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肝癌患者介入治療的護理方法。方法 對68例行經皮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介入治療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術中密切配合,術后加強病情觀察及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處理。結果 觀察護理及時,患者一般情況得到改善,無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順利出院。結論 加強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患者的護理是提高治療效果的重要保證,是減少和預防并發(fā)癥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降低術后風險。
關鍵詞:肝癌;肝動脈化療栓塞術;介入治療;并發(fā)癥;護理
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該病病程短、進展快、病死率高,發(fā)現(xiàn)時大多處于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時機,經皮穿刺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已經被公認為不可切除肝癌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1]。經皮穿刺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是在X線等設備的監(jiān)視下,經皮膚穿刺股動脈,將抗腫瘤藥物和栓塞劑經動脈導管注入腫瘤供血動脈內,對腫瘤病變進行直接治療[2]。藥物在動脈內濃度高,副反應小,療效高[3],具有創(chuàng)傷痛苦小、全身反應輕的優(yōu)點,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1月~2014年9月本院共收治肝癌患者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57歲,其中原發(fā)性肝癌57例,轉移性肝癌11例。臨床主要癥狀有:上腹不適、疼痛、乏力、消瘦40例,腹部包塊12例,黃疸10例,腹水6例,肝功能不同程度異常者56例。均經B超、CT、AFP、MRI等檢查確診。
1.2方法 在DSA引導下,經股動脈穿刺插入導管(一般選擇右股動脈),將導管選擇插入腹腔動脈后造影,再根據腫瘤部位超選擇性插管至供血動脈后,將抗癌藥物與超乳化碘化油混合劑注入靶區(qū),進行化療栓塞術,最后注入少量的明膠海綿或PVA顆粒行腫瘤供血動脈栓塞。
2 結果
68例患者經過經皮穿刺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治療,1例病情惡化,自動出院,其余患者惡心、嘔吐、腹脹、發(fā)熱等癥狀減輕,各項化驗檢查無明顯惡化,好轉出院。
3 護理
3.1術前護理
3.1.1心理護理,由于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是一種新的治療方法,術中患者始終處于清醒狀態(tài),患者不僅要承癌癥的心理壓力和經濟負擔,還要面對可能出現(xiàn)治療后并發(fā)癥的心理壓力。因此通過心理護理,使患者消除緊張恐懼感,穩(wěn)定患者情緒,使之處于接受治療的最佳狀態(tài),更好地配合治療。
3.1.2全面了解病史查看有關檢查、檢驗結果,如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出凝血時間、心電圖、B超、CT等,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醫(yī)生,并做好護理記錄。
3.1.3術前準備,包括:①術前1d訓練患者在床上大小便,要耐心向患者解釋排尿訓練的重要性,防止術后因不習慣床上排便而引起尿潴留;②術前24h進易消化的食物,術前4~6h禁食、水,避免術中使用化療藥物時引起嘔吐、窒息的發(fā)生;③做碘過敏試驗,雙側腹股溝及會陰部備皮。更換手術衣,除去飾物、內褲等,排空大小便。對有緊張、焦慮情緒的患者可術前30min肌注安定10mg;④測量脈搏和血壓,了解脈搏和血壓情況。檢查穿刺部位遠端動脈搏動情況,便于術中、術后對照;⑤遵醫(yī)囑,備好一切術中所需物品及藥品,送患者進入介入室并注意保暖。
3.2術中密切配合及護理
3.2.1協(xié)助患者取平臥位,雙手平放身體兩旁,充分暴露臍水平以下、大腿1/2水平以上的皮膚消毒部位,注意保暖,左上肢建立靜脈通道,給予吸氧,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生命體征的變化。
3.2.2認真檢查導管導絲,防止術中出現(xiàn)斷裂脫落、漏液等。配合醫(yī)生穿手術衣和患者皮膚消毒,套無菌球管罩,鋪治療巾、洞巾。抽取麻醉藥,配置肝素生理鹽水(0.9%氯化鈉500ml+肝素1支)等,注意無菌操作。
3.2.3準備好術中所需要的物品,配合醫(yī)生將導管順利插入所需動脈,隨時觀察患者的各種反應,嚴密觀察術中生命體征和病情變化。推注造影劑及化療藥物過程中患者會出現(xiàn)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胸悶、憋氣、腹痛、后背燒灼感等,嚴重者可有血壓下降、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等癥狀,發(fā)現(xiàn)異常應立即通知醫(yī)生,必要時終止插管。
3.3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及護理
3.3.1胃腸道反應癥狀 表現(xiàn)為惡心、嘔吐、食欲缺乏,多為化療的副作用,一般3~4d可緩解,嚴重者可持續(xù)1w。腹脹大多由于栓塞術后腸道淤血、腸壁水腫、腸管積氣所致。嘔吐時將頭偏向一側,以免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嗆咳或窒息,并注意觀察嘔吐物的性質、量、顏色,防止消化道出血。嘔吐后給予溫水漱口,擦洗面部,更換潔凈被服、床單等。飲食宜清淡,少量多餐,加強口腔護理,促進食欲,保持大便通暢。
3.3.2發(fā)熱 栓塞治療后的早期發(fā)熱為腫瘤組織凝固性壞死、吸收所致[4]。栓塞越徹底,發(fā)熱癥狀越明顯,1w后發(fā)熱多因合并骨髓抑制造成機體抵抗力降低、感染。注意監(jiān)測體溫變化,鼓勵患者多飲水,體溫一般在38℃~39℃,持續(xù)1~3d或1w后逐漸下降,多可自行緩解,或經物理降溫及藥物降溫后緩解。如發(fā)熱時間超過7 d,且體溫持續(xù)不退,應復查B超或CT,以排除感染或膽汁瘤的可能[5]。本組30例發(fā)熱患者未發(fā)生體溫持續(xù)不退。
3.3.3腹痛 是由于栓塞造成組織缺血、水腫和壞死引起的,一般發(fā)生在術后24~48h,應嚴密觀察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疼痛影響睡眠和飲食,應及時觀察并按醫(yī)囑給予鎮(zhèn)靜止痛藥,安慰患者,一般經對癥治療,疼痛多可緩解或消失。據報道,治療性觸摸(沿肋間隙輕柔地按摩軀體)對肝癌TACE術后疼痛控制療效較好,能顯著減少鎮(zhèn)靜藥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數(shù),而且患者評價良好[6]。
3.3.4骨髓抑制 多數(shù)化療藥物對骨髓造血系統(tǒng)有抑制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白細胞、血小板減少。易出現(xiàn)感染、出血等癥狀,應密切觀察體溫及血象,加強基礎護理,預防感染。
3.3.5肝腎功能損害 栓塞化療后引起肝細胞進一步的受損破壞,多數(shù)是一次性肝功能異常。術后應遵醫(yī)囑及時應用保肝藥物,囑患者臥床休息,協(xié)助其做好生活護理。同時觀察尿量和顏色、皮膚鞏膜顏色變化及腹圍大小變化,以利于得到及時處理。
4 小結
經皮肝動脈化療栓塞術已成為肝癌患者非外科手術治療的首選方法,盡管存在如發(fā)熱、疼痛、骨髓抑制、肝腎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但只要術前做好充分準備,術中密切配合,術后嚴密觀察及時處理,積極有效地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提高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鄒建中,伍峰,李佩希,等.超聲監(jiān)控聚焦力治療肝癌及療效評價[J].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6,16(10):766.
[2]李天曉,樊青霞,王瑞林.惡性腫瘤介入治療學[M].鄭州:河南醫(yī)科大學出版社,2000:258.
[3]張金山.現(xiàn)代腹部介入放射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79-81.
[4]毛燕君,許秀芳,楊繼金.介入治療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7:227.
[5]顧沛.肝癌患者的護理[M].外科護理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146-147.
[6]周云先,張艷陽.治療性觸摸應用于肝癌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后疼痛控制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32.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