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觀察和探討尿毒癥患者橈動脈組織學改變,并對患者動脈血管僵硬程度進行檢測,對橈動脈組織學變化和血管僵硬程度的關系性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診的尿毒癥患者72例作為研究觀察對象,同時選取同期健康體檢的對照組36例,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動靜脈內瘺術切取橈動脈段進行染色檢測血管結構變化等,應用免疫組化法進行彈性蛋白、骨橋蛋白表達情況的檢測,針對兩組受試者進行踝臂脈搏傳導速度的檢測和比較分析,對橈動脈組織學改變和動脈血管僵硬度得關系進行分析。結果 觀察組患者橈動脈多呈現明顯增生。尿毒癥患者踝臂脈搏傳導速度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在組織學因素中,踝臂脈搏傳導速度和中動脈厚度/內徑呈正相關,P<0.01;與內膜厚度/內徑、中膜α-SMA表達無明顯相關性,P>0.05。結論 尿毒癥患者橈動脈內膜多有明顯增生,但和動脈血管僵硬度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膠原蛋白增加、彈性蛋白減少和中膜的鈣化可能和動脈血管僵硬程度有密切的相關性。
關鍵詞:尿毒癥;橈動脈;組織學;動脈血管僵硬度;關系
尿毒癥患者發(fā)生血管病變是其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研究顯示,患者不僅存在大動脈的粥樣硬化改變和鈣化等改變,而且冠狀動脈、大腦中動脈等中等肌性動脈血管的病變風險也遠遠大于正常健康人群,而這正是導致尿毒癥后期血管病變死亡的重要因素[1]。尿毒癥患者動脈血管僵硬程度會明顯增加,而踝臂脈搏傳導速度則是能夠較好反映動脈僵硬程度的指標,此指標的增加為尿毒癥患者出現并發(fā)癥甚至死亡的關鍵預測因子[2],本研究針對尿毒癥患者進行橈動脈組織學改變和動脈血管僵硬度的關系進行研究和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就診的尿毒癥患者72例作為研究觀察對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30例,平均年齡(52.7±10.6)歲,其中原發(fā)疾病為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25例,糖尿病腎病患者22例,高血壓腎病患者20例,其他5例。同時選取同期健康體檢的對照組36名,其中男性25例,女性11例,平均年齡(53.2±9.7)歲,兩組受試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患者留取橈動脈標本,在一側上肢內瘺成形術中留取遠心端橈動脈0.5cm,沖洗后取1m3血管組織2塊進行血管組織透射電鏡觀察,其余組織進行染色觀察組織形態(tài),并對膠原蛋白表達情況進行觀察。采用免疫組化染色,應用適當比例的一抗彈性蛋白、骨橋蛋白、α-SMA,在4℃下保存過夜;滴加HRP標記相應二抗,DAB顯色,蘇木素復染色,應用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應用BP-203RPE II全自動動脈硬化檢測儀進行踝臂動脈脈搏傳導速度檢測。
1.3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性分析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差異性分析采用t檢驗,相關性采用多元回歸分析,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有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患者橈動脈組織學變化情況
2.1.1橈動脈內膜改變 觀察組患者中有73.6%患者存在橈動脈內膜明顯增厚,但多數不超過內徑,病變?yōu)榫鶆蛟龊?,無粥樣硬化斑塊,膠原蛋白分布較廣泛,多數細胞表達α-SMA,增生內膜包括平滑肌細胞、單核細胞、大量膠原纖維等,偶見血栓形成。
2.1.2橈動脈中膜改變 部分患者存在橈動脈中膜明顯增厚,在增厚的中膜中膠原蛋白表達明顯增加,其中有31.9%的患者存在動脈血管的鈣化,α-SMA表達較多,偶有局部減少,少數中膜平滑肌細胞染色質濃染,邊集,核膜消失,基質大量細胞碎片和凋亡微囊,基質中彈力纖維明顯減少,膠原纖維大量增生。
2.1.3橈動脈外膜改變 橈動脈外膜較厚,膠原蛋白明顯增加,少量肌成纖維細胞積聚,無炎癥細胞出現。
2.2踝臂脈搏傳導速度和橈動脈組織學改變的關系
2.2.1兩組受試者踝臂脈搏傳導速度比較情況 針對兩組受試者踝臂脈搏傳導速度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尿毒癥患者踝臂脈搏傳導速度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見表1。
2.2.2踝臂脈搏傳導速度和橈動脈組織學改變的關系情況 針對尿毒癥患者橈動脈組織學改變與踝臂脈搏傳導速度的關系進行探究結果顯示,在組織學因素中,踝臂脈搏傳導速度和中動脈厚度/內徑呈正相關,P<0.01;與內膜厚度/內徑、中膜α-SMA表達無明顯相關性,P>0.05。
3討論
尿毒癥為腎功能衰竭終末期,是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中等肌性動脈,如冠狀動脈和大腦中動脈等病變是導致尿毒癥患者發(fā)生死亡的重要因素,同時將其與動脈血管僵硬度的關系進行探討對早期預防和干預尿毒癥患者血管重構[3]。為探討尿毒癥患者橈動脈組織學改變,并對橈動脈組織學變化和血管僵硬程度的關系性進行分析,本研究選取四年來于我院就診的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觀察對象,同時選取同期健康體檢的對照組進行對比,尿毒癥患者經動靜脈內瘺術切取橈動脈段進行染色檢測血管結構變化等,應用免疫組化法進行彈性蛋白、骨橋蛋白表達情況的檢測,針對兩組受試者進行踝臂脈搏傳導速度的檢測和比較分析,對橈動脈組織學改變和動脈血管僵硬度得關系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尿毒癥患者橈動脈多呈現明顯增生,其踝臂脈搏傳導速度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在組織學因素中,踝臂脈搏傳導速度和中動脈厚度/內徑呈正相關,而與內膜厚度/內徑、中膜α-SMA表達無明顯相關性,研究提示,尿毒癥患者橈動脈內膜多有明顯增生,但和動脈血管僵硬度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膠原蛋白增加、彈性蛋白減少和中膜的鈣化可能和動脈血管僵硬程度有密切的相關性。
參考文獻:
[1]Mizobuchi M,Towler D,Slatopolsky E.Vascular calcification:the killer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J Am Soc Nephrol,2009,20:1453-1464.
[2]王宓,王梅,蘆麗霞,等.慢性腎臟病非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動脈僵硬度及其相關因素[J].中華腎臟病雜志,2009,25(4):277-281.
[3]閆鐵昆,林珊,賈俊亞,等.尿毒癥患者橈動脈組織學改變及其與動脈血管僵硬度的關系[J].中華內科雜志,2010,49(7):577-581.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