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價心理干預對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意義。方法 本文選取我院2013年1年期間120例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患者,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60例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輔以心理干預治療,治療后采用SAS和SAQ評分標準。結果 觀察組60例患者心理干預前后SAS評分,患者心理干預后焦慮明顯降低,與心理干預前具有顯著差異(t=1.98,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SAQ總分為(56.4±6.3)明顯低于觀察組(64.8±8.5),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結論 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心理問題常見而且嚴重,對其加以心理干預措施可以緩解患者的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利于疾病康復
關鍵詞:心力衰竭;冠心?。恍睦砀深A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顧名思義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甚至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導致的心臟病,冠心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幾大殺手之一,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在發(fā)達地區(qū)冠心病死亡率已經居于榜首[1]。研究表明,冠心病的患病受個體生理因素、外界因素、心理因素等多種因素影響[2],且一旦患病終身難以治愈,臨床治療過程中,有必要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干預,以配合患者治療,改善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文選取了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共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觀察組實施心理干預,對照組常規(guī)治療,比較兩組治療結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均選自我院2013年1月~12月1年期間,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型冠心病患者共120例作為研究對象,120例患者病情均符合國際衛(wèi)生組織和心臟病學會對冠心病的臨床診斷標準,經過心電圖、造影等影像技術檢查,確診為患有冠心??;心力衰竭診斷依照Frnmingham標準[3]。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齡為(45.3±3.2)歲,年齡33~82歲;對照組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齡為(46.8±2.3)歲,年齡38~78歲,兩組患者中45~55歲患者共63例(52.5%),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身體狀況、生理機能等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相同的藥物治療,對于嚴重焦慮的患者適當給予谷維素,3次/d,10mg/次,配以安定,2次/d,5mg/次,也可以給予多慮平,3次/d,8mg/次,對于病情不同患者可酌情增加或減少劑量。
對照組:除給予和觀察組相同藥物外,只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給予和對照組相同的藥物和常規(guī)護理外,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給予心理干預治療:①與患者進行交流,護理人員跟患者進行交流,要有熱情、耐心,要讓患者覺察到護理人員的真誠,與其進行深度交流,講解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相關知識,告之樂觀積極的心情對于冠心病治療具有非常大的幫助,并耐心解答患者或家屬疑問,針對不同患者采用不同方式進行心理開導,引導患者積極樂觀面對疾病,樹立堅強的信心戰(zhàn)勝疾?。虎谌艋颊咔榫w消極,對待疾病比較悲觀,護理人員應結合心理疏導和心理治療,同時輔以一些娛樂措施,如體育鍛煉、聽娛樂音樂及看積極影像等;③因人而異,根據(jù)不同患者心理及性格特征的差異性,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預方法,引導患者摒除不良心理及行為習慣,建立正確科學的心理衛(wèi)生狀況及行為習慣;④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習慣,經常進行適度體育訓練,利用豐富的生活陶冶生活。
1.3療效診斷標準 分別對兩組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前后進行SAS評定和SAQ評定。
1.4統(tǒng)計分析 應用 SPSS1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 結果
表1所示為觀察組60例患者心理干預前后SAS評分,患者心理干預后焦慮明顯降低,與心理干預前具有顯著差異(t=1.98,P<0.05)。
表2為兩組患者治療前后SAQ評分,對照組患者治療后SAQ總分為(56.4±6.3)明顯低于觀察組(64.8±8.5),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
3 討論
根據(jù)臨床多年調查,發(fā)現(xiàn)冠心病患者多是性格外向,情緒不穩(wěn)定,易激動,易動怒,喜好感情用事,而在生活習慣方面,冠心病患者多是生活不規(guī)律。暴怒、焦躁、情緒激動、抑郁等情緒易促發(fā)冠心病、心絞痛,飲食、作息的不規(guī)律,容易促生高血壓、高血脂,誘發(fā)心血管疾病。本文選取我院2013年1年期間120例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患者,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60例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輔以心理干預治療,治療后采用SAS和SAQ評分標準,發(fā)現(xiàn)觀察組60例患者心理干預前后SAS評分,患者心理干預后焦慮明顯降低,與心理干預前具有顯著差異(t=1.98,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SAQ總分為(56.4±6.3)明顯低于觀察組(64.8±8.5),具有顯著差異性(P<0.05),說明治療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給予心理干預治療非常有意義的。
綜上所述,長期吃飯口味重,情緒處于緊張狀態(tài),大腦皮層容易發(fā)生紊亂,血壓和血脂都容易升高,極易形成冠心病。因此,心力衰竭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少鹽少油、正常作息、調整好人際關系、萬事沉著冷靜、不動怒、不感情用事、調整心情、不焦躁、不動怒、采用積極態(tài)度生活、注意體育鍛煉、有信心抵抗疾病。
參考文獻:
[1]夏麗娜. 住院冠心病患者應對方式及焦慮、抑郁狀態(tài)調查研究[D].吉林大學,2013.
[2]謝聰,羅捷,彭香淑. 心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09:1239-1240.
[3]易文,任瑞慶,姚秀萍. 社區(qū)門診冠心病患者的精神衛(wèi)生狀況以及心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探討[J]. 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13,04:11-12.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