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內(nèi)釘(PFNA)與滑動加壓髖螺釘(DHS)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90例隨機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自45例。對照組采取DHS治療,研究組采取PFNA治療。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切口長度、時間、出血量、負重時間等)、術后并發(fā)癥及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情況,并對比分析。結果 研究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出血量及負重時間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5例,對照組發(fā)生11例,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為91.11%,對照組則為80.00%,研究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內(nèi)釘治療相較于滑動加壓髖螺釘治療,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同時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更好。
關鍵詞: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內(nèi)釘;滑動加壓髖螺釘;臨床分析
股骨粗隆間骨折屬于骨科常見疾病,常用的手術方法主要有股骨近端防旋髓內(nèi)釘(PFNA)與滑動加壓髖螺釘(DHS)治療[1]。為了進一步探討PFNA與DHS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效果,我院展開了相關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接診的2011年8月~2014年8月接診的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院后皆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CT、X線片及MPR等診斷確診,簽署知情同意書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隨機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自45例,其中對照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55~84歲,均值(68.4±2.1)歲;左側21例、右側24例;據(jù)Evans分型[2]知Ⅰ型10例、Ⅱ型6例、Ⅲ型11例、Ⅳ型10例、Ⅴ型8例。研究組:男20例、女25例;年齡53~86歲,均值(68.8±2.3)歲;左側23例、右側22例;據(jù)Evans分型知Ⅰ型11例、Ⅱ型7例、Ⅲ型10例、Ⅳ型9例、Ⅴ型8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骨折位置、分型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本組患者采取DHS治療,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或者插管全麻處理,取平臥位,順利放置在骨科牽引床上,將患側臀部稍抬高并墊上5cm左右軟墊,根據(jù)骨折類型予以牽引復位,在C型臂X線機引導下對骨折復位情況觀察,復位滿意則固定患肢于外展內(nèi)旋位;于股骨粗隆下2~3cm左右處進針,作縱切口,將肌肉剝離直到股骨粗隆間,采取135°頸干角定位器定位后往股骨頭將導針打入,于C型臂X線機引導下觀察其與股骨頸位置,保障導針投影在股骨頸正中,與股骨頭關節(jié)軟骨下的距離在5~10mm;順著導針方向采用鉸刀鉆孔與攻絲,將DHS主釘置入后,再利用DHS鋼板和主釘結合,將固定螺釘與釘帽擰入;利用C型臂X線機再次透視,對位滿意且患肢無異常后沖洗傷口,并置入引流管,逐層縫合,并采取抗生素、低分子肝素鈣等處理,同時加強術后患肢功能鍛煉與負重活動復查等。
1.2.2研究組 本組患者采取PFNA治療,麻醉方式、取位及術前處理皆與對照組相同,復位后將患肢內(nèi)收10°~15°,于大粗隆頂點上作縱切口,長度約為5~8cm,沿著臀中肌肌纖維分開,直到大粗隆頂點;將導針置入,進針點取在大轉子頂點稍外側,入路方向內(nèi)偏,同時和股骨解剖頸呈6°,側位X線透視下進針,并放置套筒,采取入路擴髓鉆鉆入皮質,選取合適PFNA及固定于手柄上,術者手將PFNA邊轉邊往前插入髓腔;手柄上安裝近端瞄準器,平行拉力螺釘瞄準孔的軸線放一導針在體表,C型臂X線機引導下,確定導針投影位于股骨頸下半部;利用拉力螺釘套筒置入導針套筒與軟組織保護器后,推進套筒到皮膚表面,并作小切口,繼續(xù)推進,直到股骨外側皮質,將拉力螺釘套筒鎖緊并固定在近端瞄準器后將其推進并接觸外側皮質;將軟組織保護器取出,置入螺紋導針,并測量具體的深度后沿著導針鉆孔;在導針下將拉力螺釘與打入器置入后,錘敲打入器尾部,直到其鎖定于拉力螺釘套筒尾部,順時針旋轉后,將拉力螺釘鎖緊,同時就昂拉力螺釘打入器與導針取下;將遠端鎖定套筒與鉆套等置入,于表皮作小切口,推進到股骨外側表面,將軟組織保護器取出,采取電鉆將股骨對側皮質鉆穿,測量深度后置入合適的遠端螺釘;將瞄準器與手柄拆除后將PFNA安裝上封帽;術后檢查與處理與對照組相同。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指標(切口長度、時間、出血量、負重時間等)、術后并發(fā)癥及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情況,并對比分析。其中Harris評分[3]總分100分,優(yōu):90~10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差:<70分。優(yōu)良率以優(yōu)率+良率計。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相關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以P<0.05差異作為統(tǒng)計學有意義的標準。
2 結果
2.1手術指標對比 研究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出血量及負重時間分別為(43.56±11.25)min、(8.15±0.77)cm、(80.16±20.85)ml、(39.02±7.45)d,對照組則為(70.06±15.81)min、(16.33±3.47)cm、(301.27±60.84)ml、(50.78±7.96)d,研究組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2術后并發(fā)癥對比 研究組術后并發(fā)癥5例,對照組發(fā)生11例,研究組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2.3術后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對比 研究組術后髖關節(jié)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為91.11%(41/45),對照組則為80.00%(36/45),研究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在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負重時間、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及術后Harris評分優(yōu)良率等方面皆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PFNA系統(tǒng)符合生物負重力線標準,能負擔大部分股骨近端負荷,使得釘棒結合處張應力與壓應力明顯緩解,對于骨折愈合有著積極的意義[4]。此外,PFNA采取螺旋刀片鎖定,打入的同時可擠壓周圍骨質,其逐漸增加的芯徑與寬大表面積能最大化保障嵌壓與錨合力,起到很好的抗旋轉與加壓效果。
綜上所述,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內(nèi)釘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相較于滑動加壓髖螺釘治療,手術時間更短、出血量更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低,同時術后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更好。
參考文獻:
[1]熊燦,李世芳,周道政,等.動力加壓髖螺釘與抗旋股骨近端髓內(nèi)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比較[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3,25(6):44-46.
[2]張長青,張春嘯,張文治,等.PFNA與PFN內(nèi)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的臨床療效評價[J].生物骨科材料與臨床研究,2014,11(5):51-54.
[3]徐沁,田守進,倪善軍,等.不同手術方案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老年患者的效果對比[J].河北醫(yī)學,2014,06(11):1781-1784.
[4]邵季超,馬永強,李靜,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內(nèi)釘與滑動加壓髖螺釘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觀察[J].臨床誤診誤治,2013,26(9):43-46.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