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整體護理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傳染科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9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9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整體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況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干預前SAS評分為(58.7±3.2),對照組干預前SAS評分為(58.6±3.4),兩組比較差異不明顯,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干預后SAS評分為51.1±2.2,對照組干預前SAS評分為(56.9±2.4),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整體護理應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效果明顯,能改善患者的情緒。
關鍵詞:乙型病毒性肝炎;整體護理;SAS量表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因乙肝病毒(HBV)引起肝臟病變的傳染性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常發(fā)于青壯年,較少數患者會轉化為肝硬化或肝癌,嚴重時會死亡。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程長,傳染性強,臨床上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非常復雜且漫長,長期堅持治療是有效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最佳途徑[1],有效的護理措施和手段也是治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條件。我院于2014年1~2015年4月對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給予整體護理,效果明顯,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傳染科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96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男性52例,女性44例;年齡23~72歲,平均年齡(38.7±2.8)歲;所有患者都經乙肝二對半、血常規(guī)和肝功能檢查確診,診斷標準參照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第10版《內科學》的標準。納入標準:①無其他心、腦、腎等疾??;②無癡呆;③所有患者知悉并簽署同意書。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方面無明顯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給予整體護理,主要措施如下:①心理護理:護士根據患者的年齡、性格、文化背景等基本信息制定針對性的心理干預措施,也可通過肢體語言,如觸摸等鼓勵患者,減輕患者的心理恐懼、焦慮等情緒。②個性化健康教育:護士通過圖片、網絡信息、視頻和現實案例等個性化健康教育手段講解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發(fā)病原因、發(fā)病機理,正確認識乙型病毒性肝炎。及時糾正患者的錯誤的觀點,只有讓患者有正確的病情認識和理解,才能治愈該病。③放松訓練:護士應該患者開展腹式呼吸訓練,訓練2次/d,早晚各1次,持續(xù)時間15 min,呼吸頻率保持在3~5次/min[2]。患者先坐正位,左手置于胸部,右手置于腹部,均勻呼吸至右手感覺到腹壁氣上升且到2/3位置,再慢慢吐氣至左手感受胸部上抬至最高點。然后繼續(xù),持續(xù)時間15 min。④社會功能訓練:護士依據患者的喜歡開展社會功能訓練,包括文藝活動、運動量不大的體育活動等,鼓勵患者早上開展太極、慢跑、散步等切實可行的運動。
1.3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觀察兩組患者干預前1 d和干預后5 d的SAS評分及干預5 d后的護理滿意度。
SAS量表評分標準:①輕度焦慮:50~59分;②中度焦慮:60~69分;③重度焦慮:>70分。護理滿意度問卷答案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采集數據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差異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比較差異采用χ2檢驗;當數值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況 觀察組干預前SAS評分為(58.7±3.2),對照組干預前SAS評分為(58.6±3.4),兩組比較差異不明顯,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干預后SAS評分為(51.1±2.2),對照組干預前SAS評分為(56.9±2.4),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48例患者中護理滿意率為95.8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8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種因乙肝病毒(HBV)引起肝臟病變的傳染性疾病,較少數患者會轉化為肝硬化或肝癌,嚴重時會死亡。而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持續(xù)治療是唯一能采取的方案,自然就降低了治療依從性。另外,長期焦慮狀態(tài)會導致機體交感神經張力增強,降低患者免疫力[3],甚至加重病情。整體護理干預相對常規(guī)護理方法,強調患者治療全過程,有針對性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治療。
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48例患者中護理滿意率為95.8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護理滿意率83.33%,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通過個體化健康教育,幫助患者內化相關知識對整體醫(yī)學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另外,通過對患者開展個性化心理干預,主動傾聽患者內心情感,護士給予安慰、勸說為輔,進而幫助患者宣泄壓抑情緒。
參考文獻:
[1]吳蘊蕓.整體護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24):3390-3391.
[2]郝秀榮.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實施整體護理的應用研究[J].蚌埠醫(yī)學院學報,2012,37(9):1139-1140.
[3]陳文莉.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12):1510-1511.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