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讀李克利的詩,一種細膩攜裹著豪放的情緒,悄悄地圍繞著我。男人一般是用思想的密度來理解這個世界的,李克利正是按著這樣的密度和厚重,寫出了內心的真情實感和內涵感性而沉重的句子,同時流露的絲絲柔情讓人陶醉。他犀利的目光,總能敏銳地捕捉到生活的點點滴滴。
李克利的詩歌猶如沉甸甸的秋天,飽經四季風雨的洗禮,透出生命成熟的脈搏;又如一片葉子安靜地美麗著,溫暖中沒有青澀。他的詩是沉重的,悄悄滑落枝頭,隱入蒼茫的大地。
好的詩歌是和世界同步伐的心態(tài),引領、升華超前的意識,感覺和世界保持著距離,更能透過表象來分析這個世界。李克利的詩就有這樣的沉重,讀著讀著一種感動使然,讓我經常無故惆悵、快樂、或喜或悲起來。那潺潺如流水的詞語像一把梳子,梳理流浪的思緒,安撫迷茫的靈魂。他的詩歌流暢的程度像一首樂曲緩緩播放,干凈開闊的視野展現一片蔚藍。
一、通過迷離的情感寫出生命的厚度
“草木蔥蘢,瓜果飄香/乞巧的女孩穿針走線/葡萄架下偷聽情話綿綿/禱告上蒼/賜給自己一樁好姻緣//養(yǎng)蠶織布,挑水澆園/生一雙兒女,幸福美滿/仙女下凡只是我們的一廂情愿/牽牛也迢迢,織女也皎皎/隔河相望,淚水漣漣//露水漸重,今夜?jié)u涼/我不知銀河是湍急還是清淺/守信的喜鵲年年今日搭橋/只可惜相聚的光陰太短/怎樣才能替代那無盡的思念”——《七夕》。
詩歌充滿對愛情的渴望,期盼的心情是多么強烈。其實幸福很簡單,一段姻緣,一處籬笆院,兩顆相守的心足矣。這首詩讓讀者感受到,愛情是每個人憧憬的夢想,更表達了愛像空氣一樣不可缺少。生命的厚度更多的時候來自于愛情。
“辣椒和玉米在屋檐下懸掛/門前的流水早已干涸/離開,穿紅格子衫的少女/稚嫩的童聲唱起鄉(xiāng)土歌謠/還沒來得及問候落葉一聲/就踩著秋風踏入了旅程”……
“許多機遇和我擦肩而過/對于某些細節(jié)只剩下回味/波濤洶涌觸摸礁石的平靜/我已經離開,母親/路燈會照亮我今后的一生”——《秋天的旅程》。
描述別離的心情,辣椒、玉米、流水,多么溫馨的畫面,穿格子襯衫的少女才是最揪心的疼痛。若即若離,去不舍,留又不可,多么貼切的描述啊。思念和傷感在流淌,顯得非常靈動;而詩一行行地擴散,顯然要比淚一滴滴地淌好得多,生動得多。整首詩鋪墊,過渡,展開,表達一個游子的游離情懷,厚重大氣又不失生活哲理。
正像他自己所說,“母愛照亮了我的人生,為了愛情,為了超越,為了與眾不同,為了天地之道。我知道我的人生其實是為愛而存在。只要從愛的視角理解,世界贈與我的不管是苦難還是幸福,我都能欣然接受?!彼脑捲忈屃嗣總€人的生存哲理,讓我深深地震撼。
二、通過意象的轉換增加語言的質感
詩歌的語言是最簡練也是最復雜的,在表達中,往往超越現有的詞義去追求表達的無限可能性。在錘煉推敲語言的過程中,杰出的詩人往往能不拘一格,大膽地違反詞匯的常用表達方式,而造就詞義的變形,讓詞語像鋼鐵一樣具有可塑性和延展力。李克利的詩通過意象的轉換來增加語言質感。他的做法是盡可能找一種常用表達方式的替代品,從而產生新奇感,使語言產生魅力。
“我們牽手走過村莊/走過那些平靜祥和的日子/一位樸素的老人緩行在風里/悄然無聲里隱藏著怎樣的故事/花期已過/花香還在彌漫/我和你抬頭望天/天空湛藍得讓我們絕望/一只剽悍的鷹飛翔在空中/讓太陽有了陰影”——《走過》。詞意驚奇出新,一個男人的思想密度成就想象的羽翼。這種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打造的。
“擦肩而過的兩個季節(jié)/凝視漫天飛舞的雪花/有些興奮、有些喜悅、有些迷茫、有些驚訝/人們還在說著‘冬天走了,春天來了’的話/春天,這個有些可愛有些調皮的陰謀家/洶涌澎湃的內心滋生出太多的想法”……
“從一個花開的夜晚開始/從朗誦一首抒情詩的停頓開始/從看護一枚鳥蛋、撒播一粒種子開始/從一段音樂、一杯清水、一片綠葉開始/這個有著太多想法的春天開始幸福地流淚”——《春天,有著太多的想法》。
意象讓詩歌循序漸進揪住讀者的心,表達著被表達的胸臆,拿捏得恰到好處。詩情飽滿而豐富,緩緩敘述著一種灑脫、胸有成足的感覺;還有一種自然、流暢干凈的味道。對春天的認識和梳理恰到好處,有著歷史滄桑的感慨,有著透徹、深邃、犀利的大氣,有著眾生平等的道德意念。從溫暖、純樸、善良的角度分配了春天,讓春天更加人性化、平衡化。我忽然有了一句話,不知能否成為經典:“喜歡文字的人——永遠不會死去!”
三、通過象征來表達潛意識加深詩歌的內涵
評論家鄧迪思說過,“象征和隱喻是現代詩歌的常用手段。現代社會極其復雜,變得難以解讀,不可能簡單地下一個定義。因此,只能用這兩種手段來展開精神的敘述,表達出現代社會多層次、多角度、多維的空間和意義。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手法去表達,顯然會把世界理解得表面化,簡單化,而詩歌表達的是世界的本質和生命的本質?!?/p>
“節(jié)氣是小雪了/我沒有看見小雪/節(jié)氣是大雪了/我沒有看見大雪//站在屋檐下,我抬頭望天/天空蒼茫而平靜/北風吹動,陰霾和彤云踏空/我看見白菜的頭上頂著雪/我看見麥苗的身上蓋著雪/那時候的雪真厚/把一切鋪展得潔白”——《與雪有關的節(jié)氣》。雪在這里象征生活的、干凈的本質,是對美好天空的向往。腳步如何行走?要看方向。雪代表純潔,在這個喧嘩的世界里思想是迷茫的,有了雪的洗禮,開始變得明朗。腳步是傷感的堆積,堆積到只能沉默。詩歌的內涵加深了讀者對詩歌的認識,更加引導讀者細細地咀嚼詩里的苦澀、迷茫、沉淀,最后思索。沒有雪,到白菜上覆蓋著雪,是思維在行走,通過象征表達思維不可停留,時間不會停留。
“透過枝葉的縫隙/月光灑落一地的碎銀/站在逝去的親人的墳前/淚水感染我們的內心/哦?安靜?安靜/月光的安靜/淚水的安靜/側耳傾聽花開的聲音/凝目注視飛鳥的影蹤/那一聲聲嬰兒的啼哭啊/讓全天下母親的眼神充滿了安靜”——《安靜》。這里的嬰兒是母親的希望,是大地的希望。安靜的天空,遼闊的大地,都是母親的懷抱。詩歌的描寫開拓視野,思想空間很大,抒展胸臆到位。淚水揪心呀!活著的靈魂也許死去了,死去的靈魂還活著,這一切都在安靜中變換。
“風揚起的旗幟呼啦啦地響/一些水在火爐上咝咝地響/醞釀已久的初雪迫在眉睫/在枯枝敗葉的等待中展開旅程/哦?安靜?安靜/響動的安靜/旅行的安靜”——《安靜》。表達了在大地母親的懷抱里,天空會亮著一盞燈,使張揚的青春不會迷路?;馉t上的水響,風中的旗幟響,很有動感的畫面,象征希望在路上,真的安靜了嗎?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技巧,欲擒故縱的謀略,引導讀者深思的手法,這種表達加深了詩歌的魅力和張力。作者把讀者牽引著走很多彎路,繞來繞去,最后讀者發(fā)現上當了,但是心安理得,樂得受騙,還夸你有才氣,這就是詩人的成功之處,這種表達必須功底深厚才能操作自如。
李克利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正如一位詩人的感慨自訴:“老實做人,誠實寫作,以輕松的姿態(tài)生活。他在朋友中唯一可以自負的東西也許就是他的真誠面對。他可以說出他的喜好、放大他的雄心,他可以暴露他的狹隘和丑態(tài)。也許很多人認為他傻,說他不懂得給自己戴上一幅虛偽的面紗,以博得滿堂喝彩。但他卻對別人對他的毀譽以平常心聽之任之。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何必從內心折磨自己。自己敢想敢做的事為什么不能拿到陽光下曝曬呢?”李克利就是倚著這種光明磊落的心態(tài)、真誠的生活態(tài)度、對人生的熱情,來挖掘自己的潛能。
作為讀者的我,期待李克利寫出更多悠長、優(yōu)美、經典的作品,讓我們飽享他的詩歌魅力。