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計算機應用軟件》是一門非常實用的課程,《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教學可以把技術學習以及技術應用情景化進行有機地聯(lián)系和銜接,形成一種雙層情境觀。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按照三個階段的學習期,即模仿、應用和創(chuàng)新三個階段進行學習,從而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軟件》 " "雙層情境觀 " "教學方法
一、引言
在當今的計算機時代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和處理能力非常重要。在某種程度上,對于計算機的應用能力以及軟件技術的運用,都是計算機應用專業(yè)所需掌握的。計算機軟件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系統(tǒng)軟件,一類是應用軟件。本文所討論的是《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教學工作,主要是有針對性地講授計算機應用知識。
二、計算機應用軟件教學的一些誤區(qū)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計算機應用軟件》的教學主要采用的是講授法,以教師為中心進行講解軟件,然后對有關界面的各種情況進行介紹和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只能讓學生被動地模仿,阻礙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學習效果極其不理想,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沒有好好聽課,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也是照本宣科,雙方都沒有認真地對待課堂學習和教學。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在于,教師沒有認真根據(jù)此種課程的特點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深入講解和分析,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沒有科學性,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認真地學習。
目前,很多教學方法被引進新一輪的教學改革當中,例如,一些問題式教學方法和主體活動式教學方法,以及一些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等。這些教學方法在應用的過程中,很多計算機教師都沒有重視軟件的基礎知識應用,加上很多學生并不具備規(guī)定的操作技能和知識。先對教師和學生布置有關作業(yè)和操作技能的訓練,使得學生來不及學習有關技能和操作,從而對某些操作胡亂地點擊和嘗試操作。還有一些教師沒有把課堂和教學融為一體,在教學和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沒有深入的解決自身的實際操作問題的能力。而這所導致的后果往往是許多學生無法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融入學習和實際的操作中,且沒有實際動手操作能力,遇到新問題和困難往往會來手無措。
因此,在學習《計算機應用軟件》的同時,教師應把握住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各種情況,要善于解決學生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問題。尤其是針對復雜問題,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通過具體、形象的知識介紹,以及熟練的技能操作進行解決,避免出現(xiàn)學生在聽講的過程中一頭霧水,不知道如何操作和學習。
三、《計算機應用軟件》教學中的雙層情景分析
雙層情境教學法需要教師和學生高度配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運用從下到上一整套的教學理念,學生也要處于理想和沒有雜念的學習心態(tài)和情景中學習。在這樣的情境中,許多知識和教學操作技能都能得到較大發(fā)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要讓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點,對一些重要的操作技能要熟練掌握。這個階段可以稱之為技術學習情境化階段,此階段一般在課堂內進行。在技術學習情境化階段中,可以運用一些輔助的教學方法,如半成品加工方法,使學生把基礎打牢,熟練掌握計算機應用軟件的重點知識和技能,隨后再進行綜合性的任務訓練和操作。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運用計算機應用軟件教學中雙層情境觀中的技術應用情境化教學。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針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進行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情境技術應用,幫助學生從中完成有關項目,并做出一定程度上的創(chuàng)新。這個階段在學習中處于非常關鍵的一環(huán),主要是讓學生對技術性的技巧和應用進行加強學習和遷移性應用,幫助學生熟練掌握有關應用軟件的技術方法。這兩種學習階段是完整的、一體性的教學方法。
雙層情境教學方法具有很多優(yōu)點,能夠有效避免課堂課外教學中存在的難點,尤其是在課堂之外,學生容易遺忘知識的這一難點。這種教學方法能夠科學地使教學中逐漸地加深知識層次性和深入性,使學生在深入淺出的教學中學到扎實的知識。這是由于學生在技術學習情境化的過程中,對有關技術知識和操作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且在具體的學習中,充分調動了自身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加深了記憶和操作熟練程度。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的同時,學生在模仿中獲得了一定的認識,包括對技術的操作和知識點的感性認識。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實際的操縱和練習,能夠自己處理一些實際問題,一定程度上可以進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習。
四、雙層情境教學法在應用中注意的問題和教學案例
雙層情境教學方法主要應用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驗教學應用中。在應用技術學習情境化階段中,需要教師選取一些典型性的、精簡的任務進行講解和操作。這些任務是貫穿于應用軟件中的許多常見的典型技術知識和有關問題。教師通過對知識的擴容和有針對性地操作,也可省去大量教學效果不明顯的演示操作。例如,在講解Word文檔時,通常都會涉及很多word工作欄中的知識點,特別是一些行間距、首行縮進、圖文排版和分欄等一些問題,這些知識點所涉及的往往是概念性的問題。這時,教師可以通過試題的練習、問題等方式,讓學生熟練掌握有關知識;同時,對于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分章節(jié)和分目錄等方式進行測驗。
教師在針對學生技術學習情境中的一些任務進行選擇時,以及在選擇技術應用情境等有關問題的時候,要體現(xiàn)出一定的層次性。而技術應用情境中的問題往往會比技術學習情境中的問題要深入得多,且復雜得多。技術應用情境化的應用階段主要就是針對問題進行有效的學習和掌握,把學習置于問題中,在實際問題中發(fā)問和學習,在情境中進行解決。在這個學習階段,其目標主要在于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各個學科之間的實際問題,并從這些問題中得到有關解決方法和出路,能夠靈活地運用知識去解決新問題。
技術應用情境中的一些設計問題,要包含目標和角色,還要有對象和情境等一些因素。在進行有關設計中,一定要合理地處理這些問題,在處理目標時要根據(jù)問題的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目標,針對學生所扮演的角色,來選擇合適的問題。還要注意到問題的一些要求和背景,以及各種軟硬件的環(huán)境等。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們討論和回答,在學生自由組合的過程中,根據(jù)他們自身的興趣愛好,設定有關問題,教師要積極耐心地回答學生的提問。
五、結語
在計算機應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一些觀念,避免強調一些死記硬背和機械教育,要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觀念,科學引導學生學習并使學生主動參與操作和鍛煉。從而讓學生勤于動手動腦,培養(yǎng)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創(chuàng)新精神。雙層教學方法不僅有效解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難題,而且對于教師的授課非常有幫助,可以提升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的效果,使教師的勞動成果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
【參考文獻】
[1]黃純國, 習海旭.計算機應用軟件教學的“雙層情境”觀[J].現(xiàn)代教育技術, 2008(8):107-109.
[2]曾博文.計算機應用軟件教學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0, 06(23):6559-6560.
[3]劉艷.對高校計算機應用軟件教學的思考[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 2014, (5):108-109.
[4]王竝, 陳園園.情境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應用[J].常州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1, 10(5):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