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是婦科常見的腫瘤,近年來存在發(fā)病率上升且發(fā)病年齡低齡化的趨勢,平均發(fā)病年齡為52.2歲[1],但5年生存率沒有明顯的提高[2],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手術治療和放療是傳統(tǒng)的治療手段,針對的是宮頸原發(fā)灶、宮旁三角區(qū)和區(qū)域淋巴結的治療,不能控制腫瘤周邊肉眼看不到的亞臨床轉移灶。近年來,隨著腫瘤化學治療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的迅速發(fā)展,宮頸癌的化學治療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重視。動脈化療作為綜合治療宮頸癌的手段之一,目前主要應用于宮頸癌手術和放療前的輔助化療、宮頸癌急性出血期的止血及中晚期、復發(fā)性宮頸癌的治療。作為一項新的有效治療宮頸癌的手段,宮頸癌的動脈化療在宮頸癌的治療中占著重要的地位。
1宮頸癌動脈化療的解剖學基礎
宮頸癌是一種局部進展型腫瘤,主要由子宮動脈供血,而且原發(fā)灶與局部浸潤灶均較長時間局限于盆腔內,這為宮頸癌的動脈灌注化療提供了可靠的病理學基礎。子宮動脈為髂內動脈的前干分支,沿骨盆側壁向下前行,穿越闊韌帶基底部至宮旁組織到達子宮外側約2 cm處,橫跨輸尿管至子宮側緣。此后分為上下兩支:上支分布于宮體、卵巢、輸卵管,下支分布至陰道。髂內動脈前支的其他分支供應宮旁組織的豐富血供[3-4]。這些解剖學結構的特征使得對髂前動脈前干及子宮動脈進行血管化療栓塞能夠得到較好的效果。
2宮頸癌化療的目的和適應癥
2.1宮頸癌動脈化療的目的 ①縮小瘤體,利于腫瘤的完整切除;②改善宮旁浸潤情況,為手術治療創(chuàng)造機會;③降低癌細胞的活力,消滅微小轉移灶,減少術中播散及術后轉移;④消除亞臨床病灶,減少復發(fā)的潛在危險;⑤有可能防止耐藥細胞株的形成;⑥化療后臨床和病理上的反應情況可以判斷預后,并為進一步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提供依據(jù)[5];⑦提高中晚期宮頸癌的綜合治療效果[6-7]。
2.2宮頸癌動脈化療的適應證 ①具有高危因素的局部晚期宮頸癌的術前新輔助動脈化療:如局部癌灶>4 cm、組織細胞分化不良等;②無法手術的中晚期宮頸癌的術前動脈化療,目的在于使部分病例獲得手術機會;③宮頸癌放療前或放療時的動脈化療;④宮頸癌急性出血時的止血;⑤對細胞分化不良患者,有助于殺滅周圍微小轉移灶,從而提高生存質量和存活率[8]。
3宮頸癌動脈化療的種類和途徑、方式
3.1宮頸癌動脈化療的種類
3.1.1術前新輔助化療 適用于組織細胞分化不良的惡性腫瘤和中晚期惡性腫瘤,在術前腫瘤組織血供豐富的情況下進行化療,治療效果好,使腫瘤體積縮小小,提高手術中病灶完整切除的幾率[9]。
3.1.2術后動脈化療 ①手術后動態(tài)的持續(xù)有效化療;②術后或放療后復發(fā)病例的治療。
3.1.3姑息性動脈化療 無法手術或放療后復發(fā)患者的姑息性治療。
3.1.4緊急性動脈化療 宮頸癌所致出血及放療后出血的治療[10-11]。
3.2宮頸癌動脈化療的途徑 動脈化療的途徑,可分為外科手術動脈化療和放射性血管介入治療。前者應用外科手術的方式完成動脈化療,多為髂內動脈插管灌注化療;后者則應用介入放射學技術完成髂內各級動脈置管,從而完成相應的灌注化療或栓塞等。
3.3宮頸癌動脈化療的方式
3.3.1動脈灌注化療 將抗癌藥物通過動脈血管注入到靶器官,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根據(jù)用藥方法的不同又可分為:一次性動脈灌注化療、間斷性動脈化療和持續(xù)性動脈化療等。
一次性動脈化療適用于:①中晚期無手術指征,但估計通過一次性動脈化療可以獲得手術機會的腫瘤患者;②具有手術指征,但腫瘤分化不良的腫瘤患者。
間斷性和持續(xù)性動脈化療適用于:①中晚期無手術指征,但估計需多次動脈化療才能獲得手術機會的腫瘤患者;②術后需要繼續(xù)動脈化療的患者。
動脈灌注化療的優(yōu)勢在于首過效應,即當抗癌藥物進入體內時首先接觸的組織器官優(yōu)先攝取藥物,從而產(chǎn)生最大的生物學效應。研究發(fā)現(xiàn):①在灌注后組織藥物濃度方面:動脈化療高于靜脈化療。②在用藥途徑方面:子宮動脈化療優(yōu)于髂內動脈化療。③在用藥量方面:隨著抗癌藥物劑量的升高,癌組織內抗癌藥物的量呈幾何倍數(shù)升高[8,12]。
3.3.2動脈灌注栓塞化療 如栓塞劑中吸附化療藥,稱為灌注栓塞化療術,否則稱為灌注化療栓塞術。近年來,許多學者還應用藥物載體如脂質體、藥物微球等包裹抗癌藥物,既阻斷血供,又可緩慢釋放化療藥物,并且顯著降低體循環(huán)的藥物濃度,減少全身化療毒性。日本學者Kato稱之為化療栓塞術(chemoembolization),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單純灌注化療癌灶縮小只能持續(xù)2~3 w,而栓塞化療可持續(xù)4 w以上,因此對于單純灌注化療患者,第二次治療應在首次治療后3 w內,而栓塞化療患者可選擇在4~5 w[13]。
3.4宮頸癌動脈化療的基本術式有 ①經(jīng)皮雙髂內動脈灌注化療/灌注化療栓塞術;②經(jīng)皮雙子宮動脈灌注化療/灌注化療栓塞術;③經(jīng)皮子宮動脈宮頸支灌注化療/灌注化療栓塞術;④經(jīng)皮血管內導管藥盒系統(tǒng)植入術。術中通常先造影觀察腫瘤的供血情況,計劃抗癌藥物的分配比例;完成子宮動脈下行支插管后應用總量1/3~1/2量的抗癌藥物進行灌注化療并栓塞;將導管退出下行支在子宮動脈主干進行灌注栓塞。如病變處于晚期,髂內動脈的其它分支參與供血時,將導管退至髂內動脈前干進行灌注,一般不栓塞。如果病期較晚,估計一次治療不足或術后需繼續(xù)動脈化療,則置入留置動脈導管藥盒系統(tǒng)。
4宮頸癌動脈化療的療效
Yamkawa等(1999年)針對局部IB2-ⅢB期宮頸癌應用動脈灌注化療,以120例非隨機使用傳統(tǒng)方法治療的宮頸癌患者作為對照組,術后病理檢查發(fā)現(xiàn),其盆腔淋巴結轉移率、宮旁轉移率、血管間隙受侵率和陰道受侵率均低于未行動脈灌注化療者,其結果分別為13.3%:54.2%、6.7%:43.8%、13.3%:60.4%、20%:41.7%。充分說明動脈灌注化療不僅能有效地縮小腫瘤的體積,使手術易于規(guī)范切除;而且還能消除或減少上述不良病理預后因素,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動脈灌注化療加手術者的5年生存率為80%,而未行動脈化療者僅為59.6%(P=0.004);對Ⅲb期患者動脈灌注化療加手術治療的療效也明顯優(yōu)于單純放療者[14]。W.Chaney等(1999)年對27名ⅢB-ⅣA宮頸癌患者使用5-FU動脈灌注化療聯(lián)合盆腔放療,平均生存時間為190個月,其中FICOⅢB患者5年生存率為41%,用單純靜脈化療聯(lián)合放療的同期患者5年生存率為33%[15]。Kobayashi K(2003年)34例宮頸腫瘤>4 cm使用動脈內新輔助化療,用MRI及病理評價療效,臨床有效率82%,42.9%的Ⅲ期患者獲得手術的機會。其結果證明動脈內新輔助化療術前應用能有效的縮小腫瘤[16]。Satoru Motoyama等(2004)對23例Ⅲa-Ⅳa期宮頸癌患者行高劑量PPPEC(經(jīng)皮骨盆灌注化療)。5年腫瘤無進展生存率為47%,5年生存率為74%[17]。Mizunok等(2005)對53例中期宮頸鱗癌患者行動脈內灌注新輔助化療,化療后42例患者行根治性全子宮切除術。5年生存率在Ⅰ期,Ⅱ期,Ⅳ期患者分別為71.5%,52.2%,0%[18]。
由上述研究可以顯示,對于各期的宮頸癌患者,動脈內化療都能對其提供有效的治療。
5宮頸癌動脈化療的方案
5.1常用藥物 鉑類藥物為婦科惡性腫瘤的基本藥物,且由于宮頸癌患者病灶局限,鉑類藥物動脈給藥優(yōu)于靜脈給藥,故以鉑類為基礎的化療方案在宮頸癌動脈化療中廣泛應用,亦證實有效可行。順鉑最為常用,應用的劑量范圍為50~120 mg/m2。但因其副反應較大,現(xiàn)逐漸有用卡鉑(CBP)替代的趨勢。單用CBP最佳劑量為300~400 mg/m2;其他常用的藥物有絲裂霉素、氟尿嘧啶、表柔比星、博來霉素、異環(huán)磷酰胺、紫杉醇、拓撲替康等。
5.2常用方案 宮頸癌目前無統(tǒng)一的化療方案。綜合文獻報道,常用的方案有①PVB方案:順鉑(DDP)50 mg/m2(或CBP400 mg/m2),長春新堿(VCR)1 mg/m2,博來霉素(BLM)25 mg/m2;②DDP+甲氨蝶呤(MTX):DDP50 mg/m2 (或CBP400 mg/m2),MTX100 mg/m2;③DDP+表柔比星(EPI):DDP60 mg/m2(或CBP400 mg/m2),EPI60 mg/m2;④DDP+BLM+異環(huán)磷酰胺(IFO)+美司納(Mesna):DDP50 mg/m2(或CBP400 mg/m2),BLM15 mg/m2,IFO5 g/m2,Mesna3 g/m2[19-20]。
綜上所述,宮頸癌的動脈化療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技術,現(xiàn)正被用于各種領域。這項技術能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用于癌癥的根治及緩解,且其全身的不良反應經(jīng)多項研究證明小于靜脈用藥,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但其局部的不良反應以及其對于腫瘤轉移的作用還處于探索階段,需要我們的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Jamal A,Thomas A,Murray T,et al.Cancer statistics, 2002[J].CA Cancer J Clin,2002,52:23-47.
[2]Kathleen N.Moore, Thomas J.Herzog,Sharyn Lewin,et al. Gold .A comparison of cisplatin/paclitaxel and carboplatin/paclitaxel in stage IVB, recurrent or persistent cervical cancer[J].Gynecologic Oncology,2007,104(3):572-579.
[3]蘇應寬,欒銘箴,湯春生,等.婦產(chǎn)科臨床解剖學[M].1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126-141.
[4]豐有吉,等.婦產(chǎn)科學[M].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0-11.
[5]泰敘建,王健民,等.中國臨床腫瘤學教育專輯[M].北京: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1:100.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