǎng)的支持顯得尤為重要,應加強營養(yǎng),鼓勵進食,關注患者食欲。術后患者絕對臥床,嚴格制動,壓瘡風險高,使用海綿墊預防壓瘡,加強皮膚交接,懸空骨突出部位,同時向護理部提交難免壓瘡申報表。腹內壓增高易致瘤體破裂,應保持患肢大便通暢,宜清淡飲食,多食纖維素豐富的蔬菜水果,便秘時及時給予通便藥物,囑患者勿用力大便,咳嗽、打噴嚏時應按壓傷口,防止腹壓突然增加,造成傷口再次出血。勿受涼,注意保暖。
1.2.7及時檢查,發(fā)現(xiàn)并發(fā)癥 假性動脈瘤重在預防,行動脈穿刺后應觀察穿刺局部,有無腫塊形成,經常詢問患者有無穿刺局部疼痛及穿刺肢體活動受限情況,觀察穿刺側肢體遠端血液循環(huán),有無動脈栓塞引起的缺血癥狀等。彩色多譜勒檢查為診斷假性動脈瘤最為可靠的方法之一,它對動脈破口大小及瘤體大小是否合并動靜脈瘺可作出準確的診斷,對治療有指導意義[5]。
2結果
經過精心治療及護理,2例患者受損的股動脈修復愈合了,未再次出現(xiàn)嚴重的動脈破裂大出血,燒傷創(chuàng)面已全部愈合出院,出院后3個月隨訪,生活基本能自理。但仍需繼續(xù)行康復鍛煉及疤痕松解手術等治療。
3體會
大面積燒傷休克期體液大量滲出、周圍血管收縮,加之心功能的變化,血流動力學的改變必將反映在血壓的變化上。因此,血壓的變化對嚴重燒傷患者休克期液體復蘇是重要的監(jiān)測指標之一,但因四肢腫脹、焦痂限制給無創(chuàng)血壓監(jiān)測帶來困難且不能及時準確地反映循環(huán)情況。動脈血壓監(jiān)測具有重要意義[6]。股動脈由于管徑粗,利于穿刺,大面積燒傷患者常選擇其作為動脈穿刺部位。股動脈穿刺具有創(chuàng)傷性操作,假性動脈瘤的發(fā)生重在預防。股動脈穿刺時位置一定選擇正確,根據(jù)股動脈的解剖位置,動脈穿刺時要防止右側發(fā)生假性動脈瘤,然而更應警惕左側。要防止穿刺位置過高,特別防止穿刺位置過低,因更易致假性動脈瘤的發(fā)生[7]。嫻熟準確成功的穿刺,及正確的穿刺后固定壓迫,假性動脈瘤發(fā)生的幾率會大大降低。動脈穿刺后要壓迫止血,必要時利用周圍軟組織牽拉縫合壓迫,并應立即加壓包扎。包扎時做到用紗布壓迫股動脈穿刺點要準確,必要時可使用自粘繃帶或彈力繃帶持續(xù)加壓6 h后再放松。加強穿刺局部觀察并記錄。穿刺后1 d、3 d、以后至少每周均應常規(guī)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假性動脈瘤的出現(xiàn),防止假性動脈瘤破裂出血,大出血導致死亡的嚴重并發(fā)癥。淺部的有腫塊的易于觀察,深部的不易發(fā)現(xiàn),所以,股動脈穿刺操作應選擇熟練操作者進行,盡量一次性成功,對于反復抽血氣分析患者,盡量留置股動脈穿刺針,防止反復穿刺損傷股動脈。拔出股動脈穿刺針后應常規(guī)壓迫20 min以上,壓迫時也可聯(lián)合配合使用自粘繃帶或彈力繃帶,效果較好,并在護理記錄單中記錄壓迫時間及有無腫塊形成,消瘦患者由于皮下脂肪少,自身壓迫力度小應延長壓迫時間至少25 min。假性動脈瘤重在預防,及時修復受損的動脈以及動脈穿刺后足夠時間的壓迫是防止假性動脈瘤發(fā)生的有效方法[8]。而動脈穿刺對大面積燒傷患者又有很必要,我們應讓有創(chuàng)操作為患者服好務的同時,盡量減少其并發(fā)癥,實現(xiàn)雙利。
參考文獻:
[1]李菲,劉瑩,張進,等.股動脈穿刺并發(fā)假性動脈瘤5例的護理[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1,18(1):49.
[2]黃招娣,杜佩堅,等.冠心病介入術后并發(fā)股動脈假性動脈瘤原因及護理[J].現(xiàn)代臨床護理, 20043(6):12-13.
[3]王珊,溫靜.1例復雜假性動脈瘤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0):50-51.
[4]柯雅娟,陳茹姝,許晨耘,等.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破裂大出血的急救手術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9):856-858.
[5]唐小兵,陳忠,李慶,等.醫(yī)源性股動脈假性動脈瘤的治療方法[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09,25(3):151-153.
[6]黃偉玲,魏麗君.大面積燒傷患者應用有創(chuàng)動脈血壓監(jiān)測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4):1264-1265.
[7]汪自龍.改良壓迫止血法在經股動脈介入診療術后的應用[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0,4(3):346-347.
[8]田社民,趙耀華,牛希華,等.嚴重燒傷患者實施有創(chuàng)血壓監(jiān)測[J].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05,19(4):261-264.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