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總結分析近5年來荊州市無償獻血血液報廢若干因素,節(jié)約利用寶貴的血液資源。方法 回顧性統(tǒng)計分析2010年~2014年荊州市無償獻血血液檢查因素報廢、非檢查因素報廢等資料,同時對血液報廢的原因進行分析和總結。結果 實驗室檢查項目報廢率顯著高于非實驗室檢查項目報廢率,且總體來看前者報廢率有下降趨勢,后者報廢率各年度變化不大。實驗室檢查項目中因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不合格、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不合格而報廢占主要因素。結論 擴大無償獻血有關知識的宣傳,完善無償獻血前初檢流程,有針對性地編制采、用血計劃,加強無償獻血采集、成分血制備細節(jié)以及儲供血的管理,可有效降低由于客觀原因造成的血液報廢,充分利用血液資源。
關鍵詞:無償獻血;血液;回顧分析;因素;報廢
向臨床用血醫(yī)院提供安全優(yōu)質的血液,確保輸血安全是血站的宗旨,而采集和提供充足、有效的血液,滿足臨床需求也是血站的職責。由于血液資源寶貴,近年來醫(yī)療臨床輸血常出現供血困難、用血緊張的局面,為此,探析造成無償獻血血液報廢的原因、最大限度地減少血液資源浪費很有必要。為更加科學合理[1]、有效節(jié)約利用無償獻血血液,筆者總結了近五年來荊州市無償獻血血液從采集、檢查、制備加工、儲存供應到用血過程中報廢的原因,并進行了相應的統(tǒng)計和分析, 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0年~2014年荊州市無償獻血所采血液,血液計量單位:u 。
1.2 方法 無償獻血者按國家標準規(guī)定進行無償獻血前體檢、初篩,初篩血液合格后按規(guī)定獻血。復檢實驗室檢查項目包括對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丙型肝炎病毒抗體、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抗體、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螺旋體抗體。統(tǒng)計非實驗室檢查項目,包括過期、溶血、脂血、破袋等原因。實施步驟:對照《血液檢驗復檢報告單》,找出不合格的血液及血液成分,經二人核對后,在計算機上實施“血液報廢”操作程序,并打印出報廢清單,操作者簽名。過期、破損、污染、溶血、凝塊或重度脂肪的血液及血液成分,經審核、確認后,在計算機上實施“血液報廢”操作程序,并打印出報廢清單,操作者簽名。核對檢驗科《血液檢驗復檢報告單》中不合格血液明細表與所有報廢的血液及血液產品完全相符,將產品核實后存放于不合格品區(qū)存放,統(tǒng)一移送處理。
1.3統(tǒng)計學處理 [2]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所有計數資料均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或P<0.01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因實驗室內檢查項目報廢情況統(tǒng)計。常規(guī)報廢(u,%)。2010、2011、2012、2013、2014各年份采集量(u)分別為64592、72998.5、67689、72330.5、71907.5,其中ALT報廢率分別為3.76、4.17、3.69、2.38、1.21; HBsAg報廢率分別為1.10、1.19、0.95、0.76、0.75;抗-HCV報廢率分別為0.62、0.56、0.58、0.52、0.39;抗-HIV報廢率分別為0.29、0.15、0.10、0.12、0.13;梅毒報廢率分別為0.82、0.77、0.76、0.71、0.73。實驗室內檢查項目各年份總報廢率分別為6.59、6.84、6.07、4.49、3.21。ALT、HBsAg為實驗室項目報廢主要因素,總體來看報廢率呈下降趨勢,降幅趨勢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其次為抗-HCV、抗-HIV、梅毒,每年變化不大,變化幅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2非實驗室檢查項目報廢情況統(tǒng)計。按正常程序報廢(u,%)。2010、2011、2012、2013、2014各年份采集量(u)分別為64592、72998.5、67689、72330.5、71907.5,其中總報廢包含凝塊或重度脂肪、破損、溶血、過期及其它(加工損耗報廢、抗體篩查陽性報廢、血袋器熱合不嚴報廢、良心回電自我排除而保密性棄血報廢;黃疸報廢、臨床用血醫(yī)院退回血液等),各年份非實驗室檢查項目總報廢率分別為0.051、0.067、0.059、0.061、0.049??偟陌凑3绦驁髲U率各年度變化不大,各項目報廢率變化幅度無顯著性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3討論
血液資源十分珍貴,有效地保證臨床用血是采供血機構的重要責任,目前臨床用血主要依靠血站招募無償獻血者獻血來保障,減少無償獻血血液的報廢,特別是盡量降低由于客觀原因造成的血液報廢顯得很重要。本站近年實驗室檢查項目報廢血液的因素明顯高于非實驗室檢查項目報廢因素,且隨著無償獻血者覆蓋面大,無償獻血人數的增加,無償獻血的“四個轉移一個延伸”工作的推進,還有可能引起部分實驗室檢測項目報廢因素增加。因此,有必要探討研究降低實驗室檢測項目報廢因素。從我們統(tǒng)計分析結果來看,ALT、HBsAg為實驗室項目報廢主要因素,ALT 歷年來血液檢測不合格最高,是血液報廢首因,2011年ALT不合格率高達4.17%。統(tǒng)計5年HBsAg陽性率平均為0.95%,明顯高于大連市(0.29%)[3] 和咸陽市(0.08%)[4]??傮w來看無償獻血者ALT、HBsAg報廢率呈下降趨勢,降幅趨勢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我們認為影響無償獻血者的實驗室檢查項目如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升高的因素很多,主要原因是非病理性因素,如體型肥胖、睡眠不好、服藥、精神等因素往往會導致ALT 偏高。因此采血前應重視對無償獻血者的詢問和觀察,規(guī)范無償獻血宣傳,嚴格體檢要求,在血液采集前認真做好用干片式生化分析儀進行無償獻血者ALT初篩。無償獻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檢測是采血前篩查的一項檢測項目,相關法規(guī)[5]要求,獻血者的丙氨酸氨基轉移酶采用兩種方法(干化學法和速率法)進行檢測,分別在采血前和采血后進行。采用干化學法[6]對獻血者進行ALT檢測可提高檢測質量,減少血液報廢,我站近年來開展了此項工作,效果良好、效益明顯。無償獻血者HBsAg不合格也是實驗室項目報廢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們認為規(guī)范無償獻血前的試紙快速篩查十分必要。如血站采血工作人員做到嚴格按HBsAg 金標試紙條篩檢標準操作程序操作,確保規(guī)定檢測時間內對無償獻血者進行HBsAg 金標試紙條篩檢淘汰絕大部分HBsAg陽性獻血者,同時應選用靈敏度高、特異性好的快檢試紙條提高 HBsAg檢出率,盡可能降低復檢HBsAg陽性報廢率。另外,從統(tǒng)計結果分析來看,非實驗室檢查項目報廢率逐年變化不大, 從血液報廢信息按報廢原因匯總統(tǒng)計分析來看,主要的非實驗室檢查項目報廢因素包括因凝塊、溶血、破損、過期、導致報廢。還有因加工損耗報廢、抗體篩查陽性報廢、血袋問題報廢、脂肪血報廢、血袋熱合不嚴報廢、良心回電自我排除而保密性棄血報廢;黃疸報廢等;臨床用血醫(yī)院退回血液如凝塊、溶血、破損、脂肪血、絮狀物等等因素報廢;此外我市各儲血點、血庫因存放不當,管理不當也造成部分血液報廢。提示應重視采供血及臨床醫(yī)院輸血工作鏈中細節(jié)的處理以進一步提升用血效能來降低血液報廢率。 為進一步減少血液報廢率,筆者認為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如改善采血環(huán)境,著眼于提高采供血技術與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業(yè)務水平;保證冷鏈完整性,加強血液采集、儲存、運輸、制備各環(huán)節(jié)關鍵控制點,將血液的室溫暴露時間嚴格控制 [7],增強工作人員的責任心;尤其是要從采供血的各個細節(jié)入手嚴格規(guī)范血液采集、檢查、制備加工、儲存供應到用血全過程管理來確保血液質量,把好各道關卡,有效降低血液報廢率。讓無償獻血者的血液得到很好地利用,盡可能避免不必要的血液浪費是每個血液工作者應盡的義務,也是血站每個人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衛(wèi)生部.衛(wèi)醫(yī)發(fā)[2012]第85號,醫(y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S].2012.
[2]馬斌榮.?SPSS(PASW)17.0在醫(yī)學統(tǒng)計中的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3-108.
[3]劉穎,王雅卿,王黎,等.大連市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3):161-162.
[4]薛麗,謝波,劉嫦瑛,等.咸陽市無償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9):722-723.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血站技術操作規(guī)程[S].2012-02-24.
[6]高均翠.干化學法在無償獻血者ALT初篩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14):977-978.
[7] 熊志高,羅賢瑞,謝永玲.關于加強采供血機構冷鏈管理的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07,20(3):253.編輯/馮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