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在毒熱熾盛型盤狀紅斑狼瘡中采用犀角地黃湯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09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0例毒熱熾盛型盤狀紅斑狼瘡患者,將患者平均分成兩組,單獨使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療對照組患者,同時使用雷公藤多甙片和犀角地黃湯治療觀察組患者,對比兩種治療方法的效果。結果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6.7%,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7%。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7%。觀察組的不良反應較少于對照組。結論 同時使用雷公藤多甙片和犀角地黃湯治療毒熱熾盛型盤狀紅斑狼瘡患者的療效較佳,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犀角地黃湯;毒熱熾盛型盤狀紅斑狼瘡;療效
盤狀紅斑狼瘡有三種類型,分別是氣虛下陷型、陰虛陽亢型、熱毒熾盛型[1]。本次研究重點研究毒熱熾盛型盤狀紅斑狼瘡,治療方法是同時使用雷公藤多甙片和犀角地黃湯,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的研究對象是2013年09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0例毒熱熾盛型盤狀紅斑狼瘡患者,15例對照組中,男7例,女8例,年齡18歲~52歲,平均年齡為(32.6±6.6)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病程為(1.1±0.5)年。15例觀察組中,男8例,女7例,年齡17歲~50歲,平均年齡為(32.9±6.2)歲。病程3個月~2.5年,平均病程為(1.1±0.2)年。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病程長短、年齡結構、性別構成等資料無顯著性(P>0.05),可比性較強。
1.2 方法 單獨使用雷公藤多甙片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對照組患者大約50mg的強的松,患者在清晨服用,等到患者的病情穩(wěn)定后將強的松的服用量減少,并給予患者雷公藤甙片大約30mg,口服3次/d[2]。同時使用雷公藤多甙片和犀角地黃湯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患者犀角地黃湯,藥方如下:20g板藍根、10g丹參、15g蒲公英、10g紅花、10g桃仁、20g大青葉、15g丹皮、15g芍藥、25g水牛角、30g生地[3]。用水煎服,患者服用2次/d。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2.0軟件包處理患者的數(shù)據(jù),使用t進行檢驗,用 x±s表示計量,P<0.05則被認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6.7%,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治療效果不良反應對比 對照組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總共有4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7%。觀察組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的總共有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7%。觀察組的不良反應較少于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在中醫(yī)學上,盤狀紅斑狼瘡的發(fā)病機理是熱毒熾盛、氣滯血瘀、經(jīng)脈阻滯[4]。熱毒熾盛型盤狀紅斑狼瘡得到特點是顏色鮮紅,呈團塊狀,并伴有便秘、口苦、心煩易怒等癥狀。熱毒熾盛型盤狀紅斑狼瘡的治療方法應用解毒化斑、清熱解毒為主。犀角地黃湯中的水牛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清心的作用。芍藥、丹皮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清熱的作用。丹參、板藍根、大青葉都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蒲公英、紅花、桃仁能夠解毒散結、活血化瘀。整個藥方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的作用,在熱毒熾盛型盤狀紅斑狼瘡的治療中獲得良好的效果[5]。雷公藤多甙片的活性物質很多,同時具有抗炎和調節(jié)免疫功能的作用,并且能夠治療風濕性關節(jié)炎、腎炎等疾病。同時使用雷公藤多甙片和犀角地黃湯治療熱毒熾盛型盤狀紅斑狼瘡的療效顯著。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6.7%,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6.7%。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7%。觀察組的不良反應較少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同時使用雷公藤多甙片和犀角地黃湯治療毒熱熾盛型盤狀紅斑狼瘡患者的療效較佳,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胡曉艷,董琛,陸東慶,等.歸芪地黃湯聯(lián)合糖皮質激素治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4,1(30):214-215.
[2]秦峰,王長松,晉光榮,等.犀角地黃湯對大鼠腦出血急性期Bcl-2,caspase-3,TNF-α,IL-6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3,8(10):321-321.
[3]吳國琳,李天一,韓詠梅,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中醫(yī)辨證與疾病活動指數(shù)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2,9(25):720-721.
[4]賈敏,張征,劉建輝,等.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栓形成與抗β2-糖蛋白Ⅰ抗體、狼瘡抗凝物的聯(lián)合檢測臨床意義[J].臨床薈萃,2013,5(23):555-556.
[5]梁衛(wèi),張麗玲,陸燕.清熱化瘀滋陰法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外周血淋巴細胞bcl-2mRNA表達的影響[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4(14):366-367.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