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宋朝作為我國歷史上輝煌的朝代之一,其開明的政治、發(fā)達的經(jīng)濟、燦爛的文化都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上留下了恢弘的篇章。宋朝上承漢唐,下啟明清,處在歷史的重要賺這點上。提起宋代,人們更多的想到的是宋代燦爛的文化藝術。尤其是以張擇端先生的《清明上河圖》最為著名,此長卷畫作代表著宋代繪畫的最高境界,同時不僅僅為中華民族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同時也為歷史學家考究宋朝的歷史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肚迕魃虾訄D》除了其自身的藝術特色,更多的是深藏在這幅作品背后反映出的北宋當時的社會、政治以及經(jīng)濟面貌。
關鍵詞:《清明上河圖》;宋代;文化藝術;政治;經(jīng)濟;美術;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12-00-01
宋朝作為我國歷史上統(tǒng)治不算久遠的朝代,卻在中華民族燦爛的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恢弘一筆。宋朝上承漢唐,下啟明清,處在歷史的一個中軸線上,其經(jīng)濟、藝術、文化以及教育都處于中國歷史上最繁盛的時代,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峰。注明的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曾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shù)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宋太祖趙匡胤吸取唐朝滅亡的教訓,杯酒釋兵權(quán),解除武將參與朝政的機會,實行文官統(tǒng)治。對外少用武力,與少數(shù)民族和平共處,特別是后期與遼達成的“澶淵之盟”,更是為宋朝帶來了長久的和平安寧,也為宋朝的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進步提供了保障。
正是有了開明的政治政策,許多文人,藝術家,手工業(yè)者,商人都紛紛應時而生,尤其是藝術家們,詩人,畫家,作曲家都創(chuàng)作了千古不朽的傳世佳作。其中,在宋代藝術作品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創(chuàng)作的——《清明上河圖》,而《清明上河圖》之所以被列為國寶級臻品不僅僅是它具有的藝術價值,更多的是歷史學家,文學家從這幅畫作中可以再現(xiàn)宋朝時汴京之繁華昌盛,以及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一、《清明上河圖》自身的藝術特色
《清明上河圖》畫卷分為三個部分,汴京郊外景象,汴河景象,城內(nèi)市井景象。三個部分的景象栩栩如生,總畫卷中所含人數(shù)達800多人,其中牲畜,車輛船只不僅數(shù)量多,并且繪的形象生動,連人們手中拿的紙張,紙張上的字,客棧的招牌,人的表情動作都繪制的栩栩如生??梢姰嬚呙枥L功底之深。明代詩人李東陽對《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人物刻畫是這樣描寫的:“人物則官,士、農(nóng)、賈、醫(yī)、卜、僧道、胥隸、篙師、纜夫、婦女;臧獲之行者、坐者,授者、受者,問者、答者、呼者、應者,騎而馳者,負者、戴者,抱而攜者,導而前呵者,執(zhí)斧鋸者,操畚鍤者,持杯罌者,袒而風者,困而睡者,倦而欠伸者,乘轎而搴簾以窺者。又有以板為輿,無輪箱而陸曳者;有牽重舟溯急流,極力寸進;圜橋匝岸,駐足而旁觀皆若交歡助叫,百口而同聲者?!边@段描寫生動的寫出了張擇端在畫中把當時各行各業(yè)的人都畫的惟妙惟肖,不僅僅體現(xiàn)了作者深厚的繪畫功底,也體現(xiàn)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生活已有了廣泛而深入的了解。
《清明上河圖》當中針對所有場景的描寫,無一例外都體現(xiàn)出了北宋首都東京當時的繁榮與昌盛,政治開明,經(jīng)濟發(fā)達,知識分子暢所欲言,百姓們安居樂業(yè),人們生活水平非常的高,普通百姓也懂文化,人人都有經(jīng)濟頭腦。整幅《清明上河圖》所要表達的場景充滿了作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由《清明上河圖》觀北宋美學
《清明上河圖》的流芳千古,有它的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其中更重要的是其自身所具有的探索價值。它成為探究北宋歷史,文學,藝術重要的作品,所以價值非凡。從《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場景,顯而易見的是北宋當時繁榮的經(jīng)濟,國運昌盛。隱含在這畫卷中最重要的信息,則是當時北宋開明的政治局面,文武百官在朝堂上暢所欲言,民間的藝術家們思維活躍,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經(jīng)濟富于的同時,思想也非常的超前,審美觀和價值觀也都達到了中國歷朝歷代的最高點。
(一)詩性的信仰
中華上下五千年,華夏民族的精神無疑是憧憬詩性的信仰,那么真正在這五千年的歷史中將這一信仰變?yōu)楝F(xiàn)實,則是宋代。20世紀西方存在主義哲學家海德格爾提出“詩意的棲居”,主張將生活詩化,在詩化的生活中獲得巔峰的存在體驗。然而,海德格爾的思想只是一個夢,或者說只有極少數(shù)人能做到,魏晉時期,那些風流絕代的才子們也曾經(jīng)有過如此浪漫,但終究是曇花一現(xiàn),不能生活得游刃有余。而宋朝則不同,開明的政治背景,繁榮的經(jīng)濟,使當時的知識分子沖破了思想的束縛,在更注重生活而不是生存的同時,培育出了詩性的眼光,從唐詩到宋詞,不少人會發(fā)現(xiàn)如果說唐詩中的美好意境一覽無余,那么真正的詩性生活要從浪漫卻又不失人文色彩的宋詞而來了。
(二)和平的時代造就文雅的藝術情懷
在澶淵之盟的背景下,北宋長期處于和平發(fā)展的階段,戰(zhàn)爭減少,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少了些沖動,欲望,多了些在淺斟低酌中尋求心靈的安慰的心態(tài)。人們更愿意放棄戰(zhàn)場而在書院中修身養(yǎng)性。除了《清明上河園》,在宋代的許多作品中,我們都可以清晰的看到當時的人們文雅的以抒情懷。
(三)文人治國,美學得以發(fā)展
北宋在吸取了唐朝滅亡的教訓后,宋太祖把科舉制度作為人才選拔的基本制度,無論寒門士子,還是農(nóng)桑人家,學而優(yōu)者,均可以出入廟堂。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長官,地位居于武官之上。軍隊是軍無常帥,帥無常軍。這一以文人立國的政策,奠定了宋朝美學的發(fā)展。重視人文的社會結(jié)構(gòu),促使文人的地位提高,教育發(fā)展興盛,學術研究自由,市民們懂得了知識的重要性,人人都學習,人人都懂知識,為美學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這種強大人文環(huán)境的營造,使得社會各階層雖政治經(jīng)濟地位有別,但主體心靈方面則有著共同的理想與抱負、價值追求和審美境界。
以上三個觀點,在我對《清明上河圖》研究的過程中依照當時宋朝的環(huán)境而得出,其實,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西方歷史,人文情懷永遠是美學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社會背景,促使人們思想覺悟的提升,人文主義思想加劇,藝術家們通過藝術作品來表現(xiàn)充滿人文主義色彩的思想,宣泄內(nèi)心的想法。
通過此次對《清明上河圖》的研究,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宋朝燦爛的民族美學,它擁有自己時代的審美,充滿了詩性的理想以及對美好的憧憬,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審美體系。批判的繼承了前朝的美學,又做出了自身的改變,浪漫而富有詩意,現(xiàn)實而充滿希望,對后代的美學產(chǎn)生了非常的深遠的影響,為中華民族的美學歷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