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聞報道是一門選擇事實的藝術,也是一門講故事的藝術。講一個故事很簡單,但要講出一個好故事并非易事。這不僅需要記者高超的采寫技能與思想深度,還需要記者擁有開闊的視野和豁達的心胸。在電視新聞的報道中,新聞采訪是極其重要的,它是記者深入實際、認識實際、反映實際的過程。本文結(jié)合我自己從事新聞記者以來實際工作經(jīng)驗,就如何做好電視新聞采訪工作談談個人見解。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12-00-01
一是制訂計劃,積極備戰(zhàn)。前期準備工作是重點,也是新聞采訪得以順利進行的成功保障。首先自己要明確采訪的具體任務,有什么收獲,有哪些經(jīng)驗。其次要確定好采訪對象,要以當事人事件的內(nèi)情,制訂一個簡要采訪計劃,擬定要提出的問題等等。采訪前有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對整個采訪的成功與否起到關鍵的作用。采訪前準備得充分與否,等于完成采訪任務工作的一大半。做好新聞報道可以說是,七分采、三分寫。成功的采訪對做好電視新聞報道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采訪前應初步掌握新聞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背景等信息,了解與報道相關的方針政策,以便準確掌握宣傳口徑,體現(xiàn)最新的宣傳意圖。新聞界有句俗話叫“吃透兩頭”,即對上要深刻了解黨和國家的系列政策方針、法令法規(guī),對下要了解民情,然后擬定采訪提綱,按時間先后或邏輯關系列出所要提的問題,最后別忘了查詢一下同類性質(zhì)的新聞報道,看看哪些問題別的媒體報道過了,那么我們就要從中看出事情的發(fā)展,選擇新的主題或角度進行報道。
二是統(tǒng)籌兼顧,注重細節(jié)。生動的細節(jié)可以調(diào)動觀眾的情感反應和情緒體驗,引起觀眾的關注,吸引觀眾投入到新聞中,參與討論,發(fā)表看法。因此,細節(jié)把握得好,新聞的質(zhì)量就高;沒有好的細節(jié),新聞的質(zhì)量就比較低。如果能捕捉到表現(xiàn)力強的細節(jié),那就會使新聞主題更有感染力,否則,新聞就會平淡無奇、枯燥無味。記者要全身心地投入到采訪對象的生活環(huán)境,一邊用心體驗,一邊認真采拍,充分掌握豐富的原始材料,然后通過分析、判斷、提煉,把那些最能表現(xiàn)主題,特點鮮明,文字、畫面語言內(nèi)涵深刻的細節(jié)篩選出來,確定為典型細節(jié)。例如,當一位村支部書記談起新農(nóng)村取得的成就時,臉上流露出喜悅之情,可以將他的表情確定為細節(jié),怎樣抓細節(jié)呢?首先,選擇恰當?shù)奈恢?,這樣才能拍攝出滿意的效果。其次要對采訪對象進行觀察,觀察不能面面俱到,要選擇其中一部分作為重點進行深入、透徹的觀察,其余部分稍稍注意即可。既要突出點,又要兼顧面,保持畫面的完整性。
三是堅守責任,勇于擔當?,F(xiàn)如今,我們許多青年人不要說面壁思過,反而在抱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不利于自己的成長,使年輕人意志消沉,激情泯滅??墒鞘聦嵲鯓樱坑幸粋€中國博士后完成在美國的學業(yè)回國后,到了一個非常破爛的研究所,那里一無資金,二無儀器。有一個記者問他,你回來干什么?他說,我的使命就是在這種狀況下求最大值、求生命的極值。我們的使命是什么?就是按照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的思想論述,在你目前的狀況下、在現(xiàn)在的工作崗位上求最大值。回首往事,我感慨萬千,走出大學校門的我,有幸成為一名新聞記者,倍感驕傲和自豪,也是無數(shù)青年夢寐以求的職業(yè),為此我非常珍惜這份工作,暗下決心,一定干好本職工作,記得那是2010年,領導安排我去我縣胡屯鎮(zhèn)羅莊村采訪村民患病,全村募捐的一則新聞。當時接到任務后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條新聞主要是歌頌村民捐款救人的感人事跡。然而隨著采訪的深入,當我來到患病村民羅平之家里,看到家徒四壁,家中沒有一件像樣的電器,為給父親治病,女兒不得不輟學打工時,我才認識到在村民愛心捐款背后,這個家庭的貧困和無助。當羅平之的妻子面對攝像機鏡頭泣不成聲,幾次下跪時,我在想是什么讓她放棄了作為人最珍貴的尊嚴?就在那一刻,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幫助他們。從羅平之的家里回來后,新聞稿件雖然寫完了,但是羅平之一家面臨的困境,尤其是下跪那一幕景象讓我的內(nèi)心始終不能平靜。我把羅平之一家遇到的困難和自己的想法給分管領導進行了匯報,得到了領導的肯定與支持。通過我們積極的溝通協(xié)調(diào),救治羅平之的醫(yī)院做出了除新農(nóng)合報銷外,醫(yī)療費用減半,并且每天為他提供二十元生活補助的決定。至今想起這段采訪的經(jīng)歷,心頭總會涌起一種莫名的感動,為我的舉動能夠得到社會的回應,為人們能夠給予一位重病患者的愛心,為這個絕望的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當羅平之的大女兒面對鏡頭說感謝時,我想說這一聲謝謝的應該是我,是他們讓我明白了記者肩上的那種使命,那種擔當,那種為群眾排憂解難的社會責任。
四是深入實際,貼近生活。一名真正合格的電視新聞記者,不光要有敏銳的目光,過硬的文筆,更重要的是能把握群眾脈搏,捕捉群眾喜聞樂見的好新聞。基層和群眾中,蘊藏著大量有新聞價值的題材。實踐證明:距離群眾的生活越近,越容易捕捉到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新聞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缺乏對社會的基本了解的人是沒有資格做一名優(yōu)秀的新聞人的,記者必須深入實際、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同樣一個新聞題材,有的記者拍得有聲有色,有的記者卻拍的枯燥乏味,根本原因就在于是否真正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群眾?!皩嵺`出真知”就是這個道理,一些影響面大、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新聞作品,都是作者投身于火熱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新聞素材,進行了艱苦的調(diào)查研究和思考分析才完成的。因此,我要求自己做到“三勤”、“兩不怕”,即“腦勤、腿勤、耳勤”和“不怕苦,不怕累”……
電視作為一種大眾媒體,對社會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是當今人們了解世界的重要信息來源,而新聞記者正是這一大眾媒體的前沿、觸角。其工作的好壞影響到廣大群眾接收到信息的真實與虛假、完整與片面、膚淺與深刻。新聞采訪的確是一門藝術,作為一名電視新聞記者,經(jīng)過自己的摸爬滾打,現(xiàn)在除了善于發(fā)現(xiàn)新聞,還能掌握新聞采訪的技巧,在關心群眾的生活,關注基層的發(fā)展方面,發(fā)揮電視新聞采訪的價值和作用,今后將不斷總結(jié)完善新聞采訪工作,收集到有更多新聞價值的素材,寫出更多的優(yōu)秀新聞作品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