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時光是條河。
我的家鄉(xiāng)在膠東的一個鄉(xiāng)村。家鄉(xiāng)的東面也有一條河——潴河。
記憶里河水清澈,一年四季緩緩流淌,魚兒歡快地游動。如今走在河岸上,那寂寥的斷了流的河床上,充塞著荒草、垃圾、淤泥。河對岸是一片樹林,無精打采地伸展著綠色。誰能告訴我,那條澄澈的、舒緩的、寧靜的、溫暖的、占據(jù)著我整個童年的日夜流淌的潴河到底哪里去了呢?
時光如水,流淌的腳步不會停歇。正如孔子感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被赝哌^的道路,那些辛酸和苦澀,那些磨難和挫折,實在是不能言說。
二
1983年夏天,我上小學五年級。我的班主任劉京蓮老師讓我把作文《我的一天》好好改改,參加“青島市中小學生夏令營征文”比賽。修改得很辛苦,總共改了9遍才算通過。其間的一天晚上,村里放電影《心靈深處》和《開槍為他送行》。那時候村里來了放電影的,比過年還要高興。鄉(xiāng)村放露天電影的場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久遠了,回想起來卻特別清晰,仿佛就在眼前。因為修改作文,只有耐著性子待在家里。父親也沒有去看電影,陪著我一直改到夜間十一點鐘。那篇作文在征文比賽中得了個三等獎。大概從那時起,我對寫作有了興趣。
父親天資聰穎,但由于家庭是地主成分,只念了四年小學就輟學務(wù)農(nóng)。父親特別喜歡讀書,因為讀書經(jīng)常誤活,沒少挨祖父罵。父親印象最深的兩本書是《啼笑姻緣》和《大刀記》。幾十年過去了,仿佛剛剛看過,后一本書有些段落至今還能背誦。我不行,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看《三國演義》,前前后后看了七八遍,有些情節(jié)還是記不大清楚。
財會??茖W校畢業(yè)后,我在某家私營企業(yè)打工。后來娶妻生子,生活如水,平平淡淡的。風不起,吹不出一絲波紋;也沒有人投進石子,濺不起一個浪花。
1996年的除夕,我那在醫(yī)院治療了半個多月的岳父,終于沒能吃上大年初一的餃子,撒手西去。從醫(yī)院回家的路上,妻子的眼淚大概流干了,目光呆呆的。鞭炮聲在夜空歡快地炸響,我聽到的只有遲鈍和沉重。
過了還不到一個月,陰歷正月29日,和我在一鋪火炕上蓋著同一床被子睡了21年的祖父無疾而終,享年87歲。事先一點兒征兆也沒有,下午4點左右,祖父坐在家里那把傳了好幾輩的太師椅上平靜地睡了,再也沒有醒來,臉上帶著慈祥溫和的笑容。
2001年陰歷正月20日,我的69歲的得了肝癌治療近一年的伯父,我的消瘦的不抽煙不喝酒的伯父,我的性格內(nèi)向老實善良的伯父走了,戀戀不舍地走了。
2013年陰歷正月22日,我的日夜操勞的母親,我的沉默寡言的母親走了,走得那么突然,走得讓我措手不及。母親那和藹親切的笑容只能刻在我的腦海里,母親那忙忙碌碌的身影只能留在我的記憶中了。
眼睜睜瞅著親人一個個離去,我的眼神里充滿了無奈。我的心靈在震撼,在顫抖。生與死的界限離得這樣近,正如深秋的樹葉,說黃就黃說落就落了。我祈禱我祝愿所有的人健康幸福地活著。我見不得岳父和伯父遭罪痛苦的樣子,也許死亡對他們是一種解脫。我的親人啊,我的長輩,請帶上足夠的盤纏再走。大路平坦,大路通天。
祭拜每一位親人的時候,我與上升的凈化的靈魂交談。曠野的風為我拭去淚滴,墓碑是親人的手,輕撫我冰涼的臉。除夕、清明、寒衣節(jié),子女們孝敬上許許多多的紙錢,你們要吃最好的飯菜,要穿最好的衣衫。
三
話題沉重了,還是說說詩歌吧。其實詩歌的話題也不輕松。
我沒有什么業(yè)余愛好,就把別人打撲克、打麻將、玩電腦游戲的時間用在讀書寫作上。我對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太在乎了,就把我所在乎的事情記錄下來。雖然主要以詩歌創(chuàng)作為主,但是我發(fā)表的第一篇文章卻是小說,《中國環(huán)境報》的劉友賓老師曾經(jīng)給予點評,稱“這是一篇散文化小說,是一篇美文”。某些記憶隨風而逝,關(guān)于這篇小說的由來也沒有什么印象了。業(yè)余搞創(chuàng)作多年,真有些說不出來的滋味。我知道這條路上有荊棘有艱辛,更多的是寂寞和孤獨,我將堅守并一直走下去。
我第一次認真地接觸詩歌是在1989年寒假,從財校的柳瑞珍老師那里借了一本《朦朧詩選》,閱讀了顧城、北島、楊煉、舒婷,才知道詩歌可以這樣寫。后來又閱讀了冰心、艾青、戴望舒、徐志摩……我知道萊蒙托夫、馬雅可夫斯基、雪萊這些外國詩人的名字,但沒有閱讀他們的詩,只讀了泰戈爾。這些精神食糧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產(chǎn)生了一種沖動,一種自發(fā)的寫詩的沖動。寫詩緣于模仿,模仿緣于讀詩。最有意義的模仿不是技術(shù)上的模仿,是取其精華,是用詩意的語言書寫自己的心事。
現(xiàn)代詩是西方舶來品,我們只是借鑒了西方詩歌的形式,而忽略了西方詩歌的內(nèi)容?!捌宀荒軓U除規(guī)矩,詩也就不能廢除格律?!比欢F(xiàn)代詩嚴重缺乏韻律,詩歌失去了韻律,她的特長根本得不到發(fā)揮。于是,某些現(xiàn)代詩成為長短句的上下排列。我特別贊同季羨林先生所說:“純詩主張廢棄韻律,我則主張詩歌必須有韻律,否則叫任何什么名稱都行,只是不必叫詩?!蔽蚁矚g“戴著腳鐐跳舞”的聞一多,我的詩歌也努力追求能夠達到聞一多所說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曾說:“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之上。”盡管詩歌有衰落的跡象,但并不表明詩歌已經(jīng)滅亡,因為“詩歌就是生活”。詩歌的語言就是敢于說真話,抒發(fā)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生活是提供情感的來源,所以我熱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雖然現(xiàn)在的詩歌不景氣,但是只要我們在這個喧囂時代的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詩意、尋覓詩情并且堅守,那么詩歌的聲音不會微弱,只能越來越響亮。
我認為,詩歌是一種精神,一種象征,一種思考,一種沖擊力,一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感覺。豐富的、跳躍的、生生不息的想象或破碎或完整地出現(xiàn)在這些分行的句子里,顯現(xiàn)出一個個讓人咀嚼讓人回味的畫面。而那些“邊緣派”“垃圾派”“非非主義”“下半身寫作”等等,只是嘩眾取寵,與詩歌的本質(zhì)無關(guān)。
我喜歡簡潔明快,我努力把詩歌寫得明白如話、質(zhì)樸干凈。我拒絕晦澀,拒絕無病呻吟,拒絕偽抒情,拒絕故作高深。由于知識、閱歷、經(jīng)驗的局限,我的詩歌寫作常常進入尷尬的“休眠期”,當然這也與我的懶惰有關(guān)。
破萬卷書,行萬里路。走在路上,讓鳥鳴和清風注入血液,讓大地和山川植入骨髓。我一邊寫詩一邊走路,我不能停歇。
播種了,耕耘了,收獲了。閑暇,翻閱在各種報刊發(fā)表過的詩歌,仿佛是我的一個個孩子,感覺那么親切。我的詩歌也許有些稚嫩,但是表達了我的真情實感,飽含著我對生活的滿腔熱情。這是我寫詩多年的一個總結(jié),是結(jié)束,更是開始。我從中梳理自己,感受自己,正視自己,也回味自己走過的一段人生歷程。
窗外下起了雨。雨夜里的花草樹木是怎樣的一種姿態(tài)?柔和的燈光下,我有詩歌陪伴,我不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