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基于網絡俱樂部的骨質疏松(OP)健康教育的應用價值。 方法 2011年3月~2013年9月,招募190例門診OP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實施電話OP健康教育,實驗組實施基于網絡俱樂部的OP健康教育。實施12個月后評價兩組患者的認知水平、自我效能、健康行為、骨密度(BMD)、骨折發(fā)生率、焦慮抑郁和滿意度。 結果 實施12個月后,實驗組認識水平和自我效能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實驗組每日食物鈣攝入量和承重運動時間較對照組多,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用藥堅持性和安全防范程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P<0.01);實驗組BMD提高率較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骨折發(fā)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焦慮和抑郁水平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對交流狀態(tài)、交流時間、癥狀控制、信息支持和社會心理支持的滿意度以及總體滿意度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基于網絡俱樂部的OP健康教育能有效影響患者的知識、效能和行為,進而有效提高患者的BMD,且能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心理,從而獲得很高的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骨質疏松癥;網絡;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R473.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5)20-0128-06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a online club on osteoporosis
ZHOU Yanyan1 LI Ruohe1 CHEN Xiaoping1 LIN Chuyong1 YOU Jiongming1 CHEN Weikai1 XU Hongbo2 GU Yechun1 XU Bing1
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e Affiliated Wenzhou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of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325000, China;2.The Nursing School of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Wenzhou 3250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a online club on osteoporosis(OP). Methods 190 outpatients with OP from March 2011 to September 2013 were recruited, the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health education by telephone,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a online club. After twelve-month health education,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from knowledge, self-efficacy, behavior, bone mineral density(BMD), fracture incidence,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atisfaction. Results After twelve-month health education, the knowledge level and self-effica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ot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or P<0.01). The daily calcium intake by food and exercise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more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 The compliance with medication and safety precau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oth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or 0.01). The increase rate of BMD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fracture incidence(P>0.05).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ligh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satisfaction with communication state, communication time, sympto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upport and psychosocial support and the general satisfa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 Conclusion For outpatients with OP,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a online club on osteoporosis(OP) has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OP knowledge, self-efficacy and behavior, can improve their BMD effectively, can alleviate their negative psychological, and is appreciated highly by them.
[Key words] Osteoporosis; Online; Health education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全身性骨病,主要特征為骨量低下,骨微結構破壞,引起骨脆性增加,進而容易發(fā)生骨折[1]。國際OP基金會的數據顯示:在50歲以上人群中,約1/3女性和1/5男性受OP危害[2]。發(fā)生OP后,約30%女性和16%男性會經受骨折的痛苦[3]。OP骨折不僅會造成高昂的治療費用,還會造成很高的致殘和致死率,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研究證實,健康教育可以通過改變OP患者的知信行,促使患者建立健康、正確的生活方式,消除可控危險因素,減少骨折的發(fā)生,降低OP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2-5]。OP健康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有研究通過家庭訪問進行[4],也有研究通過電話交流進行[5]。顯然,前者的實施會受制于距離因素,后者會受制于信息形式單一和通話費用等因素。網絡交流則不僅不會受到距離限制,而且信息形式多樣以及不會增加費用(一般以年費形式固定)。本研究招募OP患者后成立俱樂部,通過網絡實施健康教育,效果較為滿意,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1.1.1 招募和分組 本研究將OP自我效能總分[8]作為主要評價指標,預實驗中健康教育實施后對照組(電話健康教育組,30例)得分為(77.16±11.51),實驗組(網絡健康教育組,30例)為(82.91±11.17)。擬使兩組樣本量一致,參照公式 n1=n2=2[(tα+tβ)s/d]2[6]計算,兩組均需樣本量約為82例??紤]約有15%的退出率,因此擬每組招募95例,兩組共190例。2011年3月~2013年9月完成招募工作,利用隨機數字表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
1.1.2 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在我院門診就診的患者;②符合原發(fā)性OP的診斷標準[1];③有家用網絡設備,并熟悉網絡交流(包括在家人協助下);④有正常理解能力;⑤同意參加,并接受隨機分組。排除標準:①已發(fā)生脆性骨折;②擬住院或曾住院接受OP治療;③有心、肺或其他系統嚴重疾??;④有精神疾病史或藥物依賴史;⑤聽力或視力不佳,不能正常交流。
1.1.3 基礎資料 對照組男36例,女59例,年齡50~65歲,平均(58.6±4.2)歲;實驗組男40例,女55例,年齡53~64歲,平均(59.1±3.7)歲。兩組間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體質指數、OP病程、OP分型及骨密度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教育方法 本研究成立3個實施小組,每組由1名專科護士和1名??漆t(yī)生組成。??谱o士負責實施健康教育;專科醫(yī)生作為顧問,研究前對??谱o士進行規(guī)范培訓,如OP理論知識及健康教育方法等,實施時,在必要的情況下提供專業(yè)的診療意見。每個小組負責1/3實驗組和1/3對照組患者的健康教育。
A實驗組 (1)成立網絡俱樂部,①成立管理團隊:本研究負責人作為網絡俱樂部的負責人和協調人,3個實施小組人員作為具體管理者,共同組成樹狀管理團隊,即本研究組。②信息技術培訓:聘請本院信息科技術人員對本研究組進行網絡信息技術使用的深入培訓,并幫助設計1款患者電子檔案管理的簡易軟件。③建立電子檔案:由??谱o士將患者的基本資料(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生活習慣等)和病歷資料(包括OP和基礎疾病等)錄入電子檔案,由專科醫(yī)生進行審核和指導。由本研究組委托的護士完成評價指標的基線評價。(2)實施網絡健康教育,由??谱o士利用QQ對患者進行一對一個體教育。時間:一般在18:00~21:00。頻率:第1個月每2周1次,從第2個月起每個月1次。具體內容包括:①信息支持:使用文字、圖片及視頻等資料,詳細講解OP的病因、危險因素、臨床表現、診斷及防治方法等。②用藥指導:一般方案為碳酸鈣D3片(鈣爾奇600+D)1#/d,骨化三醇膠丸(0.25~0.50)μg/d,阿侖膦酸鈉片70 mg/周。由??漆t(yī)生根據患者病情、經濟狀況及依從性等酌情調整治療方案。健康教育時,??谱o士首先了解服藥的基本情況,然后在必要時通過實時視頻進一步核實用量用法是否正確(必要時指導糾正),提醒注意事項(如阿侖膦酸鈉片在每周固定時間清晨空腹服用,用約250 mL清水伴服,半小時內不能進食或服用其他藥物),最后再通過分享成功案例,鼓勵患者配合治療。③飲食指導:建議多吃含鈣和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例如牛奶、豆類、雞蛋、蝦皮、海帶、海魚及動物肝等;建議不喝濃茶、咖啡及碳酸飲料等。教育前將相關食物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制作成詳細的電子清單,教育時配合使用,以加深患者印象,教育后以文件形式傳送給患者,以備日后隨時查閱參照。④生活指導:強烈建議戒煙戒酒;建議堅持曬太陽,每天30 min左右;由??漆t(yī)生根據患者的生理狀態(tài)和運動機能推薦合適的運動方式,如蹬踏運動、快走、慢跑、太極拳及啞鈴操等,每天至少30 min,每周至少3 d(強度以運動后有肌肉酸脹感和疲憊感、次日能緩解為宜)。使用視頻、圖片以及文字等資料詳細說明各項建議的意義,促進患者更深入地理解,從而提高其依從性,同時演示運動的正確方式和強調注意事項,使患者能正確規(guī)范地進行運動。⑤安全防范:建議保持家中地面干燥,以防止滑倒,在公共場所,則要注意觀察地面是否濕滑,最好穿具有防滑功能的鞋;上下樓梯或汽車時要抓穩(wěn)扶手;洗澡、上廁所以及起床等活動時,要在站穩(wěn)后再移動腳步;行動不便者可用拐杖輔助,最好有專人陪護。使用視頻、圖片以及文字等資料,生動演示安全防范措施的正確實施方法,幫助患者理解和掌握,同時播放幾個反面例子,以使患者吸取他人教訓,提高自我警惕。⑥心理輔導:通過實時視頻和患者面對面地進行交流,一方面讓患者充分宣泄不良情緒,另一方面通過仔細傾聽來判斷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如果患者對康復缺乏信心,則耐心和詳細地為患者分析病情,并說明當前治療的作用和強調病情已發(fā)生的好轉。另外,鼓勵患者通過QQ群和恢復良好的患者進行在線交流,開展同伴互助教育,使其獲取康復經驗的同時,也可以增強康復信心。必要時帶領患者進行放松訓練,如音樂療法和情感呼吸等。由??漆t(yī)生和本研究組聘請的營養(yǎng)科、康復科醫(yī)生利用QQ群每個月1次進行OP知識講座、成功病例介紹、接受在線咨詢以及組織主題討論,以促進患者對OP知識的掌握,提高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實施的正確性和自覺性。由??谱o士利用QQ群,每周1次提醒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實施,以及通知復診時間和活動安排。(3)隨時聯系:若患者有任何和OP相關的問題,隨時可以通過QQ/E-mail聯系??谱o士。每天18:00,??谱o士會集中回復,必要時請??漆t(yī)生進行指導。
B對照組 由??谱o士通過電話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頻率及時間和實驗組相同。具體內容包括:①信息支持:根據患者原有OP知識量,個體化補充講解OP理論知識。②用藥指導:治療方案的制定原則同實驗組。專科護士了解服藥情況,必要時指導。③飲食指導:指導原則同實驗組。??谱o士將相關食物的名稱編輯成短信,發(fā)送給患者。④生活指導:指導原則同實驗組。??谱o士口頭說明各項措施的意義。⑤安全防范:防范原則同實驗組。專科護士口頭說明各項措施的意義和注意事項。⑥心理輔導:專科護士通過傾聽來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必要時采取干預措施,如為患者分析病情,肯定患者取得的治療效果,以及鼓勵患者進一步配合治療等。⑦每月1次,由??漆t(yī)生和本研究組聘請的營養(yǎng)科、康復科醫(yī)生提供電話在線咨詢。⑧??谱o士通過短信每周1次提醒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實施,以及通知復診時間和活動安排。⑨若患者還有任何和OP相關的問題,隨時可以利用短信聯系專科護士。??谱o士也會集中回復。
1.2.2 評價方法 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3個月、6個月、12個月后,評價兩組患者的OP知識水平、OP自我效能、每日食物鈣攝入量、每日承重運動時間、安全防范程度、骨密度、疼痛、焦慮和抑郁;健康教育3個月、6個月、12個月后,評價兩組患者的用藥堅持性、骨折發(fā)生率和滿意度。評價工作由兩名接受本研究組委托的??谱o士獨立完成,各負責1/2對照組和1/2實驗組患者。(1)OP知識水平:采用Kim等設計的OP知識問卷的中文版[7]評價OP患者的OP知識水平。該問卷的克朗巴赫α系數為0.83~0.87。該問卷包括OP危險因素、運動知識以及鈣知識等3個維度,共26題。每題回答正確計1分,回答錯誤計0分。得分最高為26分,最低為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OP知識水平越高。(2)OP自我效能:采用Horan等設計的OP自我效能量表的中文版[8]評價OP患者的OP自我效能。該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數為0.90~0.94。該量表包括運動效能和鈣效能等兩個維度,共12題。采用直線法計分,即從完全沒有信心到完全有信心,分別計0~10分。各維度得分和總分為所含條目的平均分乘以10,即分數范圍為0~10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對實施OP預防措施的信心越強。(3)OP健康行為:①參照李森等[9]的方法評價OP患者的每日食物鈣攝入量和承重運動時間。②采用Likert 3級法評價OP患者的用藥堅持性,即完全遵從醫(yī)囑服藥為完全堅持,用藥間隔≤1個月為部分堅持,用藥間隔>1個月為不堅持[10]。③采用Likert 3級法評價OP患者的安全防范程度,即完全防范、部分防范和不防范。(4)骨密度和骨折發(fā)生率:采用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XA)測定患者腰椎1~4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變化率=(教育后BMD-教育前BMD)/教育前BMD ×100%。統計發(fā)生脆性骨折的患者例數,計算骨折發(fā)生率。(5)焦慮和抑郁:采用Zung設計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DS)[11]評價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程度。此兩個量表均含20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法計分,即從無、有時、經常、持續(xù),分別計1~4分。全部條目的總分乘以1.25后再取整數,即為量表的標準分。標準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焦慮及抑郁程度越重。(6)滿意度:采用自制遠程健康教育滿意度量表評價患者對遠程健康教育的滿意度。該量表的條目內容效度指數為0.875~1,各維度的克朗巴赫α系數為0.85~0.93。該量表包括交流狀態(tài)、交流時間、交流方便、癥狀控制、信息支持、社會心理支持、支出費用和總體滿意度等8個維度,共26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法計分,即非常不贊同、不贊同、一般、贊同、非常贊同,分別計0~4分。所含條目的平均分即為維度的分數。得分越高說明患者對遠程健康教育的滿意度越高。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直接呈送本研究組委托的兩名統計學專家進行處理。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其中正態(tài)計量資料采用(x±s)描述,兩組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兩組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兩組等級資料比較采用Wilcoxon W秩和檢驗。健康教育實施12個月后,因患者失訪、拒絕接受教育或評價、因住院治療或其他原因錯過3次及以上健康教育等,對照組有13例退出研究,實驗組有9例。按照意向性治療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12]原則處理退出患者的數據,即以退出前最近1次所測數據作為退出患者的最終數據(若退出前有指標尚未作1次評價,則以未退出者的平均數代替)。一旦骨折發(fā)生即認為該患者完成研究,骨折患者的數據亦按ITT原則處理。統計骨折發(fā)生率時不納入退出患者。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OP知識水平比較
教育前,兩組間3個知識維度得分和總分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育12個月后,兩組的3個知識維度得分和總分均較教育前提高,差異均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的3個知識維度得分和總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均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2.318、2.980、4.801、5.277,P=0.022、0.003、0.000、0.000)。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OP自我效能比較
教育前,兩組間2個效能維度得分和總分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育12個月后,兩組的2個效能維度得分和總分均較教育前提高,差異均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的2個效能維度得分和總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均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2.427、2.948、3.421,P=0.016、0.004、0.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OP自我效能比較(x±s)
注:與本組教育前比較,**P<0.01;兩組教育后比較,△P<0.05,△△P<0.01
2.3 兩組患者的OP健康行為比較
教育前,兩組間每日食物鈣攝入量、承重運動時間和安全防范程度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教育12個月后,兩組的每日食物鈣攝入量和承重運動時間均較教育前增多,安全防范程度較教育前提高,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的每日食物鈣攝入量和承重運動時間均較對照組多,用藥堅持性和安全防范程度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t=5.291、3.028,Z=-2.565、-2.737,P=0.000、0.003、0.010、0.006)。見表3。
2.4 兩組BMD和骨折發(fā)生率比較
教育前,兩組間BMD的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教育12個月后,兩組的BMD均較教育前提高,差異均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的BMD提高率較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156,P=0.032);實驗組的骨折發(fā)生率為3.49%,對照組為7.32%,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21)。見表4。
2.5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比較
教育前,兩組間SAS和SDS得分的差異均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教育12個月后,兩組的SAS和SDS得分均較教育前低,差異均具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實驗組的SAS和SDS得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2.368、-2.109,P=0.019、0.036)。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況比較(x±s,分)
注:與本組教育前比較,**P<0.01;兩組教育后比較,△P<0.05
2.6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教育12個月后,實驗組的交流狀態(tài)、交流時間、癥狀控制、信息支持以及社會心理支持等5個維度得分和總體滿意度得分均較對照組高,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間交流方便以及支出費用等2個維度得分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3 討論
健康教育是OP綜合防治的關鍵。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們的OP知識,增強人們的OP信念,促使人們建立健康的行為方式,從而可以消除危險因素,預防OP的發(fā)生和阻止OP的發(fā)展[2]。OP健康教育在國內正受到日益廣泛的關注,有關OP健康教育的研究得到了陸續(xù)的開展,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如林華等[13]通過OP知識講座、OP問題咨詢和OP教育資料發(fā)放,使OP高危人群的飲食、運動及生活方式得到了積極的調整,BMD也隨之得到增加;楊霏等[14]對OP患者進行健康教育,1年后發(fā)現健康教育能有效增加OP患者的BMD,降低血清BGP和uPYD/Cr等生化指標,降低脆性骨折的發(fā)生率。本研究對OP患者分別實施12個月的基于網絡俱樂部的OP健康教育和電話OP健康教育,發(fā)現前者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的OP知識水平和OP自我效能,改善患者的行為方式,有效增加患者的BMD,明顯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從而獲得患者更高的滿意度。
3.1 基于網絡俱樂部的OP健康教育能更有效地影響OP患者的知識、效能和行為
本研究使用OP知識問卷和OP自我效能量表在教育前和教育后分別評價兩組OP患者的OP認知水平和OP自我效能,結果顯示基于網絡俱樂部的健康教育較電話健康教育能更有效地提高OP患者的認知水平和自我效能。這和肖玉葉等[15]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該研究通過QQ群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糖尿病防治知識的宣教,發(fā)現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網絡組認知水平提高更多可能是因為:①患者對網絡交流更滿意,護患雙方的交流時間更長;②網絡信息支持形式更多樣,使用文字、圖片及視頻等;③網絡信息支持內容可以拷貝、傳送和保存,可供患者隨時查閱。網絡組自我效能提高更多可能是因為:認知水平提高,即對疾病認識更全面和更深刻,會自然促進患者自我效能的提高。
本研究在教育前和教育后分別評價了兩組OP患者的每日食物鈣攝入量、承重運動時間和安全防范程度,教育后評價了用藥堅持性,結果顯示基于網絡俱樂部的健康教育能更有效地影響OP患者的健康行為。這可能是因為:網絡健康教育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認知水平和自我效能,進而影響行為;網絡交流更充分和全面,使患者對護士產生更多的信任,進而影響患者的依從性。肖玉葉等[16]對社區(qū)高血壓病患者進行網絡健康教育,結果患者對飲食、運動及用藥的依從性得到了明顯提高,這和本研究的觀點基本一致。
3.2 基于網絡俱樂部的OP健康教育能更有效地增加OP患者的BMD
本研究發(fā)現,經健康教育后網絡組患者的BMD提高率較電話組患者的高,說明基于網絡俱樂部的健康教育能更有效地增加OP患者的BMD。這顯然是因為網絡健康教育可以更有效地提高OP患者對OP的認知水平和自我效能,進而可以更積極地影響OP患者的健康行為,如更注意選擇含鈣豐富的食物,提高每日食物鈣的攝入;更注重運動鍛煉,提高每日承重運動時間;用藥堅持性更高。這和孫桂青等[17]研究的觀點基本一致,該研究對OP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也發(fā)現提高認知和改善行為可對BMD產生積極的影響。
3.3 基于網絡俱樂部的OP健康教育能更有效地減輕OP患者的焦慮和抑郁
本研究結果顯示,教育后網絡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程度均較電話組患者的低,說明基于網絡俱樂部的健康教育能更有效地減輕OP患者的焦慮和抑郁。這可能是因為:①通過網絡可以實現面對面的實時視頻交流,護士可以從聲音、表情及動作等多個信息層面更準確地判斷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就能進行更適當的心理干預;患者也能從多個信息層面更多地感受到護士的關心,這樣就能更加信任護士,從而提高心理干預的效果。②通過網絡可以實現更多形式的心理支持,如建立QQ群,讓患者汲取“成功者”的經驗,增強對康復的信心;通過音樂療法和情感呼吸等訓練使患者身心得到放松;方便家屬同時接受教育(有時也需要家屬協助),從而使家屬能更好地理解、支持和督促患者。③網絡健康教育更好的信息支持和癥狀控制也有助于更好地消除患者的負面心理。本研究有關網絡健康教育能更有效地進行心理輔導的觀點和黃曉燕等[18]是基本一致的,該研究組為乳腺癌術后患者提供網絡專家咨詢和網絡主題討論等,成功減輕了患者的抑郁程度。
3.4 基于網絡俱樂部的OP健康教育能獲得更高的OP患者滿意度
本研究還發(fā)現,網絡組患者對交流狀態(tài)、交流時間、癥狀控制、信息支持以及社會心理支持等5個方面的滿意度以及總體滿意度更高。①在交流狀態(tài)方面,網絡組患者較電話組患者更滿意護士能夠仔細地傾聽和講解,能夠讓患者自由地表達,從而更信任護士,這可能是因為網絡組護患雙方可以通過聲音、表情和動作來進行全方位的表達,使溝通更加順暢和充分。②在交流時間方面,網絡組患者較電話組患者更滿意護患雙方擁有足夠的表達時間,這可能是因為網絡資費常以年費固定,而電話資費常隨通話時間增加,因此電話組的交流時間會受到資費的限制。另外,也可能和交流狀態(tài)及交流內容有關。③在癥狀控制方面,網絡組患者較電話組患者更滿意護士能夠了解患者的不適、分析原因以及提供處理方法,這可能是因為通過網絡交流護士可以更全面和正確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從而可以給出更合理的處理方法,另外更多的患者信任也可以獲得更好的患者依從性,從而使處理方法獲得更好的療效。④在信息支持方面,網絡組患者較電話組患者更滿意護士讓患者充分了解了有關疾病和診療的信息,這可能是因為網絡信息支持的內容和形式更豐富多樣。本研究的觀點和肖玉葉等[15]和黃曉燕等[18]是一致的。⑤在社會心理支持方面,網絡組患者較電話組患者更滿意護士能夠理解患者的憂慮、了解患者的需求以及給出合適的建議,幫助患者獲得平靜和信心,這可能是因為通過網絡護患雙方可以進行更好的交流,建立更多的信任,護士也可以更正確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進行更多形式的心理輔導,從而獲得更好的心理支持效果。⑥網絡組患者較電話組患者總體滿意度更高,這可能是以上5個方面共同的體現。網絡健康教育可以獲得患者很高的滿意度,已得到很多研究的印證[19、20]。
3.5 小結
基于網絡俱樂部的OP健康教育能有效影響患者的知識、效能和行為,進而有效提高患者的BMD,還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心理,從而獲得很高的滿意度。隨著網絡使用的日益普及,網絡健康教育具有越來越強的實用性和可行性,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 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J]. 中華醫(y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 2011, 4(1): 2-17.
[2] 石階瑤,劉忠厚,馬姚娥. 骨質疏松健康教育[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1,17(12):1122-1128.
[3] 陳立英,史麗麗. 骨質疏松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8): 1784-1785.
[4] 李筱芹,肖新華,廖瑛,等. 社區(qū)健康教育和臨床路徑護理干預對社區(qū)骨質疏松患者康復的影響[J]. 山東醫(yī)藥,2011,51(52): 60-61.
[5] 林春梅,席建宏,迪麗拜爾·阿不力孜. 電話護理教育顯著改善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用藥依從性和降低骨折發(fā)生率[J]. 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3,16(6): 660-661.
[6] 倪平,陳京立,劉娜. 護理研究中量性研究的樣本量估計[J]. 中華護理雜志,2010,45(4):378-379.
[7] 陳玉平,劉雪琴,蔡德鴻. 骨質疏松癥知識問卷的信度和效度測定[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5,11(3):339-341.
[8] 陳玉平,劉雪琴. 骨質疏松癥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與效度測定[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22(8): 38-39.
[9] 李森,姜亞芳,夏維波,等. 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對社區(qū)絕經后婦女骨質疏松癥知識、信念及行為的效果評價[J]. 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 836-839.
[10] 沈龍祥,曾炳芳. 骨質疏松癥治療的依從性[J]. 國際骨科學雜志,2012,33(6):351-353.
[11] 陳龍梅,王珩.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抑郁、焦慮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4,20(6): 437-440.
[12] 劉建平. 隨機對照試驗的依從性和意向性治療分析[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3,23(12):884-886.
[13] 林華,陳新,朱秀芬,等. 絕經后骨質疏松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干預[J]. 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09, 2(2): 93-98.
[14] 楊霏,秦開蓉,范綺平,等. 健康教育對絕經后骨質疏松癥患者的影響[J]. 中國康復,2012,27(4): 308-309.
[15] 肖玉葉,鄧暑芳,黃紅玉. 2型糖尿病患者網絡訪視及效果評價[J]. 護理學雜志,2011,4(26):77-79.
[16] 肖玉葉,鄧暑芳. 社區(qū)高血壓病病人網絡健康教育效果研究[J]. 護理研究,2011,25(6):1587-1589.
[17] 孫桂青,杜于茜,陳燕燕. 骨質疏松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 浙江預防醫(yī)學,2014,26(6):633-634.
[18] 黃曉燕,胡雁,陸箴琦,等. 網絡支持項目對乳腺癌患者抑郁和疾病知識水平的影響[J]. 護理學雜志,2011, 26(2):1-4.
[19] 龔艷,金春蓮,章小慶,等. 延續(xù)護理小組管理的實踐與成效[J]. 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50-51.
[20] 邱小芳. 網絡隨訪在青少年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矯形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3,19(3):37-38.
(收稿日期:201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