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為晚期癌癥便秘患者提供理想的方法。方法 將50例需行保留灌腸的癌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采用硅膠小尿管進行灌腸,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肛管進行灌腸。對兩組患者的排便情況、不適反應:進行比較。結果 ①排便情況:觀察組顯效15例、有效7例、無效3例,對照組顯效9例、有效5例、無效11例,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②不適反應:觀察組輕度不適13例、中度不適7例、嚴重不適5例,對照組輕度不適6例、中度不適6例、嚴重不適13例,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 硅膠小尿管進行灌腸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灌腸法,用硅膠小尿管代替肛管,患者感覺舒適度提高,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對安全解除晚期癌癥患者便秘作用明顯。
關鍵詞:硅膠小尿管;灌腸;晚期癌癥患者;便秘
便秘是惡性腫瘤晚期患者常見且極為痛苦的癥狀之一,腫瘤患者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便秘較正常人更易發(fā)生,中晚期惡性腫瘤患者進行化療時便秘發(fā)生率達43%[1],如果便秘時間過長,則易導致頭暈、頭痛、食欲減退、腹脹、腹痛等癥狀,嚴重影響進一步治療及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科自2010年3月~2011年月6月需行灌腸的癌癥晚期患者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45~81歲、平均63歲。直腸癌19例,結腸癌15例,腸梗阻11例,其他5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兩組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灌腸方法 ①觀察組:按傳統(tǒng)灌腸方法:準備用物,另備一次性硅膠小尿管1根。患者取左側臥位。灌腸袋內裝39℃~41℃溫灌腸液800 ml,掛在高出床面30~50 cm支架上。連接硅膠小尿管,排盡管內空氣,液體石蠟潤滑尿管后,緩慢插入腸腔20~25 cm。打開調節(jié)器,按約60 ml/min的速度灌入,灌入量以患者耐受力為度,600~800 ml/次。停留5~10 min,拔出尿管;②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灌腸方法,液面距離床面40~60 cm,用肛管插入10~15 cm,灌注速度約200 ml/min,灌入量以患者耐受力為度,200~800 ml/次,停留5~10 min,拔出肛管。
1.2.2 評價方法 經(jīng)兩種灌腸方法后,對其排便情況及不適反應進行比較(見表1,2)。
2 結果
排便情況:觀察組顯效15例、有效7例、無效3例,對照組顯效9例、有效5例、無效11例,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不適反應:觀察組輕度不適13例、中度不適7例、嚴重不適5例,對照組輕度不適6例、中度不適6例、嚴重不適13例,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結論:硅膠小尿管進行灌腸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灌腸法,觀察組與對照組經(jīng)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癌癥晚期患者由于結腸蠕動能力減弱,肛門括約肌松弛[2],對灌腸耐受力差。用傳統(tǒng)方法灌腸,灌入少量液體時,患者已不能忍受,腸腔內未能達到一定壓力,對遠端腸腔粘膜刺激微弱,故每次排便量相對較少,難以排出較遠端腸腔內糞便,甚至增加灌腸次數(shù)仍難以達到滿意的效果。應用柔軟的一次性尿管插入20~25 cm,可使灌腸液直接到達乙狀結腸中段,并采取低壓、慢速灌入法,減輕了患者因腸腔突然擴張引起的便意感,提高了耐受性。另外,壓力小使得患者耐受能力強,使液體在腸內保留時間相對延長,可充分軟化、水解大便,排便效果好,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結果顯示,應用硅膠小尿管代替肛管,此管質地軟硬合適,其管徑明顯較肛管細,彈性好,對肛門及腸粘膜刺激性小[3],患者感覺舒適,且排便效果好,提高了癌癥晚期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丁言雯.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173-195.
[2] Callaghan S,Copnell B,Johnston L.Comparison of two methods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nnula securement in the pediatric setting[J].J Infus Nurs,2002,25(4):256-257.
[3 Foster L,Wallis M,Paterson B,et al.A descriptive study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a pediatric unit in one Australian hospital[J].J Infus Nurs,2002,25(3):159-160.
[4] 徐禹靜,吳曉芥,朱金鳳.老年人不同腸道準備的臨床觀察[J].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1):215.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