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比膽管結石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與開腹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1年2月~2014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84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以隨機分組法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膽總管切開纖維膽道鏡取石T管引流術(LCHTD)治療,對照組患者采用開腹手術(OCHTD)治療,對比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引流量、手術出血、并發(fā)癥等各項指標情況。結果 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引流量、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等各項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對比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臨床上針對膽管結石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具有著較好的手術效果。
關鍵詞:膽管結石;開腹手術;腹腔鏡;效果觀察
現代臨床中腹腔鏡技術日趨發(fā)展成熟,由此腹腔鏡下治療肝內膽管結石術也得到了臨床廣泛應用。本研究選取2011年以來于我院接受治療的42例膽管結石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定向實施了LCHTD術治療,為便于治療效果的觀察,特下設對照組患者42例,采用OCHTD治療,以對比分析法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差異作全面觀察,現將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2014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84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術前檢查均滿足肝內膽管結石手術標準。以隨機分組法將84例患者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每組42例。觀察組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27~73歲,平均年齡(42.3±5.2)歲;病程周期4個月~10年,平均(3.7±1.4)年,其中單純性膽管結石患者10例,合并性膽囊結石患者11例,肝外膽管結石患者12例,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9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41.8±5.0)歲;病程周期5個月~9年,平均(3.8±1.3)年,其中單純性膽管結石患者11例,合并性膽囊結石患者12例,肝外膽管結石患者9例,肝內外膽管結石患者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實施LCHTD術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實施氣管插管與靜脈復合麻醉;于臍部下緣穿刺構建人工氣腹,壓力保持12~15 mmHg,成功構建氣腹后置入腹腔鏡,從氣孔作CO2注入,內鏡監(jiān)測下構建第二、第三Tracor孔,作手術器械置入。于腹腔鏡下游離膽囊,以電凝鉤作肝十二指腸韌帶表面漿膜解剖,觀察膽總管,以長柄刀于膽總管前壁劃一小口,現膽汁以后作切口擴大,控制于2.5cm以內,作膽汁吸除后進行鉗取石,進而以纖維膽道鏡行碎石探查,用取石網進行碎石取出,切除膽囊,于膽總管內置入T型管,行膽囊切口縫合作腹腔沖洗,置管引流[1]。對照組患者采用OCHTD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實施氣管插管與靜脈復合麻醉;采取傳統的經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緣切口,直視下以高頻電刀切開腹壁,行膽囊常規(guī)切除、膽總管切開探查取石,進而作T管引流與腹腔引流,結束手術[2]。
1.3觀察指標 對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的手術用時、引流量、術中出血量、并發(fā)癥率等指標情況,作詳細對比分析。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作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差予以表示,組間差異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圍手術期情況對比 觀察組與對照組84例患者手術均告成功,觀察組手術時間(112.2±19.1)min,術中出血總量為(61.2±12.5)ml,引流量為(58.2±17.9)ml,平均術后住院時間為(4.6±2.2)d。對照組手術時間(122.2±22.1)min,術中出血總量為(178.4±52.6)ml,引流量為(127.2±38.7)ml,平均術后住院時間為(12.2±3.8)d。兩組手術時間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統計學意義,術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時間對比,存在顯著差異,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2.2手術并發(fā)癥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術中均未產生重要臟器損傷等較嚴重并發(fā)癥情況,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1例切口感染患者,其他患者切口愈合情況均告良好;2例患者出現膽漏情況,術后劇烈疼痛難忍患者2例,整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1.91%。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4例切口感染患者;3例患者出現膽漏情況,術后出現劇烈疼痛難忍患者7例,整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3.34%。兩組總并發(fā)癥率對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對比,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3討論
同傳統開腹手術對比,腹腔鏡手術優(yōu)勢在于其對患者創(chuàng)傷較小,可有效降低術中出血量,利于患者的預后康復??捎行p少術中臟器組織的擠壓、牽拉與翻動,患者術后腹腔臟器功能及腸道空能可較快恢復[3]。其次相比傳統開腹手術所需的10~20cm手術切口,腹腔鏡手術切口細微,能夠切實降低患者創(chuàng)傷,規(guī)避術后因傷口疼痛而無法活動的情況。
從本研究中觀察組與對照組兩組的手術時間來講,兩組無明顯差異,但是從術中出血量及術后引流量、并發(fā)癥、住院時間等指標來講,觀察組患者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由此也證明了相等手術條件、時間之內,腹腔鏡手術效果明顯優(yōu)于開腹手術治療膽總管結石患者的效果,具有著較好的臨床安全性和實用價值[4]。
參考文獻:
[1]龐元龍.膽道鏡對膽管結石的治療效果分析[J].激光雜志,2011,32(3).
[2]徐勇.膽囊結石合并肝外膽管結石手術效果分析[J].健康必讀,2013,12(9).
[3]孔靜.肝外膽管結石的微創(chuàng)治療及手術方法的選擇[J].中國內鏡雜志,2005,11(7).
[4]許沈南.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在肝內外膽道結石治療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4(5).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