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術前個性化疼痛護理對開胸術后疼痛的影響。方法 將120例行胸部擇期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術前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開展個性化疼痛護理,術后第3d由患者填寫\"患者疼痛認知及住院期間疼痛情況調查問卷\"統(tǒng)計每位患者的術后的心理、睡眠的影響等。比較兩組患者對術后的疼痛程度,所采取的疼痛控制行為及疼痛控制效果。結果 實驗組術后疼痛的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采取非藥物止痛法及選擇自控鎮(zhèn)痛泵、藥物鎮(zhèn)痛和主動疼痛呼叫的例數(shù)均多于對照組(P<0.05),術后12h、24h和48h疼痛分值均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疼痛對心理、睡眠的影響例數(shù)少于對照組(P<0.05),術后主動下床活動和主動進行深呼吸及咳嗽的例數(shù)多于對照組(P<0.05)。結論 術前個性化疼痛護理,可有效提高開胸患者的疼痛知識、態(tài)度及管理疼痛的能力,提高鎮(zhèn)痛質量,促進患者康復。
關鍵詞:開胸術;疼痛;護理;效果
疼痛是外科手術后最常見的癥狀,目前臨床上仍有50%~70%的患者術后疼痛得不到有效的緩解[1],而開胸術后疼痛不能有效控制,會導致患者不敢咳嗽、深呼吸、下床活動等,并可能導致患者痰液潴留,傷口愈合延遲,甚至慢性疼痛發(fā)生。為了加強開胸手術患者的疼痛知識,提高疼痛控制效果,2012年4月~2013年8月我們對60例開胸患者術前實施個性化疼痛護理,在疼痛認知度及術后康復方面與60例未實施疼痛護理的患者進行對比性研究,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納入標準 選取我科2011年2月~2013年10月胸外科收治的120例開胸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18~75歲?;颊邿o既往胸部手術史,均首次在全麻下行擇期手術。依據(jù)是否實施疼痛護理進行隨機分組,其中實施疼痛護理為實驗組,常規(guī)護理為對照組,兩組各60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手術方式、手術范圍、手術時間、文化程度、麻醉方式等經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1.2 排除標準 文盲,有胸部手術史,聽力、言語、精神、心理障礙,止痛藥物過敏史、酗酒和藥物成癮史、胸腔鏡手術或急診手術。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開胸手術常規(guī)護理方法。實驗組在開胸手術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開展個性化疼痛護理:①開胸手術患者術前疼痛評估:自患者入院開始,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個人資料、既往病史、疼痛的程度、疼痛的認知度及疼痛閾值等癥狀通過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準確的評價,做到盡可能詳細準確,在不打擾治療的前提下進行上述評估工作;②開胸手術患者心理疏導:根據(j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點結合術前評估資料,在術前通過與患者交談,給予相應的心理撫慰工作,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度及接受治療的依從性;③疼痛護理:自評估完成后,就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設計個性化疼痛護理方案,由統(tǒng)一培訓過的護士通過日常交談的方式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向患者講解胸部術后疼痛相關知識,術前1d上午進行常規(guī)術前宣教時通過播放圖文并茂的胸部術后疼痛知識PPT課件再次給患者及家屬實施疼痛護理:重點介紹疼痛的概念、幾種評估疼痛程度的簡單方法、疼痛可能引起的一些不良反應、常用的控制術后疼痛的藥物及其副作用;非藥物性緩解疼痛方法;術后常用康復鍛煉方法等,通過相互提問、示范、討論等形式,保證患者及家屬掌握要點,時間在40min左右。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方法
1.3.1 根據(jù)數(shù)字分級法(NRS)結合面部表情法對術后疼痛進行評分 數(shù)字疼痛分級法(NRS) 一種數(shù)字直觀的表達方法,0為無痛,10為最劇烈疼痛,讓患者自己圈出一個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數(shù)字,0:無痛;1~3:輕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睡眠);4~6:中度疼痛(適當影響睡眠,需用鎮(zhèn)痛藥);7~10:重度疼痛(影響睡眠,需用麻醉鎮(zhèn)痛藥)。
1.3.2 評價方法 以問卷調查的方法于術后第2d由研究者將\"患者疼痛認知及住院期間疼痛情況調查問卷\"發(fā)放給患者,評估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分值、所采取的疼痛控制行為,并比較術后疼痛對兩組心理(以患者出現(xiàn)焦慮、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為標準)、睡眠時間(以患者正常睡眠為標準)、主動下床活動的影響。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錄入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重復測量資料設計的方差分析,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VRS評分比較(表1) 表1顯示,兩組患者術后疼痛評分比較,實驗組術后12、24、48h不同時間點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采取的疼痛控制行為比較(表2) 表2顯示,試驗組術后主動報告疼痛的例數(shù)多于對照組,術后采取非藥物方法和使用藥物方法的例數(shù)均多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術后疼痛對心理、睡眠和活動的影響 表3顯示,兩組患者術后疼痛對心理、睡眠的影響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影響顯著降低,而主動下床的例數(shù)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影響顯著增加,其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近幾年來,疼痛已被作為\"第五生命體征\"來評估和處理。開胸術后疼痛程度在各種術后疼痛中尤為嚴重[2]。如何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盡可能降低開胸術后疼痛的程度及發(fā)生率,是目前臨床研究的熱點話題。 術前疼痛護理使患者知道術后疼痛是有害的,不應該忍耐,減少患者忍受疼痛的意愿以及對藥物副反應和成癮的擔憂[3],提高胸部手術患者對術后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認知度以及術后鎮(zhèn)痛的接受程度。本研究說明通過術前疼痛護理可以明顯糾正開胸患者對疼痛和疼痛控制認識的偏差。 術前疼痛護理可促進開胸手術患者積極采取疼痛控制方法,本研究顯示術后試驗組主動報告疼痛及采取的非藥物和藥物方法上均高于對照組。表明術前積極進行疼痛相關知識教育,增強了患者控制疼痛的欲望和能力,減輕了疼痛,提高了疼痛控制質量。而由于術后的鎮(zhèn)痛質量得到改善,試驗組術后對心理、睡眠影響的人數(shù)少于對照組;主動下床活動的例數(shù)多于對照組,證實了術前積極進行系統(tǒng)的疼痛護理能使患者對疼痛形成比較準確的認識,顯著提高患者對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認知度,減輕由于心理因素帶來的過度疼痛反應,從而減輕疼痛,提高開胸術后的鎮(zhèn)痛效果[3]。 總之,知識和態(tài)度決定行為,這個觀點已被行為學家Rokeach(1970年)證實[4]。本研究表明,術前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個性化的疼痛護理,能夠消除患者對疼痛和疼痛控制的認識誤區(qū),促使患者術后積極采取鎮(zhèn)痛方法,提高術后鎮(zhèn)痛效果,促進開胸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金海珍.手術后患者疼痛相關問題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上海護理,2007,7(1):17-19. [2]Gernet P.Postthoracotomy pain management problems[J]. Anesthesiol Clin,2008,26(2):355-367. [3]許慶珍,宋瑰琦,單麗梅,等.術前疼痛教育對開胸術后疼痛控制效果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10(10):1-4. [4]cmilan SC.對護士處置癌癥疼痛知識的調查[J]].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1,20(5):222-223.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