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入量是指進入患者體內的食物、藥物及補充的各種營養(yǎng)液所含的水量及三大物質在生物氧化過程中所產生的水的含量。方法 肉眼可觀察并通過評估量具進行準確測量的入量主要包括:①固體食物含水量:用標準秤取得食物重要,參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得固體食物含水量。②飲水或飲料量記錄:用具有容量刻度標記的專用量具測量患者體內的水量或飲料量。③輸液、輸血、靜脈或腸道營養(yǎng)治療時的輸液輸注量。④各種口服水劑藥物、肌注或皮下注射的各種藥物液體含量等。結果 仍有很大一部分出入量未被準確記錄。結論 通過提出改進措施,對正確記錄出入量提供了幫助與支持。
關鍵詞:出入量;患者;因素;改進措施
1出入量的意義
出量是患者機體內失水量,包括隱性失水量和顯性失水量。在臨床中,大多數(shù)護理人員在記錄出量時忽略了隱性失水量。隱性失水量主要包括皮膚蒸發(fā)與呼吸時的失水,一般不被肉眼察覺,也稱無形失水。對于成人來說,無形失水每天約850ml[1],此外體溫每升高1度,皮膚蒸發(fā)增加3~5ml/kg體重。大量出汗?jié)裢敢惶滓路烙媮G失1000ml體液。氣管切開后,呼吸道蒸發(fā)量是正常的2~3倍,24h失水約800~1200ml。
眾所周知體液是人體的重要體液組成部分。正常人體的體液總量總是保持在一個相對恒定的水平上,過多攝入或丟失均可造成一系列病理反應,導致疾病或加重疾病的發(fā)展。當患者出現(xiàn)休克、失血過多、大手術后、大面積燒傷或患者有嚴重的心肝腎等疾病時,可出現(xiàn)體液平衡紊亂。正確記錄出入量,不僅為臨床協(xié)助診斷提供重要依據(jù),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總之,詳細而準確的記錄出入量對了解病情、協(xié)助診斷、指導治療具有很重要的意義,是基礎護理質量的標志之一[3]?,F(xiàn)將臨床工作中遇到的影響液體出入量準確記錄的因素及改進措施,報告如下。
2出入量的影響因素
2.1主要因素
2.1.1護士方面 ①認識不足,法律意識欠缺部分護士對出入量記錄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責任心不強,大多依賴患者和家屬供給資料且未能正確掌握記錄方法。此外部分護士對護理文書書寫存在疏忽大意現(xiàn)象,沒有意識到文書的客觀真實準確可靠的法律效力,在出入量記錄上也存在此種現(xiàn)象。②)對患者及其家屬宣教不到位:出入量的記錄來源大部分依靠患者及家屬提供,護士宣教不到位甚至未宣教,導致患者及家屬不能正確記錄或對陪護交代不清楚,而致錯記、漏記。還有的認為排泄物很臟,甚至不愿參與此項工作。這些都是由于護士宣教不到位,使患者及家屬沒有認識到記錄的重要性而產生的。③記錄及交接班不詳細:護理人員忙于日?;颊叩闹委熀妥o理,主動巡視記錄性欠缺。臨床工作中任務繁重且護理人員相對較少,難以做到及時記錄或者是輸液卡上輸液量已統(tǒng)計卻未及時簽名導致下一班人員重復記錄。此外夜班護士工作量大且身心疲憊易產生記錄、統(tǒng)計誤差。④護士對出入量的知識缺乏,對患者和家屬宣教部到位:部分護士,尤其是剛工作的年輕護士缺乏對出入量知識的掌握和了解,以至于在臨床工作中無法對記錄出入量的患者和家屬進行有效的宣教和溝通。
2.1.2患者和家屬方面 ①患者及家屬配合欠缺:臨床上存在未解入指定的容器的現(xiàn)象。另外還存在患者和家屬只重視輸液治療而對記錄出入量不重視的現(xiàn)象。當護士統(tǒng)計時無具體數(shù)據(jù)匯報,于是瞎編亂造,應付了事。②記錄的連續(xù)性差:部分患者由于家屬輪班照顧,因此患者的出入量未能得到連續(xù)記錄。此種情況使得護士的出入量統(tǒng)計工作易產生一定誤差。③患者和家屬覺得排泄物臟不愿意記錄。④疾病的影響:如尿失禁、出汗、深而快的呼吸、發(fā)熱、氣管切開等均使呼吸道失水相應增加。另外臨床上還會出現(xiàn)突發(fā)的嘔吐,腹瀉。
2.2其他因素材料方面
2.2.1容器不準確 臨床上常使用的一次性尿袋和引流袋或尿壺雖然標有刻度,但是實際容量與引流袋所指刻度的量存在較大差異,有時誤差可高達10%。
此外患者飲水用的水杯,大多數(shù)都有刻度,但大多數(shù)因生產廠家不同或杯身設計的因素(環(huán)形、柱形、彎行等)而刻度標識不統(tǒng)一、不準確,造成飲水量評估不準確。
2.2.2缺乏統(tǒng)一的出入量記錄表格 ①危重患者出入量記錄表格不合理。臨床使用的護理文書只有入量和出量兩欄,靜脈用藥時護理人員根據(jù)用藥的時間記錄液體入量,不利于隨時觀察出入量的動態(tài)變化,也影響總量的準確性及護理人員反復核算的工作量。②一般患者出入量記錄表過于粗糙,只有總的飲食量,沒有具體量。
2.2.3缺乏統(tǒng)一的食物換算表 護理人員往往根據(jù)自己的經驗來估計出入量,有時只算固體量未換算成液體量,造成很大的誤差。
3改進措施
3.1通過開展出入量相關知識的講座和培訓,提高護士對出入量重要性的認識,學習正確的計算方法。主動掌握患者的攝入,排出情況,幫助其加強責任心,增強法律意識。具體方法是:①每周晨會提問并學習出入量方面的知識。②年輕的同志多向老同志學習。③自己通過網(wǎng)絡,書籍學習有關出入量方面的知識。④加強培訓與考核,提高護士責任心。⑤由責任護士負責對患者宣教、記錄。⑥護士長定期檢查,并納入績效考核
3.2加強對患者及其陪護的健康教育及相關醫(yī)學知識普及,使其意識到出入量準確記錄對于患者康復的重要意義。此外應做好對患者及其家屬的指導工作,使其在正確的位置.合適的時間做到準確的記錄。
3.3使用標準的計量工具、科學的統(tǒng)計方法來配合出入量的準確記錄。此外引流袋如有漏滴現(xiàn)象要及時更換,每次倒液后要及時關閉開關。具體方法是:①采用規(guī)范的出入量記錄表,制定詳盡的食物換算表。②飲食采用統(tǒng)一標準的電子稱稱重,食物換算表換算,飲水給予統(tǒng)一有刻度的水杯和50ml注射器。③在日常工作中摒棄將一次性引流袋及負壓引流球作為計量工具的不良習慣,使用有標準刻度的量杯或量桶以準確測量出量。小便給予統(tǒng)一的刻度清晰的量筒測量,臥床不起的給予尿壺、便盆或自制的小便收集器后再用量筒測量。④大便的測量:臥床不起給予便盆或尿墊上稱重,腹瀉給予肛門袋收集稱重,根據(jù)大便含水量計算。大便自理的患者可以給予自制的一次性大便袋收集稱重。⑤制定統(tǒng)一的食物換算表,并嚴格按照換算表換算統(tǒng)計患者日常的入量。懸掛統(tǒng)一的出入量記錄卡于患者床尾并及時準確的記錄,每班測量。
3.4對于特殊病情的患者應詳盡測量記錄,如氣切的患者和使用呼吸機的患者,應仔細評估氣管切開后,呼吸道蒸發(fā)量和呼吸機濕化液的消耗量。
患者出入量統(tǒng)計是一項繁瑣而易被忽視的工作,但是不可否認的此項工作在患者日常治療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提高護士、患者及其陪護對此項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運用科學統(tǒng)一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做好這項工作。
參考文獻:
[1]趙敬茹.提高液體出入量記錄的準確性[M].醫(yī)療裝備,2011.10.
[2]甘蘭君.護理學基礎[M].北京: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1:237.
[3]張威.出入量記錄量中的計算誤差及糾正[M].醫(yī)療裝備,2010,08.
編輯/王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