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由于貪污賄賂犯罪量刑規(guī)定的不科學,導致在各地司法實踐中對貪污賄賂犯罪的量刑差異較大。本文以某鐵路運輸檢察分院反貪部門辦理的實際案件為切入點,分析了我國受賄罪、貪污罪量刑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剖析了其中的原因。針對以上立法與司法中存在的顯示狀況,提出了完善我國受賄罪刑罰體系與完善我國貪污罪刑罰體系的立法建議。
關鍵詞:貪污;賄賂;犯罪;量刑
一、量刑情況概覽
自2009年至2011年,某檢察院反貪部門共辦理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34件38人,其中貪污案11件12人,挪用公款案7件8人,受賄案12件14人,行賄案3件3人,私分國有資產案1件1人。
以上案件中17件17人起訴至法院,1件1人移送其他檢察院,另有8件9人檢察機關自行處理。起訴至法院的案件中法院做出判決并生效的有15件15人,有2件2人法院尚未判決。
生效判決量刑情況為:判處有期徒刑1人,無期徒刑1人,緩刑4人,免于刑事處罰7人,無罪2人。
二、量刑存在問題
(1)未對自然人受賄罪設置罰金刑。97刑法第387條對單位受賄罪規(guī)定了兩罰制:“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钡?,對自然人的受賄犯罪,只規(guī)定在被告人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并處沒收財產;數(shù)額在五萬元以上、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并處沒收財產?,F(xiàn)行刑法對受賄罪的刑種設置忽視了受賄罪的貪利性,這與其他貪利型犯罪可以判處罰金刑的規(guī)定是不相協(xié)調的;而且與當代罰金刑廣泛使用的世界性趨勢不一致,與受賄犯罪的貪婪性和經濟性也不相協(xié)調,這不能說不是個缺陷。
(2)受賄罪的刑罰未設置與這種身份犯相對應的資格刑。受賄罪屬于國家工作人員職位犯罪,主體的身份地位及其職務是犯罪的必備條件。受賄犯罪分子正是憑借其身份或某種資格從事與其職務不相稱的違法犯罪活動,嚴重損害了國家機關的威信。但是,由于現(xiàn)行刑法沒有設置與這種身份相適應的資格刑,所以,當前許多因受賄被判處緩刑或不起訴處理的受賄犯罪人依然留在黨政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工作,其所造成的消極影響可想而知。刑法未對受賄罪設置資格刑,不利于從根本上消除賄賂犯罪人的再犯能力,也未能發(fā)揮出刑罰的懲戒和教育功能。
三、立法建議
(1)建議調整受賄罪的罰金和沒收財產刑。毋庸置疑,受賄犯罪是損害國家機關正?;顒拥臑^職犯罪,但對于行為人而言,則是一種貪財圖利的經濟犯罪。對受賄犯罪若僅以自由刑,不予以經濟上的打擊,不足以控制或遏制此類犯罪。特別是在市場經濟形勢下,更應當多適用罰金、沒收財產刑,才能挫其貪利心理。對受賄犯罪處以罰金刑,既可以剝奪其犯罪所得,也可以使公職人員明白受賄犯罪無利可圖,從而抑制受賄犯罪動機的產生,達到自由刑所不能實現(xiàn)的法制效果和社會效果。司法實踐中,對受賄人通常是注重適用自由刑和追繳贓款、贓物,而對罰金、沒收財產等附加刑很少適用。眾所周知,賄賂犯罪的犯罪證據(jù)難以收集,能夠查明的往往并非賄賂犯罪人的全部犯罪事實。所以,立法機關應當調整受賄罪的罰金刑和沒收財產刑,如規(guī)定:根據(jù)受賄數(shù)額的大小,結合其他情節(jié),可單處或并處賄賂價值3倍以下的罰金。這樣既可以彌補刑法規(guī)定的缺陷,也有利于司法機關的實際操作。
(2)對受賄罪量刑情節(jié)及刑罰層次的調整和完善。現(xiàn)行刑法規(guī)定對受賄罪的量刑是比照貪污罪的量刑標準的,而刑法第383條對貪污罪的刑罰規(guī)定為四個層次的量刑幅度。這種過寬的刑罰幅度不便于司法人員具體掌握,所以建議對受賄罪量刑幅度或層次選擇的情節(jié)應該在刑法上進一步的明確,并建議以情節(jié)為主的刑罰體系。在定罪量刑時應綜合考慮,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兩方面:①受賄罪主體是否違背職責的情節(jié)。從受賄人實施職務行為是否正當,可以將受賄分為不違背職務的行為和違背職務的行為,即“受賄不枉法”和“枉法受賄”。在數(shù)額相當?shù)那闆r下,“枉法受賄”顯然要比“受賄不枉法”的犯罪情節(jié)嚴重,受賄人因受賄而實施了違背職責的行為,許多國家普遍都將它確立為從重處罰的情節(jié)。西方有些國家規(guī)定:受賄人不違背職務,適用剝奪自由刑的最低刑期為6個月;而違背職務的受賄,適用剝奪自由刑的最低刑期為1年。適用剝奪自由刑的最高刑期,前者不超過5年;而后者最高刑期可達10年。我國在賄賂罪的法定刑設置上也應當有所區(qū)別,而不應混為一談。②受賄所造成的后果大小的情節(jié)。社會危害性的大小是衡量違法犯罪的一個重要標準或主要因素。刑法中對于情節(jié)輕微、情節(jié)嚴重、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規(guī)定應當從受賄所造成的社會危害后果來考慮,對于因受賄犯罪而給國家、集體或個人造成重大損失的,理應加重處理。建議立法機關對受賄罪從重、加重處罰的情節(jié)作出明確規(guī)定,以分清受賄罪的刑罰層次或幅度,以利于司法實踐中真正做到罪刑相當,罰當其罪。
從目前司法實踐掌握的情況來看,我們認為“情節(jié)嚴重”和“情節(jié)特別嚴重”應當包括以下幾種情形:①受賄集團中的首要分子或共同受賄中的主犯;②受賄人系累犯;③因其受賄罪行而使國家、集體遭受重大損失的;④索取或收受用于救災、救濟、優(yōu)撫、搶險、扶貧等款物而造成嚴重后果的;⑤用受賄的錢財進行嫖娼、賭博等非法活動的;⑥受賄犯罪手段惡劣,為掩蓋其受賄罪行而栽贓陷害或嫁禍于人的;⑦受賄犯罪被發(fā)現(xiàn)后攜款外逃、銷毀罪證、拒不交代罪行以及拒不退贓的,對具有上訴情節(jié)的受賄則應依法從重處罰。
完善我國貪污罪刑罰體系的立法建議:對于貪污構成犯罪的數(shù)額和量刑的數(shù)額,建議在立法時采用兩種處理方法,一是刑事立法不規(guī)定數(shù)額,而由司法機關根據(jù)司法實踐和我國貪污罪的具體情況,做出帶有一定幅度的更為具體的數(shù)額,并從實際情況出發(fā),及時進行修改。二是對現(xiàn)在刑法中已經規(guī)定的數(shù)額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